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陰平古道」

走過"陰平古道"

走過“陰平古道”

邊拍邊說

走過“陰平古道”

白水江邊的"陰平古道"

四川省的九寨溝縣與甘肅省的文縣隔著一條白水江,一座橋挑起了兩個省。在甘肅文縣一側路旁"甘肅文縣歡迎您"的鏽跡斑斑的廣告牌下,用油漆在石頭上刷了"陰平古道"四個大字,一向有點厚古薄今意思的自己頓時打起了精神,呵呵,畢竟是與"陰平古道"不期而遇啊。 "陰平道"在歷史上與"景谷道"齊名,在當時的陰平郡境,由陰平越青川縣摩天嶺至平武縣的江油關(今為南壩鎮),雖說三國時入蜀的古道不多,但其仍然不能和跨越秦嶺的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等古道相提並論。

走過“陰平古道”

臨江而行的陰平古道

蜀漢時,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戲是以漢中、武都(今為隴南)為根據地出演的,其"陰平道"所在的陰平郡已是蜀漢版圖了,"陰平道"因是跨越大巴山的,與大巴山另一頭的、李白曾經表揚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關相比,不怎麼有名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了。

斗轉星移,不過也就是短短几十年後,魏國派出三路大軍伐蜀,一路大軍越秦嶺、奪漢中,南下劍門關而不得過,因其守將是特別有名的明星將軍-----蜀軍統帥姜維。而另一路由大將鄧艾率領"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史稱"偷渡陰平",一舉滅蜀,奪得頭功。

後人讚歎道:"當年鄧艾襲西川,曾把陰平石徑穿,越嶺雄兵齊貫索,臨巖大將自披氈"。"陰平道"成就了鄧艾,最終也害了鄧艾。鄧艾當時已年過古稀,而與之一同被害的兒子鄧忠卻正是建功立業的好年紀。

走過“陰平古道”

文縣白水江上的"文州橋"

文縣古稱陰平、文州,氣候溼潤,素有"隴上江南"之譽。境內有國家級的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和兩個自然保護區。

"陰平道"與"景谷道"與鄧艾一起成名,不過後人不怎麼提景谷道,而用"陰平道"統而稱之。 現在的文縣就是過去的陰平郡,後來也叫過文州,曾經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城市,文縣的光景看來過的還算寬裕,只是白水江邊的停車場有點髒亂差。不過文州橋修得很是氣派,從文州橋上看文縣還是很有品味的,有點海濱城市的味道,不信您就看圖去。有圖有真相。

走過“陰平古道”

文縣白龍江關頭壩大橋

在白龍江大橋不遠處接納了白水江後,由碧口鎮進入四川廣元並最後併入嘉陵江。

走過“陰平古道”

甘肅隴南市文縣掠影

文縣位於甘肅省最南端,地處秦巴山地,與四陝交界。白水江穿城而過,是甘肅的南大門。

走過“陰平古道”

甘肅隴南市文縣掠影

文縣由白龍江、白水江流經與交匯,讓人以為是到了江南,而忘了是在甘肅。

走過“陰平古道”

文縣陰平古道上的現代公路

從文縣到碧口鎮應屬"陰平古道"範圍,因碧口鎮青川縣的摩天嶺較近。這段路雖只有80多公里的路程,但一路沿白水江、白龍江而行,那倚山臨江,眼暈腳軟的驚險並不只是影視作品裡才有的,"陰平古道"光環這時才牢牢地印在了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