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12):美国人说:别担心,我们只是巴格达一日游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12)

王雄诞这个人,工作能力是很强,但心眼就少了一点。西门君仪一说要造反,他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计。说:“天下才刚刚太平,吴王还在京城,怎么就不能过两天安稳日子呢?跟着作乱,也不过多活百日而已,我今天只有一死!”

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前夏国将领刘雅,复员后好端端在家种地,一帮旧日弟兄起兵找他做头,也是说了这么一番话。倒霉的王雄诞和当年刘雅一样,成了叛乱的第一个牺牲品。

除掉王雄诞,辅公祏(shí)故伎重演,又掏出一封号称李伏威的来信,向大家传达。说自己很想念弟兄们,可被唐政府软禁,无法返回江南。幸好老辅还在,千万吸取我的教训,不能再自捆双手投降敌人。现在江南革命力量风起云涌,要抓住时机、重举义旗。

打出二次革命的旗号后,李伏威集团(现在是辅公祏集团了)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修建工事、补充装备、储运粮草,还派出了北伐军。与此同时,一个老把戏又再次上演——辅公祏在丹阳(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宋。

辅公祏一反,整个南方形势可以说逆转。他地盘广大,占据的又是富庶地区,还有一个坚强的、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武装集团。辅公祏本人,也不是萧铣那样的外聘总裁。他和李伏威是山东章丘老乡,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当时李伏威家穷,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辅公祏就给他做内应,偷自己姑姑家里的羊。事发后两人一起逃亡,这样才开始的造反征程。所以等于他是集团两大创始人之一。李伏威比他岁数小点,拿他当兄长对待,军中尊称其为‘伯父’。这样的一个对手,和萧铣那样内外离心的梁国,不可同日而语。

李渊的反击迅速而猛烈。

辅公祏八月九日举起反旗。八月二十二日,李渊就下达命令,同时派出四路大军征讨:李孝恭从湖北顺江而下,李靖从两广回军北上,河南的部队从中原南下。连李世勣,都带着山东的部队沿泗水入淮河进讨。

轻松读史之大唐(112):美国人说:别担心,我们只是巴格达一日游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这么一个豪华阵容,打了多久呢?也打了大半年。到次年(624年)三月,唐军攻占丹阳(南京),叛乱平定。

辅公祏的失败,是很容易预见到的。唐一统天下,已是当时的潮流。潮流你是没办法阻挡的。早一点晚一点,只不过看双方的临场发挥。所以辅公祏的宋国虽然比较能扛,不象萧铣的梁国那样一打就散,也没象王雄诞预言的那样百日而亡。但终究,还是步步退缩。在关键性的博望山(安徽当涂)战役中,李靖再次发挥出色,一举击溃宋军主力。

当时,宋军将领冯慧亮等屯驻于长江两岸,以博望山和青林山大营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辅公祏给他们定下的作战方针是守。两军对峙,唐军攻半天攻不下来,宋军还时不时搞个小反击。时间拖久了对唐军不利,李孝恭就召集大家研究对策。

这其实是进攻作战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步步为营呢,还是直捣黄龙?

和所有的作战问题一样,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实所有强对抗环境下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照搬照抄的工作,只适用于低风险场合。不是说那种工作不重要,二者性质不一样。战争,是对人思维和判断力的极端压榨。

会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是绕过去。

孝恭集诸将议军事,皆曰:“慧亮等拥强兵、据水陆之险,攻之不可猝拔。不如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溃,慧亮等自降矣!”

这就是要采用‘蛙跳战术’了。

‘蛙跳战术’用得最熟练的是美国人。二战太平洋战场,日本人占据一大堆小岛,一个个打太费事。美国人想了个办法:跳着打。防守坚固的不打,专挑一些好打的占领,绕过去的就给它封锁住。日军的防御链很快就支离破碎,美军用比较小的代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收复了菲律宾要地。

‘蛙跳战术’最近的战例是伊拉克战争。担任主攻的美军第三机步师一路狂奔,创下日行军170公里的记录、20天内兵临巴格达城下。

到了城下怎么干呢?他们用了李世民的办法:‘穿阵而过。’面对纵深四五十公里、五百万人口的敌方城市,4月5号,派出一个装甲营开展‘迅雷行动’。以伤亡5人、1辆坦克被毁的代价,搞了次‘巴格达一日游’。4月7日,实施第二次‘迅雷行动’。这次不再搞一日游了,而是直抵市中心萨达姆行宫,并且留驻市内过夜。

轻松读史之大唐(112):美国人说:别担心,我们只是巴格达一日游

第二次‘迅雷行动’

当电视播出美军占领市中心的画面后,伊军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萨达姆政权迅速垮台。

第一次‘迅雷行动’,相当于李世民的武装侦察;第二次‘迅雷行动’,不就是武牢之战中李世民致胜的那招吗——‘出其阵后,张唐旗帜。建德将士顾见之,大溃。’这个‘迅雷行动’,本质上也是蛙跳战术的城市版本:你以为我要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和你拼,其实我只用一招黑虎掏心。

既然‘蛙跳战术’这么好用,那还犹豫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