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说起辽沈战役,是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东北大地上展开的一场决战。战役开始的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在战略态势和兵力对比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是解放军方面首先在东北发起战略大决战的原因。所以,辽沈战役的胜负几乎没有悬念。但是,塔山之战,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国民党军在辽沈战役中唯一有可能翻盘的机会,并且觉得国民党军兵力多、装备好、火力强,又有海空协同,解放军很难守住塔山,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先说兵力,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的序列上赫然是11个师,而实际上39军的3个师是16日才到达,根本就没有参战。在最为关键的10日至15日,国民党军在葫芦岛锦西地区总共只有9个师,而其中独立95师和21师都是10日、11日才到达的,扣除必须用以守备葫芦岛和锦西的2个师,能投入进攻的兵力不过7个师,而实际国民党军进攻塔山同时投入兵力最多也不过5个师!而且塔山地形狭窄,整个防线正面也不过12.5公里,从打鱼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纵有万马千军也施展不开。再看解放军方面,塔山一线部队为4纵、11纵和第4、第6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这还不包括战役期间调到高桥的1纵3个师,其中直接用在防御上就有6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差距并不很大。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装备和战斗力方面,国民党军的9个师中,暂编第62师和暂编第57师都是新建的部队,装备差人员少,重武器尤缺,战斗力较弱。54军第8师和第198师都是嫡系部队中的主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54军军属炮兵营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2门,8师和198师各有师属美制76毫米山炮12门。92军21师也是中央嫡系部队,装备好,再说海空协同,国民党军虽然每天都有5-7架飞机前来助战,但是其空中支援的强度根本无法与美军同日而语,甚至还有误伤自己部队的大乌龙,实际作用微乎其微。海军表面上看是很卖力的,出动了包括最大的军舰"重庆"号巡洋舰在内的13艘军舰,舰炮轰击起来也是震天动地,但是以"重庆"号为例,舰长邓兆祥借口近海水深太浅,无法靠近海岸,在距离海岸很远距离开炮,又没有炮火指引,炮击的精确度很低,所以舰炮支援雷声响雨点小,徒有虚名而已。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在指挥层面上,本来在葫芦岛就有东北"剿匪"副司令陈铁负责指挥的,组成东进兵团后蒋介石又指派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来统一指挥,而侯镜如未到达葫芦岛之前,又临时由54军军长阙汉骞代行指挥。除此三人之间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总统府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宣称代表蒋介石前来督战,俨然以"钦差大臣"自居,对作战指挥横加干涉,要求所有作战计划必须经他批准,更使前敌指挥一片紊乱。 而且高级将领离心离德,各怀心思。在东进兵团的高级将领中,对塔山之战的心理状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轻敌如罗奇,自恃集中了美械装备的优势部队,又有海空军配合,拿下小小塔山是如探囊取物。正是基于这种想法,罗奇一心要把功劳留给自己的老部队独立95师和同乡62军军长林伟俦,不顾54军军长阙汉骞久在葫芦岛,既有熟悉情况在前又有代替侯镜如指挥在后的双重优势,硬是将一线指挥权交给人地两生的林伟俦。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第二类是悲观,代表人物如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他不仅借口带92军前来而姗姗来迟(实际只带过来21师),而且还曾私下对自己的心腹说,此次塔山之战,能打到锦州也不一定能打出来,倒不如打不进去还可以维持几天。谁都知道,轻敌、悲观都是统兵将领的大忌,现在这两个都有了,再加上国民党军固有的派系矛盾,如参加塔山之战的54军属于中央嫡系,62军则是粤系。即使在中央嫡系中也是派系林立,54军属陈诚的"土木系",但第8师却是胡宗南系统,因此阙汉骞始终不肯把自己的基本部队198师拉出来,一直让8师担任主攻。三种因素相互交错作用,焉有不败之理啊!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至此,国民党大势已去,再也难与解放军抗衡,最终被赶到了台湾,除台湾外,全国逐一解放,人民迎来新的春天。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为何没能抓住最后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