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三餐怎麼吃?這些食物讓血管「抽筋」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成為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殺手”。這種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無症狀心悸缺血,還會引起心絞痛,導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許多冠心病患者更多是對健康知識的匱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了病情加重甚至猝死。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冠心病,得了冠心病,應該如何科學保健呢?

按時吃飯才能護心

人體內的各個器官都有各自的“生物鐘”,在對的時間攝入對的食物才有利於心臟健康。

早餐7:00,適當吃全麥。

全麥食品不僅含有小麥胚和小麥麩,更是纖維素的極佳來源。從理論上講,全麥食品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排洩鈉的作用,能有效調節血壓,預防高血壓。有研究表明,適當多攝入全麥食品,可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

此外,凌晨常是心臟病人的“魔鬼時刻”,這一時間段心血管發生堵塞的幾率最高,並會持續到早晨。早餐若能及時吃點有助於軟化血管、調節膽固醇的食物,如燕麥片、全麥麵包等,血管硬化的狀況會更好地得到改善。全麥食品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在經過一夜的消耗後,體內所缺的維生素、礦物質也能從早餐中得到及時補充。

加餐10:30,吃點新鮮水果。

上午10點半左右,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不少人會感到有些餓了,這時可加餐補充能量,特別是學生、上班族等用腦一族,有助於集中精力,並保持血壓穩定。

一般來說,大家可以在加餐時多吃些新鮮水果,比如蘋果、藍莓、橙子等。蘋果中的果膠可阻止膽固醇的吸收,纖維素有助於清除膽固醇。藍莓富含強抗氧化劑白藜蘆醇和一種可降低血壓、減少血管炎症的黃酮醇,橙子中也富含上述物質。此外,橙子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橙皮甙可改善心臟供血。值得注意的是,加餐後,午飯就要根據胃口酌情減量。

午餐12:30,選擇優質蛋白。

中午12點後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這時候吃午餐對血壓、血脂的平衡比較有利。優質蛋白質能增強血管彈性、降低心肌張力,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一般來說,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奶酪、堅果、豆腐塊、金槍魚及煮雞蛋等。

下午茶15:30,喝點酸奶。

對於上班族而言,午飯和晚飯的間隔時間較長,但是到了下午16點左右,體內血糖已經開始降低,這不利於心血管健康。這時可以吃點下午茶,除了穩定血壓外,還可避免思維變緩,防止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一般建議的是,大家可以喝點酸奶。有研究表明,適量攝入酸奶有利於調節血壓,其中含有的益生菌也有利於降低卒中、心梗的發生風險。

晚餐18:30,多吃蔬菜。

晚飯最好安排在18點至19點之間,如果吃得太晚,過不了一會兒就該睡覺了。食物消化不完就睡,不僅睡眠質量不佳,還會增加胃腸與心臟的負擔。

一般來說,晚飯要吃得清淡,可以多吃些多吃蔬菜比如木耳、香菇、芹菜等,有助於攝入更多膳食纖維,控制血壓和血脂,增加胃腸動力;控制食量也很重要,八分飽是最好的。飯後半小時適當鍛鍊,可以避免脂肪堆積。

幾種食物讓血管“抽筋”

專家介紹,造成心臟血管痙攣的風險包括壓力過大、過勞、氣溫驟降、抽菸、喝酒、濫用藥物或食用過多低溫食物等。但食用過多低溫食物常被忽視,這樣會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等。尤其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都在-6℃以下,而口腔溫度在37℃左右,溫差懸殊。若快速進食,會強烈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噁心等一系列症狀。另外,胃、腸在受到較強的低溫刺激後,血管會驟然收縮變細,誘發上腹陣發性絞痛和嘔吐等症狀,稱為“冰箱性胃炎”。

除了低溫飲食,還有些刺激性飲食也容易讓血管“抽筋”,如濃茶、濃咖啡、酒精、辣椒等,有冠心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每個人對辣椒的耐受程度不同,不要輕易嘗試自己可能接 受不了的辛辣食物。酒精、咖啡因攝入到一定量時,會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出現血壓一過性下降,心臟加快收縮頻率及強度,也可能誘發血管痙攣。因此,飲酒要適度,也不宜過量攝入濃咖啡、功能型飲料等。

不少人認為,只有冬季才是冠心病的高發季節。其實不然,炎炎夏日,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並不少見。夏季避免心臟血管痙攣,飲食上不要攝取過多膽固醇、少吃過涼食物。

品品茶 冠心病患者有三個講究

有些冠心病患者害怕喝茶,認為喝茶會加速心跳,誘發冠心病發作。其實,只要方法恰當,喝茶反而對冠心病有好處。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一科主任苗陽說,冠心病患者喝茶時要注意三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冠心病患者喝茶宜淡不宜濃。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而且許多老年人恰恰喜歡喝很濃的茶。但濃茶中引起神經興奮的物質較多,過多飲用可能導致心率加速,對冠心病患者很危險。

其次,冠心病患者喝茶要根據時節、自身情況,挑選合適的品種。比如,氣溫高的時候,可以喝一些綠茶和苦丁茶,氣溫低的時候則可選擇紅茶、普洱或烏龍茶。熱性體質的人可以喝點涼性茶,寒性體質的人則喝溫性茶。在涼性茶中,綠茶茶鹼、咖啡因含量較高,而苦丁茶相對較少,更適宜冠心病患者選用。

第三,喝茶要選好時間。冠心病從傍晚開始,發作可能性開始上升,夜間是高發時段。因此,冠心病患者應該儘量把喝茶的時間提到上午,避免在傍晚或晚上神經過於興奮,加大發作危險。

少糖多酸護血管

飲食只要改變一點點,保護血管的效果就很明顯。

少吃些白麵、白米及白糖,防止血糖飆升。這些食物只會讓血糖快速飆升,加速脂肪堆積,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好選擇未精製的糙米、蕎麥、玉米、燕麥等,或雜豆類和薯類,這些食物

富含膳食纖維,不會造成血糖快速升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蕎麥中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是保護血管的“高手”。在常吃蕎麥的地區,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較低。

多吃蔬菜和雜豆類等有助排鹽的食物,讓身體變輕鬆。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為吃鹽過多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達165萬。常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如蔬菜及雜豆類等,能排除體內過多

鈉離子,減少鹽分對血管的傷害,同時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富含鎂的食物如黃豆、糙米、芝麻等,也有助排出多餘的鹽分。

常吃番茄、酸棗、檸檬等酸味食物,減少氧化傷害。這些酸味食物往往富含抗氧化物質,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讓血管免受氧化破壞。常見的酸味食物還有葡萄、山楂、草莓、烏梅、菠蘿、芒果、獼猴桃等。

每週禁食一天,血管更健康

禁食指在一定的時間內,除了飲用少量水和蔬菜汁、果汁外,不再吃其他食物,僅僅依靠體內存儲的能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美國南加州大學老年病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規律的每週禁食一天,能減少心血管風險。

哪些食物能保護心血管?

天氣寒冷,亦心血管疾病的易發期,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是老年人比較容易發生的疾病,嚴重影響了老年朋友的正常生活,老年朋友要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應該從飲食入手,專家介紹,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妨多吃些香菇。

哪些食物可以保護心血管?1、西紅柿、2、大豆、3、深海魚、4、杏仁、5、燕麥、6、牛奶。

吃牛油果預防心血管疾病

科學家通過研究229名志願者的數據發現,牛油果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有益的脂肪能夠降低人體壞膽固醇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牛油果中還含有植物纖維,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茶樹菇排骨煲湯有益心血管

茶樹菇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青睞。除了炒、燜的吃法,我們可以用來煲湯。

茶樹菇菌蓋細嫩、柄脆、鮮美可口,又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因野生於油茶樹的枯乾上而得名。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無毒,具有健脾補腎、滲溼利尿、止瀉等功效。它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並且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物質。

此湯味道香濃,不油膩,十分可口,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宜高血壓、心血管病和肥胖症患者。

咖啡+檸檬保護心血管

研究領導者傑羅尼莫·西亞索博士解釋說,沸水不僅能從磨碎的咖啡豆中提取到更多的營養物質,而且可以適當控制咖啡因的含量,而檸檬皮和橙皮則富含多酚類物質和抗氧化劑,對血管肉皮起到保護作用。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即使是患有高血壓的人,經常喝這種咖啡,血管肉皮功能也會有所好轉。

每天兩罐蘇打水易心衰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男性每天喝兩罐蘇打水會顯著增加他們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喝大量蘇打水的人飲食質量通常較差,健康隱患(如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增加,因此增加了他們發展為心力衰竭的風險。為預防心衰,人們應儘量少喝蘇打水等碳酸飲料。

這樣吃 吃走八種心腦血管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魯衛星教授提醒,科學地吃,可以“吃走”八種心腦血管病。對於冠心病患者,應該:

1.常吃芹菜。芹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平肝舒壓、預防便秘、防癌抗癌等功效;芹菜的葉莖有降血壓、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2.多吃獼猴桃、柑橘、檸檬和紫皮茄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促進心肌代謝,增加血管韌性,使血管彈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