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賺的快錢成了現在的阻礙!無印良品被自己給套路了

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發出的財報顯示,自從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同比首次下滑2.2%,上半年總的財政收入也下滑了0.2%。據悉,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步伐其實從2017年開始就在放緩了,從2017年Q2至2018年Q2,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

當年賺的快錢成了現在的阻礙!無印良品被自己給套路了

今年上半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不僅在內地新開了8家門店,而且還開設書店、酒店、高級餐飲,與京東合作加碼電商等。看起來紅火的無印良品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是無印良品有點小貴。

由於無印良品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主打"重設計"這張牌。讓許多不堪忍受國內設計的國人眼前一亮,甚至收穫了一大批死忠粉。正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無印良品很快成為了"品質生活"的代表,儼然成了一家高端品牌。

當年賺的快錢成了現在的阻礙!無印良品被自己給套路了

然而,無印良品在通過高價塑造高端形象的同時,也提高了消費者進入的門檻。再加上人們消費觀念逐漸趨於理性,這樣一個日本便宜雜貨鋪式的商店,在中國通過包裝牟取暴利的做法被越來越多的人得知,購買的人越來越少也就不意外了。

此後無印良品雖然在中國市場進行了9次降價,但早期賺快錢包裝出來的高端品牌定位,卻再難以進行消費降級,無印良品在人們的認知中依然是那個標榜著"設計無價"的公司。因此,原來的用戶逐漸流失,新的用戶遲遲不來,甚至苦於自己的品牌定位,渠道想下沉都下不下去,無印良品的存在也變得越來越尷尬。

當年賺的快錢成了現在的阻礙!無印良品被自己給套路了

此外,在無印良品發展遇阻的同時,國內一些模仿它起來的企業已經遍地開花。像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等,雖然它們的套路都和無印良品類似,比如極簡化的設計,涵蓋日用品、家居、服飾、食品、電器各大品類,自建或者整合更有效的供應鏈等。在無印良品還一臉蒙圈的時候,國內市場已經被瓜分完畢。

當然,除了原本的業務外,無印良品也試圖通過玩多元化來擴展業務、壯大營收。然而隨著這些年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資本早已進入各行各業,像餐飲、書店、酒店這些市場均已十分成熟,一邊是毫無經驗的無印良品,一邊是深耕各自行業多年的星巴克、錦江、誠品書店等巨頭,其進入的難度可想而知。

當年賺的快錢成了現在的阻礙!無印良品被自己給套路了

當年肯德基剛剛進入中國時,也曾被國人當作高端品牌,如今卻已"淪為"一線城市白領外出就餐的無奈之選。但這對於肯德基來說,不僅不是損失,反而更加有利於其發展。作為一個產品以日常用品為主的雜貨品牌,無印良品也如當年的肯德基一樣,當務之急就是卸下之前包裝起來的品牌包袱,而非玩其他花樣。只有越來越接"地氣",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