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喘息的「罪魁禍首」

六月中旬的一天,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小兒呼吸二病區裡來了一位小患者。這位來自周口的小浩然(化名)是一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今年1歲8個月了,是家中的活寶,他的到來給這個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歡樂,然而近2月來,這個原本身體健康、很少生病的寶寶卻把家人愁壞了。

這是怎麼了呢?原來近2月來,小浩然反覆出現喘息,但並無發熱等不適,家長帶著他去過多家醫院,應用過抗感染、霧化、解痙平喘等多種手段治療,仍然不見明顯效果,並且活動後喘息症狀加重更加明顯,這可把一大家子愁壞了,這該怎麼辦?

經多方輾轉,當地醫院建議他們轉至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就診,小兒呼吸二病區主任張豔麗在詢問患兒病史時發現,小浩然雖然才1歲8月,但喜歡吃蘋果、花生等較為堅硬的食物,憑著職業的敏感性,繼續追問病史,發現小浩然在第1次出現喘息之前,有進食蘋果和花生後嗆咳病史,進一步追問家族史、過敏史均為陰性,肺部聽診可以聞及雙向的中高調哮鳴音,張豔麗主任憑藉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及過硬的專業知識認為小浩然是支氣管異物,遂給予氣道重建檢查,結果提示左側主支氣管異物、左肺阻塞性肺氣腫。診斷明確後立即行支氣管鏡術前準備。

反覆喘息的“罪魁禍首”

反覆喘息的“罪魁禍首”

萬事俱備後,藉著“東風”治療開始了,這裡的東風是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呼吸內科支氣管鏡的各種儀器設備。在以張豔麗主任、張豔副主任醫師為核心的醫生團隊以及李越護士長帶領下的護理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從小浩然的左側氣管的第二隆突處取出來一個大小約0.7cm*0.5cm的花生米,就這樣,在小浩然入院的第18小時,這個折磨了小浩然及家人2月的“罪魁禍首”被揪出來了。經過2個月的異物定植,小浩然的氣管粘膜已經出現肉芽增生,並分泌大量的粘性分泌物,張豔麗主任熟練地將這些“異物”徹底清理乾淨,並繼續給予了抗感染、止咳化痰及霧化吸入等治療,5天后小浩然痊癒出院。

但並不是每個氣管異物的孩子都像小浩然一樣幸運。在我國,氣管、支氣管異物佔0-14歲兒童意外傷害的7.9%-17.1%,約80%的患兒發病年齡為1-3歲,其中男性多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冬春季節高於夏秋季節,主要因為3歲以下患兒磨牙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吞嚥協調功能和喉的保護功能不健全,喜歡口含玩物等。按異物的來源分類,絕大多數為外源性異物,佔99%,內源性僅佔1%,其中瓜子、花生米和豆類等堅果類約佔80%。氣管異物嚴重時會致命,致殘。作為醫務人員,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做好防範異物的宣教。

那麼既然支氣管異物如此多發,我們該如何及時發現呢,首先有進食相應食物的病史,其次有嗆咳、喘息、憋氣、呼吸困難等表現,肺部聽診可聞及溼性囉音或者哮鳴音。如有上述症狀,需及時行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如胸部正位片,胸部CT、氣道重建等。

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去預防和急救呢?

一、預防宣教:

1、家庭教育,教育兒童不要養成口內含物的習慣;當口內含物時,不要引逗兒童哭笑;發生嘔吐時,應把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咽部有異物時設法誘導吐出,不可用手指挖取;小於3歲兒童儘量少吃乾果、豆類等食物。

2、家庭物品的安全擺放:小件物品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兒童需在監護下玩耍。

二、院前急救處理

1、三歲以下嬰兒

5次拍背法:將患者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患兒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患兒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

5次壓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2、3歲以下兒童

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者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3、成人

救護者站在受害者身後,從背後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於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三、轉運

一旦發生異物吸入則應迅速將患兒轉送至有條件取支氣管異物的醫院。途中儘量減少刺激,頭肩抬高,避免患兒哭鬧、咳嗽、避免異物滑脫至大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