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羅靜,“佛系登山人”與她眼中的生活

登頂13座8000米以上山峰,華人女性驕傲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刃脊上舞蹈——跨越恐懼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第一次見到羅靜的人都會吃驚,一位登頂了13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女性,在大眾的心目中,自然便把她設定為一個霸氣外露的女強人形象。而羅靜的形象卻與之截然相反:她身形清瘦,氣質恬靜溫婉,看起來就像一位普通的白領,只看外表,真的無法將她與8000米山峰聯繫在一起。

“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登山家,我只是一個登山愛好者。我登山純粹就只是愛好而已,我沒有那種想當中國第一人的野心,也沒有想用登山去改變社會的想法。我也不想通過登山去證明‘女人也可以從事極限運動啊’之類的。我就是我,我登山就是為了挑戰我自己。”

雖然羅靜以登山愛好者自居,可一位登頂了13座8000米山峰的登山人,愛好者這個稱謂似乎不太匹配她的實力與成就。但羅靜身上的氣質也確實和登山家不一樣:她沒有登山家的偏執與狂熱,取而代之的一種順其自然的自在與從容。因此,我想稱羅靜為“佛系登山人”。

佛系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就像佛一樣,表面無慾無求,雲淡風輕,內心卻有著堅定的力量與信念。羅靜就是這樣一位登山人,沒有徵服高山的慾望,沒有追求名利的想法,只是遵從內心,順其自然地去擁抱每一座高山。

不僅僅是登山,在生活中,羅靜也是非常的“佛系”,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去強求什麼,安之若素,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享受和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光。

佛系的羅靜,是怎麼看待登山的,又是怎麼看待生活的呢?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登山是我對生活提出的問題的最優解

登山家是羅靜最耀眼的身份,但是為什麼羅靜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登山家呢?“登山家,應該是把畢生都奉獻給登山的人,生活的全部都是登山。我做不到,登山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會給我提出很多問題,登山就是我解答這些問題的最優解。登山給了我精神的力量,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在羅靜的心中,登山是讓她逃離平凡生活的一個出口。她最開始登山,是因為感到了恐懼:她恐懼人生太短,她恐懼自己能看到自己未來20年的人生是怎樣的。這種一眼看得透謎底的生活讓羅靜感到恐懼。她一直都是走著父母給她安排的人生,過著機械化的生活。她對此感到恐懼了。於是她沒有回到家鄉,不再從事IT行業,而是留在北京,堅持登山這項事業,堅定地走在自己想走的這條路上。

登山讓羅靜從城市生活中跳脫出來,見識到了一個更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讓她從懵懵懂懂中蛻變,過上了自己選擇的生活。

“生活一直在給我們提出問題,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我可以不登山,回到我的老本行去幹IT,但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生活現在給我提出的問題就是:登山是我這麼喜歡的事業,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堅持這個事業。那我的回答就是,我會克服所有困難,堅持登山。比如最初,我沒錢登山,我就會去借錢,想盡一切辦法湊錢,把錢交給探險公司,如果錢不夠,我就再和他們交涉,先交一部分錢,剩下的錢我登頂下山後,再補給他們。”

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幸運的是,羅靜堅持了下來,戰勝了生活給她設置的難題。

不登山的時候,羅靜喜歡看書。在交流的過程中,羅靜推薦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給我。羅靜在看完這本書後感觸頗深,她也在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但‘意義’並不等於‘有用’,人不可能一直做有用的事情,這樣會累死的。登山對我而言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它讓我感到快樂,體現了我生命的價值。可以說登山是我生命支撐的一個重要部分。”

登山對於羅靜來說,是她最愛的事業,但絕不是她獲得名利的工具。她攀登一座又一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也絕不是為了在自己的登山履歷上,增加一個又一個冷冰冰的數字。

“有很多人都問我什麼時候去爬希夏邦馬峰(羅靜唯一一座還未登頂的8000米山峰),彷彿我是為了成為第一個登頂14座8000米山峰的中國女性,才進行登山運動的。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登山對我而言不是簡單的加1,最後一直加到14,然後就結束了。我每次登山不是簡單的為了登頂,在登山的過程中,我也在挑戰我自己,給自己定下目標,比如這次我想走一條艱難的路線,下次我想嘗試無氧登頂……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讓每次登山都是有意義的。”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用超理性的分析去戰勝恐懼

登山讓羅靜收穫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敬畏之心”。巧合的是,敬畏之心的產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源自恐懼——對死亡的恐懼。

在登山的過程中,羅靜多次與死神打過照面,她的朋友、隊友,甚至在登山的過程中喪失了生命。

2013年攀登干城章嘉峰時,羅靜的團隊共有15人登頂,但是在過程中有5人遇難,失去了生命;2013年6月23日,羅靜的登山引路人——楊春風,在巴基斯坦南伽帕爾巴特峰營地遭遇槍擊事件,失去了生命,這也讓羅靜深感悲痛;2017年,羅靜在攀登布洛阿特時,遭遇雪崩,整個人被埋在雪裡,好在被夏爾巴發現,才倖存下來……

經歷了這麼多生死,讓羅靜明白,沒有人能夠征服山峰,如果能夠幸運登頂,是山峰接納了自己。對山峰,永遠要懷抱一顆敬畏之心。懷抱敬畏之心,對山峰要謙卑,不要想著征服山峰,不要想著靠登山獲得名利。在登頂的那一刻,人的一切成就感,都應該是來自於成功挑戰了自己的極限。

我問羅靜:“你經歷了摯友在登山大本營的意外去世,登山時也經歷過隊友去世,甚至自己在登山時經歷過雪崩,命懸一線,你就沒感到過恐懼嗎?”羅靜說:“當然會感到恐懼啊,我肯定也會害怕啊。”我追問道:“那你就沒有想過放棄登山嗎?畢竟這是拿命在賭啊!”

羅靜很乾脆地,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如果因為恐懼就放棄了,只能證明你對登山的熱愛還不夠。如果放棄了,就又要回到原來的生活了。”

雖然敬畏之心很大一部分源自恐懼,但羅靜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放棄登山,這也是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最顯著的登山家的特質,也是她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地方。在她回答沒有的那一刻,我在溫婉恬靜的她身上,看到了堅毅與勇敢。

羅靜每次下山回到大本營之後,不會有劫後餘生的感覺,也不曾感到後怕,因為,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每次下山之後,我會開始分析:分析自己在這次登山中有什麼環節做的不夠好,應該怎麼改正,在下次攀登的過程中我要做哪些調整。即使是攀登干城章嘉峰(即有5人遇難的那次攀登)結束後,我回到大本營做的事情,是分析他們為什麼會遇難,是哪些細節他們沒有做到,才導致可這次悲劇。我一定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減少自己遇難的可能性。”

羅靜在談到這些的時候,語氣平淡,彷彿不是在談論生死大事,而是在經歷了一次考試後,開始總結錯題。

在生活中羅靜是個感性的人,但在登山這件事上,她“超理性”。她用超理性的分析,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這大概就是冒險家們必備的特質:比起死亡,他們更害怕平凡;面對死亡,與其害怕,不如從前人的失敗中總結教訓,獲取經驗,然後繼續前進。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做自己的“IP”,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羅靜跟我透露,她計劃在今年4月去攀登希夏邦馬峰,如果成功,她就登頂了全部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成為了第一位完成此壯舉的中國女性。

登頂完14座山峰以後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羅靜對此又有什麼計劃呢?

“爬完14座以後,我肯定也不會離開登山,但具體要幹什麼,我也沒有想好。我有過一些想法,比如我想開個戶外探險公司,想開登山培訓班,想開親子培訓班……但我感覺這些事情都只能發揮我的某一方面的價值,我希望我能找到一個發揮我全部價值的事業。”

羅靜一直強調登山不是她生活的全部,登山與她的生活是相輔相成的。“登山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它改變了我對生活的態度,也改變了我的價值觀:登山讓我意識到物質並不重要,我平常不背名牌包也不穿名牌衣服,有錢我都拿來買裝備,拿來組建我的登山團隊。我認為人的精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人活著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要有一種愉悅感,要見識到更寬廣的世界。登山就滿足了我精神的需求。我希望在未來,我的這種生活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影響更多人,讓我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

羅靜今年獲得了體壇風雲人物最佳非奧項目運動員的提名,可羅靜認為自己不是一個運動員。“運動員的運動項目和他們的生活是割裂的。他們在運動員時期,就是全職運動,努力訓練,獲得成績,這就是他們生活的意義。在退役後,他們會開始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可能是去當教練,可能是去當官員,他們可能就再也不會去從事這個運動了,就要去尋找新的生活的意義了。可我不一樣,登山與我的生活是同步進行的,它從來不是我的職業。我帶給社會大眾的,不只有我的運動精神,還應該有我的生活態度。”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羅靜手捧2017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評選非奧項目運動員提名獎獎盃

究竟通過一種怎樣的方式,才能夠既運用上自己登山獲得的經驗,又可以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呢?羅靜現在有一個初步的答案。

“我想做自己的‘IP’,想和社會大眾分享我登山的體驗,分享我對生活的感受,想影響更多的人。但具體怎麼操作我還沒想好,這大概就是生活給我出的又一個難題吧。”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教育孩子是一個持續一生的問題

除了怎麼做“IP”,羅靜如今還面臨著生活給她出的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她人生中持續時間最長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兒子。羅靜是一位單親媽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她面臨著比普通媽媽更大的挑戰。

“很多人都對我有誤解,覺得我一心撲在登山上,從來不陪兒子。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不登山的時候,我會把全部的時間都拿來陪他,與他進行交流。比如我這兩年的登山計劃排的比較松,我就一直在家陪著兒子,從2017年8月到現在,我其實都在家和他一起,我們一起看書,一起去戶外運動,一起爬山。我陪孩子的時間,可能比起普通的上班族父母更多。”

我問羅靜平時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子,對他的未來有什麼期待嗎?羅靜說“我對我兒子還是管的很鬆的,我從不會給他施加壓力,相反的,我會主動提出替他請假,帶他出去玩。我不苛求他考試的時候要考高分,他只要學習態度是端正的,我認為就可以了。我對他沒有什麼期待,但他一定要有他自己的夢想。我絕不會把我的期望加在他的身上,我希望他未來,能夠過上自己選擇的生活。”

我又問道:“您去登山的時候,那麼長時間不回家,還面臨著生命危險,兒子不會阻止你嗎?”

“會啊,我兒子是一個很敏感的小孩,我每次出發的時候他都會哭。但他調節能力很強,我走了兩三天之後再給他打電話,他的心情就會好很多了。因為我總要登山,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我不會一直陪著他。我也有意的在鍛鍊他獨立的能力。我感覺中國的家長有些過於呵護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是會離開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終歸是要獨立走向社會的。我想讓我兒子更早的獨立。”

“您最近教育孩子,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挑戰嗎?”

“也不算困難,但確實是挑戰。我只會做蛋炒飯,所以最近我在學做飯,希望未來能做頓好吃的給兒子吃。”

沒想到攀登了13座高山的女人,居然也會因為做飯頭疼啊。

除了母親這個角色,在家庭裡,羅靜也是一個女兒。女兒從事這麼高危的事業,她的父母不會有怨言嗎?

“我爸爸媽媽都不瞭解登山,不知道是很危險的事情,我在家也從來不和他們聊我登山的事情。每次我都能安全回家,他們也就習慣了。”

“他們真的對你遇到的危險一無所知嗎?”

“也不是,只是我從來不親口和他們說。但他們有的時候會看到雜誌的採訪。我記得有一次我爸爸媽媽在家裡看戶外運動的雜誌,上面有我的採訪,提到了我遇到雪崩的事。我就聽到他們倆在討論,說‘女兒遇到這麼大的事,我們居然看了採訪才知道’。”

聽羅靜談她的家庭,她的形象除了“佛”外,又增添了一絲煙火氣。

在我和羅靜交流即將結束之際,羅靜兒子的數學老師給羅靜打來了電話,孩子做錯了一道數學題,但是沒改,老師勒令他改,他說自己把卷子撕了,硬是不改。於是老師氣得沒招了,打電話給家長告狀。

羅靜聽著電話,表情寫滿了無奈。看起來教育孩子這個問題,可能比爬14座雪山更難吧!

(文 / 米笑磊)

用勇氣跨越恐懼——被雪山接納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