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漢武帝遠征大漠,封狼居胥,成功的把匈奴人給打敗了,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漢武帝拼的民窮財盡,可是最後卻也沒有徹底的消滅匈奴。而同樣的事西周初年也有人做過,而且結果比漢武帝還要好。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周康王是周成王的兒子,武王姬發的孫子。周康王繼位的時候,周公旦和姜子牙都去世不久,成王留下了曾輔佐姬發的召公和畢公輔政,成就了成康之制。

據說在成康兩代周王執政的時間裡,有四十多年沒有動用過刑罰,可謂是歷代盛世的典範。而康王在位的時候做了另一件大事就是征伐鬼方。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鬼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傳說曾是黃帝的姻親,原本居住在南西伯利亞一帶,在商王武丁時期由於全球氣候變冷,所以鬼方開始南遷,從此作為遊牧民族的鬼方和華夏農耕民族的代表商王朝進行了多次大戰,這也就也開啟了中華延續近三千年的草原與農耕的文明之爭。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自武丁以後,歷代商王多次征討鬼方,周文王的父親季歷也是因為征討鬼方的功勞才讓周人興盛起來。武王曾對鬼方採取安撫的政策,成王在位時由於三監之亂,周人兵力都放在東方,所以鬼方再次向關中地區滲透,威脅鎬京。

康王繼位後,周人的統治已經很穩定了,成康兩代締造了盛世,所以康王決定征討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鬼方。只經過兩場大戰,周人斬殺4800多人,俘虜一萬三千多人,另外繳獲牛羊馬匹若干,從此後西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力南侵了,事實上取得了和漢武帝相近的戰略目標,但是對國力消耗比較有限,後來的昭王和穆王依然能持續進行大規模的戰爭。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隨著面對周人戰爭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鬼方人遷徙到了貝加爾湖一帶,鬼方也漸漸消失在歷史之中,但是在鬼方曾經活動過的地方都崛起了新的遊牧民族,在北方有一支叫匈奴,而靠近關中的一支則叫犬戎。他們之間的繼承關係由於缺乏史料很難考證,但是都是作為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和犬戎確實都代替了鬼方原來的位置。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戰爭會繼續的,犬戎最後滅掉了西周也算是為自己的祖先鬼方報仇了,而匈奴人更是在漢初達到鼎盛,讓中原王朝都俯首稱臣。這一點在未來的歷史上會一次又一次的重演,中原雖然有武丁,有周康王,有漢武帝,有冉閔,有岳飛,後世還有朱元璋,可越到後面,遊牧民族就越難阻擋,北方的遊牧民族還是會一次次入主中原。中原地區就像漢人口袋裡的珠寶,遊牧民族就像一個覬覦錢財的小偷,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漢武帝的終生大業,他輕鬆的就做到了,但兩人都無法改變歷史規律


周康王征討鬼方為西周迎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定,最起碼來自於北方遊牧文明的威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變得很微弱了,可是隻要北方還有草原,遊牧民族始終是懸在中原農耕國家頭上的一把刀,這把刀在武丁以後三千年的歷史中會時不時地揮下來,始終影響著中原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只要工業文明沒有產生,這把刀就不會消失。這一點無論周康王還是漢武帝都無法改變。

這是《歷史的鏡子能照出什麼》第35篇連載文章,想看我們的生活怎樣從歷史一步步變成今天看到的模樣,敬請關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