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對於秦國為什麼滅亡,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因為趙高貪汙腐敗,謀權篡國。有人認為是因為秦始皇過於殘暴。還有人說是因為丞相李斯也是腐敗專權,秦二世沒有他父親的才能,卻比他父親還要殘暴。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因為秦始皇過於殘暴,這才導致秦國早早的就滅亡了。但是從對扶蘇的教育來看,秦始皇並不是一個殘暴的人。如果秦始皇真的是從內到外都是那麼殘暴的話,不會教育出扶蘇這樣禮賢下士心地善良的兒子。其實秦始皇早就算計好了一切,但是可惜扶蘇沒有看出來。如果扶蘇能看出來的話,這樣就不會有項羽和劉邦謀權篡位,也不會有農民起義了。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秦始皇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主要實行的政治政策是殘暴。犯一點很小的錯誤,就會得到很嚴重的懲罰。那時候秦始皇的兒子扶蘇於心不忍就上書請秦始皇減少這些賦稅徭役。讓百姓過安穩日子,秦始皇表面上大怒,並把扶蘇發配到咸陽以外。讓扶蘇遠離了政治中心。秦始皇讓扶蘇去蒙恬那邊當參軍。看樣子是對扶蘇寒了心打算放棄這個兒子,所以把它發配到這麼遠。但是當時蒙恬手握30萬大軍。蒙恬的30萬大軍,是秦國當時最強的兵力了。如果扶蘇當時,能把這30萬大軍完全收為己用。那麼扶蘇的力量。會成為眾位公子中最強的一個。除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並不是對扶蘇寒了心。想雖然明面上是把他貶謫了,但是其實是想讓他更好的養精蓄銳。在那時秦始皇招了數百萬民眾,開始修長城修官道。修建自己的陵墓。由於嚴重的勞役讓百姓十分憤怒。秦始皇也知道,但是當時天下剛剛平定,不得不實行殘暴的政治。這樣才能肅清那些君主之前的舊部。而且秦始皇也想到了,當他死後,如果扶蘇接替他,成為秦二世。扶蘇仁善上臺就會推行仁政。這樣百姓就會對扶蘇感激。得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扶蘇就會牢牢的坐穩天下。所以秦始皇那時就要為扶蘇掃清一切障礙。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秦始皇想的非常美好,但是他他卻算漏了一個東西。秦始皇當時想,如果扶蘇能收服蒙湉的心。這樣蒙恬的30萬軍隊就會全部歸扶蘇所用。儘管當時丞相李斯和趙高專權,就算把遺詔改了的話。扶蘇也能憑藉著蒙恬的30萬軍隊。並且當時官道已經修建好了,直通咸陽。官道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那30萬鐵騎一上高速公路自然是無人可擋。迅速的進攻到咸陽。然後站穩腳跟。登基稱王之後,他對那些人就可以隨意的處置了。趙高和李斯可以隨意殺不殺,反正當時的政權都是扶蘇所有。而且扶蘇一上臺就會施行仁政。當時都是武官掌權。那時扶蘇會擁有權力最大的武官的支持。在操場上肯定能站穩腳跟,然後實行仁政百姓就會對他感恩戴德。那麼項羽也就不會有楚國人來追隨他了。劉邦一個小小的廳長,自然也翻不起什麼浪花,農民起義就算有也不會成功。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但是秦始皇就算漏了一個東西,就是扶蘇的仁善沒有洞察力。缺乏政治敏銳性,在秦始皇死後李斯假傳遺詔,說要把扶蘇賜死。蒙恬常年跟著秦始皇,自然是知道秦始皇的品性了。蒙恬就很疑惑,打算去跟扶蘇說明這一切。但是蒙恬還沒來得及說,扶蘇就拔劍自刎了。蒙恬看扶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蘇這個樣子也要追隨他,就也拔劍自刎。這樣就一舉打掉了當時秦國掌權,最大的武官,和最有能力的繼承人。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當時秦國大亂,李斯和趙高就扶持了公子胡亥上臺。胡亥沒有秦始皇,千古一帝的政治軍事才能 。但是卻比秦始皇還要殘暴。這樣一個君主沒有,才能卻只會殘暴。如何讓天下人歸順。所以農民們紛紛揭竿起義。劉邦這樣一個小小的亭長,也開始動了心思。身為富二代的楚國後裔,項羽也開始組織起他的國人。他們開始一起對秦朝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二世不實行仁政,百姓在重壓之下必定反抗。所以他們起義的步伐也就一路高歌,最後順勢把秦國滅亡了。說到這裡只能是可惜,如果當時公子扶蘇能看出秦始皇的用意那麼秦國也不會滅亡了。或許真的可以的,千世萬世都是皇帝。可惜哪有後悔藥呢?只能讓後人白白的哀嘆罷了。

秦國二世就滅亡,如果扶蘇能識破這一計謀,秦國會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