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求職十項注意要記牢

畢業生求職十項注意要記牢

2019屆高校畢業生即將進入首輪求職高峰期,記者10月8日從省就業指導中心獲悉,為了讓廣大求職學生提高防範意識,遠離電信詐騙、“校園貸”“助學貸”“網絡貸”等陷阱,有關專家為求職大學生們提出了十項注意,請同學們對照鑑別,如發現被騙請立即報警,或及時向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機構舉報反映。

一、注意花樣百出的“培訓貸”

很多培訓機構以招聘為名,誘導求職者交錢培訓,而求職者接受培訓以後,卻根本不會提供長期穩定的靠譜工作。更有甚者,告知求職者可以通過參加企業組織的培訓獲利,同時要求求職者通過個人貸款形式支付培訓費。一旦求職者要求企業退款或者拒絕辦理所謂的分期付款時,往往會被企業以種種理由拒絕退款,或被企業變相要求還清分期付款的金額。

二、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求職者對於自己的個人信息必須樹立防範意識,不要輕信陌生人,在填寫個人簡歷時,不要在規定的表單以外的地方填寫自己的聯繫方式,尤其建議求職者只留本人聯繫電話並保持暢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電話。更不要將身份證、畢業證等原件交與用人單位,不能隨意將短信驗證碼等信息告知別人,謹防電信、網絡等新型詐騙形式。正規企業招聘都不會要求抵押身份證、畢業證等個人證件。

三、注意“強制性”體檢

食品加工等行業需要求職者參加體檢或者提供體檢證明的,一般都通過正規渠道,不會強制性指定醫院或者私人診所。

四、注意收取非法費用

收費是最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很多騙子公司都會以押金、保證金等藉口向求職者收取各種費用,得手後便用各種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職者自動放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相收費”的公司一般來說規模都不大、流動性強,看起來不十分正規;而且,招聘單位進行的面試一般都比較草率,通過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五、注意“黑心職介”

向求職者推薦介紹工作的職業介紹機構,如果其《營業執照》和《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沒有懸掛在顯著位置,那一定要仔細鑑別機構的合法性。合法的職業介紹機構應當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有工商行政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就是通常所說的“證、照”齊全,必須懸掛在明顯位置,要有固定的場所,其工作人員應有工作證,關於收費事項、服務承諾都須上牆公開。

六、注意網絡信息真偽

近年來,網絡招聘由於其快捷、便利又節省成本的優勢,成為一種新型的求職方式,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把找工作的重點放在網絡上。但是,網絡也有諸多的不確定性,不乏有一些虛假信息。一些不法單位或個人抄襲其他大型或知名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在自己網站上發佈,要求應聘人員交納報名費、資料費等或者要求求職者提供個人信息,設下陷阱,以牟取非法利益。網上求職最好參加由學校、教育部門、人社部門組織的正規網上招聘活動,防止受騙上當。

七、注意“傳銷”騙局

畢業生和剛工作的求職者缺乏經驗,往往是“傳銷”組織的首要欺騙對象,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大家急於找工作的心理,以高薪為誘餌,進行詐騙。專家指出,“傳銷”組織經常具有的幾大特點:面試實習一體化,要求直接帶行李;面試地點在異地或偏僻郊區;基本不招本地人;過分打聽家庭狀況,需要單獨去面試;沒有明確面試地址,約定某地派人去接;不討論公司業務,不考察專業技能。若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發現有以上類似“傳銷”的傾向,應立即向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機構舉報,同時報警。

八、注意面試地點

求職者在面試時一定要認真確認面試地點,正規單位招聘一般會將招聘地點設在單位的辦公室、會議室,一些以租用房間作為應聘地點的單位要提高警惕。對於設在偏遠地區的面試場所需要慎重考慮面試的必要性,必要時可以與同學、朋友結伴參加面試。

九、注意簽訂勞動合同

與用人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時,求職者要注意“三看”: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以及企業註冊的有效期限,否則所籤勞動合同無效;看勞動合同字句是否準確、清楚、完整,不能用縮寫、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達;看勞動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備內容,包括勞動合同的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同時還需謹記,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只有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約定了勞動合同的期限,才能約定相應的試用期。

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保存好開具的收費、協議等憑證。被不法單位或個人騙取錢物後,要正確使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