如何評價艾灸?

艾灸課堂唐醫生


說到艾灸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很多人特別是老人,一般都在家裡有艾條、艾柱、灸盒等物品,身體偶有不適,就用艾灸來灸上幾柱,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艾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其功效何以如此迅捷,以至有:“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宋《備急灸法》),何以作為艾灸的主體或者載體存在數千年?今天將為大家一一分享。

艾草,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蒿、艾蒿、蓬藁、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艾草作為灸的歷史或者其作用的發現,與火的歷史密不可分,上古先民,茹毛飲血,不知火為何物,當一次偶然的天火,導致大量動物的死亡,這些先民吃到燒熟的動物肉,非常香美,而且容易消化,就在想怎麼取到火?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上古先民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

鑽木取火,這就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來歷,而其用於取火的引火物就是艾絨。而艾草的另一個別名冰臺也與上古取火有關,在溫度較高的春、夏、秋三個季節人們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燧木引艾”來獲取火種,可是在溫度極低的冬季,燧木引火就極為困難,即便是非常容易燃燒的艾絨也是不容易引燃。人們在無意識的生產或狩獵活動中發現,用一些外觀呈圓型的“冰塊”對著太陽,可以在冰塊的另外一面感到溫暖,後來這一偶然發現讓人們找到了取火種更好的辦法,那就是先削一塊圓型的冰塊,然後對著太陽,讓太陽的光透過冰塊,然後將冰塊對面的那個小光點對準某一種易燃物,一段時間後即可以引燃那個易燃物,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多,最後人們就是在冬季隨手取冰削冰,然後用冰塊的“凸透鏡”原理引燃極易燃燒的艾絨而引火的,這就是“削冰取火”。因此艾草被稱為“冰臺”,這個“冰臺”在中華文明史幾千年的進程中就專指艾葉、艾草或艾絨,可以說艾草的應用一路與火同行,而古人認為
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這一團真氣運用於中,而死機遂成生機;人身立命就是一個火字,真氣命根也,火種也,人活一口氣,即此真氣也。因此艾作為灸法的主要材料也正因其純陽之性。

那麼幾千年來我們智慧的先民為什麼只選擇了艾,而不是其它的物質,天下萬物,獨何用艾?這就不得不從艾的作用原理來講。

《本草》雲:“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曝幹,陳久者良,避惡殺鬼。又採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乾燥,入臼搗之,以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火易燃,如潤無功。”

《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神灸經綸》雲:“夫灸取於人,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剛用,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

艾葉味苦,苦則入心,心主脈,又其性溫,故能溫經活血,《皇帝內經·素問·血氣形志篇》:“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辛則入肺,肺為氣之主,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氣血和調,營衛交貫,周流全身。並且與五月五日取之,五者,午也,陽之極,雙五重合,陽中之陽,故艾為純陽之氣,以純陽之氣而陰乾,則陰陽和合而通十二經。中藥裡面能夠通十二經之物不過人參、甘草、附子、姜、艾草這幾種,而人參行氣,急救回陽,採挖不易,而且價格昂貴;甘草和合百藥,為木質植物,不易引燃;附子回陽救逆第一品,但是毒性太大;姜守而不走,宣發之力過之,且提取纖維也不易;而只有艾取材方便,製作簡單,性味溫和,老少皆宜,價格低廉,而且其辛香之氣的作用是其他幾種所不具備的,正所謂芳香開竅、行氣化溼,其氣通過鼻粘膜的吸收,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大腦,調節人體神經系統,這是其通十二經的另一種闡述,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能夠調節全身系統的只有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而艾草正好兩者具備,因此成就了中醫裡不可替代的地位,且效果神速,所謂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故《扁鵲心書》雲:“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特殊用途,如治療狂犬病,我們今天只能用狂犬疫苗,而我們的上古先民則是用艾灸,《宋本備急灸法》孫真人治狂犬咬法春末夏初,犬多狂,其時咬傷人至死者,世皆忽之不以為事。其被咬人則精神失守,發為狂疾。諸般符藥治療,莫過於灸。便於所咬處灸百炷,自後日灸一炷,不可一日闕。灸滿百日,方得免禍,終身勿食犬肉、蠶蛹,食之毒發即死。又特忌初見瘡較痛止,自言平復,此最可畏,大禍即至,死在旦夕。若被咬已經三四日方欲灸者,視瘡中有毒血,先刺出之,然後灸。這裡講述了治療狂犬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一灸,百日即可,增強先天免疫系統,與狂犬疫苗是異曲同工。

艾灸作為中醫六術之一,具有一個不可替代之處,那就是溫度,其餘如砭石刮痧、針、藥液、按蹺(今天的推拿按摩)、導引術等,跟溫度的關係現對要少,刮痧在一定程度是打開皮膚通道,促進皮膚排毒,因此惡風,短時間不能洗浴,而且很痛;針折需要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醫生,進行操作,並且很多病不適於針,因此《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陳延之)

《皇帝內經·靈樞·官能》:陷下則灸之。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系,火所治之。《醫學入門》講“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而推拿、導引術都是屬於促進血液循環,或者正骨等,一般對溫度沒有太大影響,而正所謂溫度決定壽命,人體溫度適當的上升,一般不超過39℃,會提升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殺滅體內非我的物質,包括病變的自身細胞,而唯有艾灸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做到這點。

正是這種溫通血脈,祛除風的作用,邪其很多時候用於寒熱病,並且可以用於消食,如《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可見艾灸最早應用就是治療因寒冷導致的各種病症;又如《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視背俞陷者灸之,舉臂肩上陷者灸之,兩季脅之間灸之,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間灸之,腨下陷脈灸之,外踝後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間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臍下關元三寸灸之,毛際動脈灸之,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巔上一灸之。犬所齧之處灸之,三壯,即以犬傷病法灸之。凡當灸二十九處。傷食灸之,不已者,必視其經之過於陽者,數刺其俞而藥之。”唐代王燾指出:“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於火艾,特有奇能”。而這時不僅是寒症還有風邪致病,隨著臨床實踐的時間增加,其功效逐漸為人們認識,如陶隱居雲

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甚良。唐本注云《別錄》雲,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艾葉,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癬,止赤白痢及五臟痔瀉血。煎葉,主吐血。實,主明目,療一切鬼氣。初生取作乾菜食之。又除鬼氣。炒艾作餛飩,吞三、五枚,以飯壓之良。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又搗末和乾薑末為丸,一服三十丸,飯壓,日再服。治一切冷氣,最去惡氣。

孟詵雲艾實與乾薑為末,蜜丸。消一切冷氣。田野人尤與相當。日華子云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及患痢人後分寒熱急痛。和蠟並訶子燒燻,神驗。艾實,暖,無毒。壯陽助水髒,腰膝及暖子宮。

艾灸之法既補瀉兼備,《皇帝內經·靈樞·背腧》:“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之,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我們發現艾灸的火都是需其自滅的。這是因為扶陽者補人真氣、續人命根之意,艾者純陽之火種也,灸者播火種之術也。此法能扶一身之陽,壯人先天之腎,補人後天之脾,通一身之經絡,行百脈之氣血,舒四肢之筋骨,而一旦吹之,則陽氣受損,反而受到陰氣侵襲。

艾草除了用於艾灸,也經常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作用如治療婦科疾病的膠艾四物湯、膠艾湯、膠艾丸等,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又艾草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

、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現在很多地方端午節有用艾草煮水給小孩子洗澡的習俗,可以治療溼疹。

膠艾湯:川芎6~10g、當歸10~15g、芍藥10~20g、阿膠10~15g、乾地黃15~50g、艾葉6~10g、甘草3~6g。水煎,阿膠另烊後兌入,溫服,每日二次。 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宮出血、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人工流產後子宮出血、月經多,妊娠子宮出血、產後惡露不盡,產後子宮恢復不良(復舊不全)、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消化性潰瘍、外傷出血等伴有腹痛、貧血者。

艾灸還可以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如《扁鵲心書》中說:“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背,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傳日本德川幕府時代江戶有一老壽星名萬兵衛虛度174歲,其妻173,其子153歲,其孫105歲,個個精神矍鑠,健步如飛。問其長生之術,答曰:祖傳每月初八連續灸足三里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在氣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歡灸足三里作為補身長壽之術,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為伍

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說法。其實此灸法乃由我國所傳,早在唐代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其本人經常灸足三里,活至102歲,這正是古代養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舊唐書》記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歲,步履輕便,別人向他請教養生之術,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柳公度就是經常用艾灸氣海以防病延年的。

晉代,廣東南海太守鮑靚的女兒鮑姑也是—代女名醫,其夫葛洪是晉代著名的煉丹家,曾著有《肘後備急方》等醫學名著。由於長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響,給她行醫治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她長期跟隨丈夫在廣東羅浮山煉丹行醫,為民治病,嶺南—帶民眾尊稱她為“鮑仙姑”。鮑姑行醫採藥,足跡遍及廣州、南海、惠陽、博羅等地。她醫術精良,一絲不苟,擅長針灸,以專治瘤與疣而聞名。她採用越秀山腳下滿山遍野生長的紅腳艾作艾絨進行灸療治疾,因此,後人稱此艾為“鮑姑艾”。鮑姑死後,嶺南人民為紀念她對醫學事業的貢獻,在廣州越秀山下三元宮內修建了鮑姑祠,以志紀念。

下面介紹兩種艾灸方:

《灸法秘傳》:艾葉(一錢五分)硫黃、乳香、沒藥、麝香、皂角、枳殼、川芎、桂枝、杜仲、全蠍、白芷、細辛、松香、雄黃、獨活、穿山甲(以上各五分)上藥秤準分兩,各為末,和丸,固藏弗洩氣。

方解艾葉,揉搗如綿,謂之熟艾。熟艾性熱,能通十二經,走三陰,以之灸火,能除百病。硫黃之性純陽,能援陽氣暴脫、命欲垂危。沒藥、乳香通行十二經絡。麝香、皂角宣開上下竅關。枳殼破一切氣滯,川芎行一切血凝。桂枝調衛和營,杜仲舒筋壯骨。定厥陰之風,全蠍有力。化癰瘍之毒,白芷多功。細辛通竅散寒,松香祛風止痛,雄黃殺百毒,獨活搜伏風。更以穿山甲通行經絡,直達病所。方中諸品無處不行,所以主治諸,效如桴鼓。

太乙神針:艾絨(三兩)硫黃、麝香、乳香、沒藥、丁香、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 細辛、川芎、獨活、雄黃、炮甲(以上各一錢)上藥各秤足為末,與艾絨揉和,用綿夾絨一張,約長五寸、寬方尺,將絨藥鋪摻於紙上,用力實卷,如大指粗,即為一條。如絨藥尚多,即多作幾條,外再加紙三四層裹之,以雞子清通刷外層三次,陰乾收藏,勿使洩氣。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青蒿素可以殺傷癌細胞,當青蒿素與鐵離子接觸時,就會誘發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細胞內形成高活性的化學物質作用於細胞膜使其結構改變,從而殺傷細胞。當瘧原蟲吞噬這種存儲變性鐵離子的血細胞後就會死亡,同樣的作用在癌細胞中也存在。癌細胞的複製增殖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攝入大量的鐵,癌細胞表面存在許多鐵離子的轉運受體,這就是青蒿素可以選擇性的作用於高鐵含量的癌細胞,並且青蒿素還可以阻止癌細胞血管網的形成,進一步抑制其增長。目前研究證實,它還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德國研究小組發現,從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時,會產生大量廢料,而廢料中的青蒿酸與青蒿素的分子結構非常接近,利用光照、加氧等手段,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利用青蒿酸合成青蒿素只需要5分鐘,而且從提取1克青蒿素的廢料中可以合成10克青蒿素。


道與陰陽


艾灸是中醫學常用診療技術,具體為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於艾灸都有哪些治療作用?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局部刺激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經絡調節

經絡學說是灸療的理論基礎。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係,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

調節免疫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以上就是關於艾灸的相關知識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歡迎關注我們!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艾灸是祖國傳統醫學裡三大療法之一(針灸、艾灸、中藥)。

中醫有針之不到,藥之不及灸之的說法,意思就是這三種療法各有功效。



首先針灸作用與穴位,速度最快,用於淺標性症狀的治療,可補可洩。

中藥效果最慢,從脾胃吸收再作用於五臟,通過陰陽五行的生克去治病。



艾灸擅長補法,對虛症的治療效果尤為明顯。而且直接作用於穴位和經絡,速度快於藥石,且無副作用。

舉個例子,脾、胃虛寒引起的胃病,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脾腧、胃腧等穴位可以疏通脾、胃經絡,補益脾、胃,具有很好的治療脾胃效果。



其實艾灸是比較簡單的中醫療法,沒有副作用,只要注意灸後2小時不碰水,不吹風,溫度不能過高即可,原則是哪裡疼灸哪裡就可以緩解,那個臟器虛弱就灸這個臟器經絡上的穴位和膀胱經上的反射穴位即可。


太極三才減脂灸


首先我們要了解艾灸歷史,新石器時代我們祖先率先使用艾治病,當時條件困苦,只能使用些草藥,而艾就是在那個時期發現,燃燒後發現艾煙可以治病,由此開啟了艾灸時代。

灸之字最早出現在莊子的文章裡,他本人也是非常喜歡艾灸的,在先秦時期艾灸相關理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其實當時艾是灸法承載材料之一,當時承載灸法材料有八種,包括松、竹、柏、桑等等,最後都逐一淘汰,只剩下艾。

本身艾葉被稱為百草之王,有著補充人體陽氣的功效,所以慢慢形成將艾與灸法結合在一起,變成中醫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可以說艾灸有著非常璀璨的歷史,它可以當作一部中華醫學傳奇來看待,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歷經數千年曆史,艾灸不但沒有消滅,反而變成現在人們追求的自然養生最好方式之一,可以看出艾灸確實有著強大養生作用。

本人也是一個艾灸養生愛好者,對於艾灸貼近自然健康的養生方式,相比於動輒吃藥,它更理性,也更健康。


吉艾金金


艾灸治病效果是很好的,古人云,凡疑難病症,針藥不及,必灸之,就是說碰到疑難雜症,用藥用針無效的,可以用灸法取得較好療效,灸法是可以治療很多疑難病症的,可為什麼近年來灸法的療效大幅下降?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廠家生產的艾製品而忽略手工艾製品,由於市場需求,目前使用的艾製品大幅增加,艾製品廠家應運而生,雖然機器加工艾製品可以大量生產以滿足市場的需要,但廠家生產的艾製品有幾個弊端無法克服

一是儲存條件,艾製品要求是陳艾,即使用存放三年以上的艾葉,用存放三年以上的艾葉加工艾絨艾條等艾製品,但艾製品廠家由於受場地限制和市場經濟的限制,根本無法將艾葉存放三年以上,大多是今年收購的艾葉當年就要加工,最多放一年後加工,根本無法存放三年,原因很簡單,假設一個艾製品廠家一年生產1000噸的艾製品,按最低4比1的比例即四斤艾葉加工出來一斤艾絨來算,那麼,艾製品廠家第一年需要存放4000噸艾葉,第二年仍然需要存放4000噸艾葉,第三年也是,而這樣的存放,絕大多數的廠家都無法達到。艾葉的儲存需要人工維護也沒有那麼大的廠房存放艾葉。

二是生產加工,艾製品廠家生產艾絨,必須要用機器,而機器在加工過程中會大量流失艾絨,因為艾絨比較輕,所以機器加工艾葉飛揚出去的大多數是用來治病的艾絨,留下的就是艾葉和艾稈。

三是我說的還是良心艾製品廠家,目前不少黑心企業,往艾製品里加雜質等,還標寫五年陳艾十年陳艾,一盒僅賣十幾元幾十元,看到我都笑,哎,哪個廠家可以存放五年,十年的艾葉再拿出來加工?還十幾元一盒?

而手工艾絨,就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後收集採摘艾葉,然後存放三年以上,將艾葉放在石臼中用錘子反覆錘砸後,挑出艾梗等雜質,保留艾絨,一般一個工人每天可以錘砸出兩三斤艾絨,所以手工艾絨貴就貴在手工上。

灸療整體下降的第二個原因是灸的方式不對,很多醫生把艾絨艾條放在灸盒裡,然後放在穴位上灸,這樣雖然很方便,但效果卻不盡理想,原因很簡單,灸法要想取得好的療效,最重要的是穴位在上面,艾絨或者艾條在穴位下面,從穴位下面往上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們想想烤肉就明白了。你見過把肉放在下面,把火放在肉的上面來烤肉的麼?道理一樣的,火隨煙走。

灸法療效下降的第三個原因是把藥物加到艾絨裡,艾絨燃燒可以有治療效果,可其他藥物燃燒後還有作用麼?想想就知道了,所以正確的應該是隔藥灸而不是把藥物直接加到艾絨裡。

其他導致灸法療效下降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大面積多穴位施灸,陰虛火旺體質施灸,晚上施灸,灸後馬上喝水或接觸水等等。

所以方法是好方法,不會用,也白搭!


三才中醫呂即來


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呢?就像我們評價一個人一樣,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能我覺得這個人有一百個不好,可在別人眼裡他會有一千個好,艾灸也是這樣,不同的人對它的反應也是不同


艾灸作為中華傳統醫學的一種醫治手法,一直從古延用至今,古代有很多記載艾灸的書籍,可見在古代艾灸應用之廣泛
我國古代一直都有一個說法,針之不及,藥之不到,必須灸之,“針”指的是針灸,“藥”自然就是中藥了,而“灸”便是艾灸了,我們看到,針灸的“灸”和艾灸的“灸”是同一個字,其實針灸的“灸”指的也是艾灸,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古代,艾灸其實是作為針灸的一種輔助療法或者說是輔助手段,針刺激不到,藥物又到達不了的時候,艾灸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了
我們都知道,艾灸是祛溼散寒的“一把好手”,艾灸通過補給體內陽氣而把體內寒溼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治病強身的作用
本人平時也經常在家艾灸,也代理了某品牌的艾灸,要說如何評價艾灸,我只能說個人覺得艾灸確實是挺好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於某些事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也歡迎喜歡艾灸的朋友一起交流


是無生非


不請自答。

對艾灸的評價,有以下幾方面:

1.艾灸是中醫上一種治療、保健、養生的方法。艾灸的奇效,古有所論:張仲景《傷寒論》說"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大矣";古語云: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艾灸的功效由此可見。



2.中醫認為,艾灸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溼逐寒、消腫散結的功效。艾草補陽氣,灸法通經絡。艾灸是寒、氣、虛的剋星,可以驅寒邪、通經絡、補元陽丶調正氣。

3.艾灸有三位一體和四效合一的特點。具體說,"三位"就是有病治病、未病尋病、無病養生三個層面;"四效"就是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

4.艾灸有灸一處治多病的特點;艾灸有治急性病效果立竿見影的特點;艾灸有治慢性病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5.艾灸有物美價廉、沒有痛苦、便於長期堅持的特點。

6.對於艾灸,沒有接觸使用過的人可能會懷疑它,用過的人則讚不絕口而且基本上終身運用。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謝謝您的關注、點贊丶收藏、評論、轉發和分享,謝謝!


光明大使送光明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對待艾灸有兩種看法,有人過分誇大艾灸的療效,而有人完全否定艾灸的療效,其實,這都是不可取的,艾灸是有一定的療效的,但不是所有的疾病艾灸都可以治,只能說艾灸對部分病效果不錯,但是艾灸治療也是有禁忌症的哦。



如今大眾普遍認為艾灸可以溫通經絡,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等。艾灸主要用於治療以寒為主的疾病,包括寒冷或者寒溼引起的關節疼痛,寒溼腰痛,宮寒,寒冷引起的腹痛,拉肚子等等。



如今的艾灸治療不能用於熱性疾病,比如有發燒的病人,就不能做艾灸治療,所以凡是有“熱”徵兆的情況都需要注意暫時不要做艾灸治療。



艾灸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誘發皮膚燙傷,避免誘發火災等問題。平時艾灸治療可以選穴足三里,三陰交,中極,關元,氣海,天樞,大椎,合谷,湧泉等等。


杏仁健康


艾灸,古老的中醫療法,綠色安全,效果顯著,已經為越來越多人認識和喜歡!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多有陽氣不足,溼氣太重,而艾灸補元陽,驅寒溼,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效果最佳。

灸法的神奇,非實踐而莫知!正所謂,知艾者福,善灸者壽,艾渡有緣人!

各種病症艾灸取穴配穴方法,實證案例,歡迎關注和交流,傳承艾灸文化!


艾灸課堂唐醫生


艾灸是中醫文化一種,有千年的歷史與豐富的臨床效果,我很喜歡。中醫艾灸人人都能用,和西醫不同,主內調理,防大於治。我們很多的問題都是小毛病引起的,調理就能恢復了。自從自己認識艾灸後就一直用它來調理身體,效果很好。關鍵是綠色療法,不用受打針吃藥的折磨,遠離濫用抗生毒行列。願意傳承這份艾文化,讓更多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