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蒋介石为何以“辽沈战役,责任在我,无关辞修”为陈诚开脱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臾。蒋介石的嫡系亲信,三爱将之一。1894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县高市乡外村。1913年,陈诚瞒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丽水,考上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又入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次年毕业。年轻的陈诚志不在教,离开体校后,又以总分前三名的成绩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成为该校第八期炮科学员。同期同学有刘翰东、罗卓英等人。1920年因直皖战争军校停办,陈南下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供职,其间加入国民党。次年军校复课,又北上完成学业。1922年6月军仅毕业后被分到浙江陆军第二师第六团第三连任见习军官。不久,陈诚南下任第一师中尉军官、上尉连长。

1948年蒋介石为何以“辽沈战役,责任在我,无关辞修”为陈诚开脱

1924年黄埔军校创建,陈诚离开第一师来到黄埔军校,先是在校部机关服务,任过上尉教育副官、特别官佐。正是在黄埔军校期间,陈诚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据台湾出版的《陈诚传》记载:某夜蒋介石巡视营房,发现陈诚天未亮就起床阅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陈诚此举深得蒋介石的嘉许。

后来在第一、第二次东征中,陈诚的炮兵连屡立战功。当时任教导团一团团长的何应钦说:他们对有限的炮弹,加以充分的利用,弹无虚发。陈连长三炮定江山,就此闻名。两仗打完,陈诚二字深深嵌入了蒋介石的脑中,渐渐地他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并视为心腹。从此,陈开始摆脱壮途上停滞不前的处境,直线上升。陈诚当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任过的官职多。蒋介石有什么要职,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都先让陈诚担任,以解燃眉之急,有的要职只任数天,几个星期;

1948年蒋介石为何以“辽沈战役,责任在我,无关辞修”为陈诚开脱

第二是升官快,不几年就高职集身。十年内战期间,陈诚更上升为蒋介石的亲信。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进行新军阀混战、举行对红军的三、四、五次“围剿”时,陈诚总是一马当先,充当替蒋卖命的急先锋。与此同时,陈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以土木工程系为核心的势力的集团,在蒋的嫡系部队中,举足轻重。

为了笼络陈诚,在他任十八军军长时,蒋介石派宋美龄出面,收谭延闿的三女儿谭祥为干女儿,并由蒋、宋二人出面做媒介绍给陈诚。陈诚为此与结发妻子吴舜连离婚。陈、谭联姻后身价倍增,在他与蒋的关系中除了同乡关系、黄埔关系,又多了一层翁婿关系,更得蒋的宠信。西安事变时,陈诚与蒋一起蒙难,且表现得忠贞不二。抗日战争期间,陈诚的官职不断上升,到1944年出任军政部长,次年一月兼任后方勤务总司令,负责国民党军队整编,以应付抗战结束后国共斗争的新局面。

1948年蒋介石为何以“辽沈战役,责任在我,无关辞修”为陈诚开脱

抗战结束后,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和海军司令,成为蒋介石身边红得发紫的人物。1947年8月,东北战场危机四伏,陈诚被任命为东北行辕主任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诚到了东北之后,颇想力挽狂澜,无奈国民党在东北战场败局已定。此时的陈诚可谓一败涂地,偏偏身体又不争气,胃出血大发作,还是夫人谭祥走了干妈宋美龄的内线,蒋介石才准许他离开沈阳,赴沪就医。尽管陈诚溜出了东北,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内响起一片要求蒋介石杀陈诚以谢国人、挥泪斩马谡的呼声。

听到这些消息,正在上海一幢陈旧公寓里养病的陈诚不禁百感交集,悲从中来。国民党败局已定,自己不过是扮演了一个可悲的替罪羊的角色。想当初,自己对这场内战心中何尝没有过矛盾,他曾暗暗自叹:还得作恶几年才能了事!但蒋介石发动内战决心已定,跟随蒋介石几十年的陈诚,自知政治生命已与蒋介石紧密地绞在一起,没有蒋介石,便没有了陈诚。所以,他觉得唯一的选择是辅助蒋介石尽快打赢这场战争。现在看来,这条路是选错了,但已无法更改。好在蒋介石对陈诚仍宠爱如旧,一再为陈诚开脱,并亲自出面承担责任:辽沈战役,责任在我,与辞修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