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力量有多大差距?

冰雹藍天




第一階段,日軍偷襲珍珠港至中途島海戰。這個階段,日本海空軍實力雄厚,擁有航母29艘,其中主力航母10艘,日軍的零式戰機性能優越。靠著強大的海空軍,日本橫掃西南太平洋,一直推到了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島附近。而此時的美國異常虛弱,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太平洋艦隊癱瘓,除了兩艘航母躲過一劫外其他軍艦全部報銷,美國國內奉行孤立主義,陸軍只有30多萬人。



第二階段,中途島海戰至1945年4月。這一階段,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大爆發,近百艘航母下水,陸軍達到800多萬,空軍擁有5萬多架飛機,飛行員有45萬多人,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讓美軍實力大增,尤其是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海軍實力大損,已經無力對抗美軍。



第三階段,1945年4月至1945年9月。這一階段日本海空軍損失殆盡,日本本土已經在美軍艦載攻擊機的轟炸範圍內,日本的海上運輸線被切斷,侵華日軍補給斷絕,不得已發動了豫湘桂戰役,試圖打通由朝鮮半島至東三省,再到華北的陸上交通線,日本國內全民皆兵,準備一億玉碎。而此時美軍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149艘航母,1100多萬軍隊,數十萬架飛機,1500多艘軍艦,美軍的實力完全吊打日本。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海空軍武器裝備質量和美軍並沒有明顯差距,差距在於數量太少,被美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活活壓死。


毒刺劍客


戰爭無論在何時都是在拼國力,國力最主要是指人和錢,二者有一或者二者均有那其國家軍事實力便強。


二戰當中日本人比美國人多,但是美國卻比日本人有錢,而且日本經濟最主要是依賴於美國。在1932年到1939年,美國供應日本進口所需的90%的廢鋼鐵,90%的石油以及石油產品,90%的銅和45%的鉛,以及擴大軍事工業所需70%的機床。所以當1940年美國切斷日本的石油供應的時候,日本毫不猶豫的就對美國發動戰爭。並且在戰爭中日本運送物資的船不斷下降,從400萬噸運輸量下降到320萬噸,商船總噸位也下降到206萬噸,其國民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了最低。


而美國擁有著強大戰爭潛力,無論是美國艦隊還是陸軍都不比日本差,而且美日的武器裝備差的不止是一兩代的問題。而同樣是相對落後的中國那人數去抵消中日之間的差距,並最終在美國的幫助下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僅僅對比下最燒錢的海軍就能看出差距。

日本在1939年,擁有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122艘,潛水艇 62艘。頂峰時期的日本海軍,也就擁有戰列艦12艘,各種航空母艦20艘,巡洋艦31艘,驅逐艦78艘以及130多艘的潛艇。

在美國參加二戰前,海軍擁有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

等到二戰結束時,美國海軍已經成了一個“史詩級的怪物”。在參戰期間,美國光航母就生產了147艘!其中:重型的艦隊航母24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3艘。

另外,還有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49艘驅逐艦,203艘潛艇,498艘護衛艦。

戰後,美國封存的艦隊。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如果要談談軍事實力,那麼先要談一談國力,日本雖然在亞洲處於第一的地位,但是論國力根本沒有法與美國對比,單論數據美國對日本擁有10:1的優勢,在許多單項放慢,甚至擁有100:1的優勢,比如:汽車。

即便在太平洋戰爭發生之前,日本也是處於軍事劣勢的,比如:在海軍方面,美國擁有5:3的優勢,但是美國進行戰爭動員的時間過晚,1941年底是美國的國力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而且美國實際上是兩線作戰,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的局部並沒有優勢可言,但是這種差距並沒有什麼想象的那麼大。

伴隨著戰爭的繼續,美國的優勢開始逐步發揮,即便在美國才先歐後亞的政策之下,依然對日本形成了。比如: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僅擁有29艘航母,相比之下,美國同期建造100艘以上的航母。

日軍從偷襲珍珠港至中途島海戰之前,保持了優勢,橫掃西南太平洋,但是隨後就陷入停止中,只不過美軍優先把力量用於歐洲,造成太平洋戰場的力量投入不足,1943年下半年,才開始逐步加大投入,直到1944年下半年才開始逐步顯現出來,再經歷幾次大海戰之後,日本的海軍力量基本被消耗一空,到了1945年,整個就是美國如何進行進攻的問題,買日本已經沒有還手之力了。

從力量對比上說,日本是被美國完全碾壓的,按美國後來的研究表明,即便日本取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在其他一切戰役中也不犯大錯,那麼日本也不過把戰爭拖走1946年。


講武堂


二戰爆發前,納粹國家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完全輾軋其他國家的,包括蘇聯和美國在內,都無法與日德相比,尤其是德國的陸軍和日本的海君軍、空軍,關鍵是日本的陸軍也很能打,可以說是極強。

二戰勝利的兩場標誌性戰爭應該當屬列寧格勒保衛戰和珍珠港海戰,此役之後,德國徹底潰敗,在接下來的兩場海戰中,號稱世界第一海空軍的日本海軍也基本被美國消滅殆盡。

所以,如何客觀的對比出二戰時美日軍事實力差距,應該分為戰前和戰後兩部分。

二戰前

二戰前日本的軍事實力可以用極強來形容,美國雖然當時已經是世界上頭號經濟強國,但軍事上和日本對比還有極大的差距(注意是極大)。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徹底解放了島國人的思想,工商業開始飛速發展,再加上中國的甲午海戰又獲得了數年於日本財政總和的鉅額賠款,通過戰爭嚐到了甜頭的日本,把這筆錢的八九成都撥給了國防之用,從此,日本軍事出現開掛式發展。

以1939年為例,參考君蒐集了美日軍事實力對比,具體如下:

1、軍隊數量:日本700萬、美國30萬:正規軍規模應該在七百多萬左右參考君粗略估算了一下,日本當時在中國戰場上投放的兵力就達到了六百萬左右,加上東南亞戰場,應該妥妥的有七百多萬,武器全部機械自動化。美國因為有天險之隔,居安不思危陸軍只有可憐的30萬人。比海軍:日本的海軍航空兵零式戰鬥機更是打遍無敵手,後來襲擊珍珠港,擊沉應該大型戰列艦,美國海軍數據查不到,估計也沒法和日本比。

2、軍隊質量: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基本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除了文化程度基本達到了高中水平,從小的軍國主義思想洗禮,讓這支部隊極具戰鬥力,並不像國產神劇演的那麼脆弱,要是像國產劇那樣的水平,就不用八年抗戰了。而同時期的美國沉浸在戰爭發財的夢境之中,看數量就知道不重視,質量自然和日本沒法比。

二戰後

日本13萬、美國1050萬:到二戰結束,日本最後一支駐紮在中國的精銳主力軍關東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聯紅軍和美軍圍剿,而叱吒海洋的日本海軍和海軍空軍部隊,也在跟美國的兩場海戰中全部被美國消滅,至此到日本全部退出中國和東南亞,由二戰初的700多萬軍隊減少到13萬左右。

二戰後的美國軍事實力有多強?

賴得碼字了,看下圖:

美國經過二戰一役,成為了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這一切都完全依賴於美國的總和國力和發達的工業製造能力。

最後,不得不說,經濟實力決定一切啊!

楊海龍 2018.7.17日 中午 原創發佈


環球軍視






君山自在遊


這個標題問的很籠統,二戰的軍事力量有多大差距,要從兩個階段來說。前期階段,日本對美國應該是佔據優勢的,海空軍都是。日本的零式無論從數量、質量還是飛行員的素質都比美軍太平洋艦隊要強一個檔次。日本的聯合艦隊實力也要比美國太平洋艦隊強很多,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但是這個時期有兩個方面, 日本是不如美軍的,那就是將領的水平和後勤能力。先說將領的水平,山本五十六可以說是日本的佼佼者了,但是他的軍事戰略水平,比起尼米茲還是差一點的。其他如南雲忠一之類的比起哈爾西、斯普魯恩斯等等,無論從戰術素養還是對海戰的指揮,都差一點。這導致幾次原本應該取得勝利的戰鬥,卻變成了消耗戰甚至一邊倒。其二就是後勤能力,美國畢竟是完善的工業國家,工人數量太多了,機械設備也太完善了。所以他們戰爭恢復能力特別強。巔峰之作就是3天修好重創的約克城號,簡直就是人類的奇蹟。這是前期。

但是這個時期力量對比,並不是說日本實力更強,而是他準備的更早,更充分,而且這也是他戰爭潛力的極限了。

到了後期,呵呵!只能說螞蚱憾大象了。前面有個朋友說百倍不止,我覺得怎麼誇張都不為過。在許多方面,你甚至可以說千倍、萬倍的差距。到了後期,航母的數量是一百多比零,戰列艦、驅逐艦的數量比也是幾十比一,潛艇的數量也是幾十倍比一。戰鬥機同樣是上百倍的差距,日本的戰略轟炸機更是零。更恐怖的,是美國龐大的後勤艦隊。油船、補給艦、戰役支援艦……美國都是幾百艘擊敗艘的造,和日本比幾乎是N比零。別忘了,這可是隻是美國太平洋一個方向而已。算上歐洲方向,那日本連螞蚱都算不上,最多是跳蚤。這期間都不用比將領水平、士兵素質、情報獲取、後勤保障。都沒法談了。美國造航母就像造香腸,日本造個驅逐艦都像便秘。到後來他們連原料都沒了,大和號出航只帶了單程的油料。而美國呢?估計用石油洗澡都沒問題,這怎麼比?沒法比!


A0000小米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與美國相比,相當於一個家底不厚實的暴發戶跟財大氣粗的大富翁相比。雙方無論是工業生產能力、人力資源、經濟基礎都遠不在一個重量級。

因此無論是武器裝備數量質量、兵力多寡、軍費投入,美國對日本均佔有壓倒性優勢。

一、先說軍費

四年的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共投入軍費2815億美元,佔政府財政總支出的90%以上。即便如此,美國國內運轉均一切正常,建設仍有一定的發展,美元幣值也相對穩定。這得益於美國政府戰前實行藏富的優良的稅政策,使政府贏得了良好的還債信用。戰爭一開始,政府為穩定經濟沒有大幅增稅,反而是發行公債。四年共發行公債1570億美元。軍費60%靠民間公債解決,政府財政只負擔了40%。典型的一場人民戰爭。

再看日本,1937年政府財政收支為47億日元(當時匯率3日元等於1美元),同年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就花掉了33億。靠著國內老百姓的儲蓄、節衣縮食和政府發行債券勉強支撐經濟的正常運轉。但是隨著戰爭長期化,軍費逐年激增,日本人漸漸撐不住了。1944年,日本國民收入745億,軍費支出達735億。1945年軍費預算超過800億,超過國民收入1倍以上!經濟完全陷於崩潰,至日本投降,日元與美元的匯率為300:1,這讓大多數日本人全都淪為赤貧!

二,再說武器裝備

美國人在經濟力量雄厚的同時,其科技水平和工業產值也是超一流,更重要的是強大的民用轉軍用能力。

戰爭爆發後,佔全世界40%以上工業生產能力的美國企業全面轉入軍工。福特、凱迪拉克轉型生產坦克,波音公司、馬丁公司全面轉產戰鬥機、轟炸機,摩托羅拉全面轉產軍用通訊系統。超過500萬的技術工人夜以繼日奮戰在生產第一線。

四年裡美國生產坦克10萬輛,軍卡238萬輛,吉普車63萬輛。著名的謝爾曼坦克、大道奇軍用卡車、吉普車不僅裝備美軍,同時還成為蘇軍、英軍乃至中國軍隊最重要的野戰運輸工具。相比之下日本生產的各種車輛僅16萬,性能也遠不及美國,

飛機方面,美國共生產飛機30餘萬架,其中雙發、四發引擎運輸機、轟炸機這些大型飛機就將近10萬架,而日本僅生產雙引擎飛機1.5萬架,由此可見,雙方在飛機產量、質量和載荷相差何其懸殊!

船舶方面,戰爭期間,美國18個造船廠年產量超過1500萬噸,月產量130萬噸,超過軸心國集團總和的10倍以上。美軍最大的“自由輪”運輸艦最快的時候7天就有一艘下水。戰時美國共損失船舶1000萬噸,補充量卻達到這個數的5—6倍!於是,美軍在保持1300萬噸海軍艦艇和3000萬噸民用船舶外,還大量援助英國和蘇聯。

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船舶總噸位還不到400萬,加上戰前原有的560萬噸和戰爭初期繳獲的60萬噸,遠不及美軍。至戰爭結束前僅剩下因磨損和缺乏燃料的110萬噸。

大殺器方面,美國研製出3枚原子彈和足以毀滅日本的的大量細菌武器。總投資約25億美元,相當於製造60艘中型航空母艦。

日本則無!

三、再說兵員數量

戰前美國總人口為1.3億,戰爭期間共徵集包括30萬女性在內的兵役約1300萬人,美軍兵力從戰爭開始時的150萬猛增至戰爭結束時的1200萬。但是隻佔總人口的9%、男性人口的18%,並沒有影響國內經濟生產。

再看日本,戰前本土總人口為7500萬,加上征服的朝鮮及部分中國領土的人口也不超過1個億。人口數量雖然不少,但是相比農業機械化、工業自動化程度都很高的美國,還停留在手工勞動的日本需要大量人力維持,特別是關鍵性崗位技術人員。因此,戰前日軍總兵力240萬人,1943年增加到380萬,而美國1943年總兵力就超過900萬。1945年,日本為“本土決戰”進行總動員,徵兵年齡從16—45歲,身高要求降到1.46米。即便如此,日軍總兵力也僅有充斥著無數少年、大齡及身體不合格者的700萬多一點。


天狼星大將軍




硯田劍影


二戰時期美國和日本存在很大的差距,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軍事上的。

經濟上由於一戰時期美國遠離戰場,且作為戰勝國,和同是戰勝國的英法對比,美國完全沒有傷到任何元氣,相反大發戰爭財,對一戰後急需復甦的國家展開金元外交,國際地位急劇提升。而此時日本還在自己發展,在國際上沒有太大的地位。

二戰開始後美國繼續利用遠離戰場的優勢向各國出售武器,獲得了大量金錢和話語權,直到被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將美國拖入了戰爭。

通過工業革命和發戰爭財,二國的差距比現在二國的差距還要大,所以無論怎麼打,日本都註定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