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前一天,水清土淨的崇明為市民遊客奉上了一份豐收大禮:立夏播種、小滿插秧、夏至抽穗、深秋收割,歷經115天自然生長,首批崇明“兩無化”(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大米於今日起正式上市。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這是全市首批全程採用“兩無化”方式種植的大米,和普通米相比,質地更軟、色澤更亮,吃口更香糯,將全部通過指定電商平臺線上銷售。

從9月22日至24日,崇明區將在浦東新區上南路168號世博源3區B層連續舉辦三天“兩無化”大米展示會,開展展示、試吃等活動。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崇明探索“兩無化”種植模式水到渠成


探索種植“兩無化”水稻,是崇明農業今年結合“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發展目標探索的一項新舉措。今年,崇明主動對標最高標準,在全區水稻規模種植基地中遴選了1萬餘畝優質水稻田,探索研究“無化學農藥”及“無化學肥料”的“兩無化”種植模式,其中僅有500畝水稻在國慶節前上市供應。

同時,基地採用“稻鴨共生、稻蟹共生、稻蝦鱉共生”等立體種養模式,採用養草滅草、以水控草等生態防治措施和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措施避免病蟲草害。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用傳統眼光來看,種水稻要“不施化肥、不打化學農藥”,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幾近不可能。不過,崇明探索種植“兩無化”水稻有天然基礎和優勢,是水到渠成之舉。崇明四面環水,天然阻隔屏障了外界有害物質對島內自然環境的汙染,河口沖積島的土質呈弱鹼性,最對水稻的“胃口”。



科技賦能、專家支撐,服務水稻生長


高科技的助力,為今年崇明“兩無化”水稻種植提供了強大賦能。在崇明“兩無化”水稻種植基地裡都安裝運用了土壤、水質、氣象及視頻等物聯網傳感器,能實時智能追蹤水、土、氣等水稻生長環境的變化,系統終端在完善農業信息數據收集的基礎上還能進行分析預測,進行農事行為識別、水稻生長週期識別及水稻病蟲害識別檢測等,已初步實現對稻田內的農事行為監管、水稻生長的監控及病蟲害識別等方面的綜合智能管控。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除了科技力量,人才力量也為崇明“兩無化”水稻成功上市助力不少。今年,崇明專門組建了“兩無化”水稻種植專家技術團隊,對相應種植基地給予全程技術指導和監管,區級層面還有資深農業科技人員點對點全程跟蹤服務指定生產基地,提供指導和幫助。


“崇明米道”為“兩無化”大米唯一渠道


優生態、高標準、嚴科技,如此種植出來的“兩無化”大米,堪稱“米中貴族”。此前,崇明區積極對標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優質大米指標,由國內知名權威農業專家出具生產環境及產品品質評價標準的專業論證,最終形成崇明“兩無化”大米特有環境和產品評價指標體系。稻米加工環節,崇明選擇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聘請專業加工團隊,產出的崇明“兩無化”大米每百克蛋白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各項指標均明顯高於國標。


魔都首批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的大米


為讓廣大市民品嚐到的大米更加安全可靠、富有營養、口感出眾,本次崇明“兩無化”國慶米堅持“八大統一”:統一優質種源、統一生產規範、統一加工流程、統一冷鮮儲運、統一包裝設計、統一品牌推廣、統一銷售平臺、統一售後服務,實現從“售谷”到“售米”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