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还有一种主流观点,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什么亲戚关系。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我还是宁愿相信: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作为学生的皇帝要款待自己的老师,即招待老师喝酒,这也跟我们的文化习俗有关。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到了近代,没有了讲筵制度,瓶子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文人喜欢用它插花,由于它的口很小,文人认为这和瘦骨嶙峋的梅枝是相匹配的,插一枝梅花显得特别雅致,要是插一朵牡丹就不美,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名字梅瓶。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梅瓶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瓶子的概念有一点不同,它的重心在上面,头重脚轻。一般会头重脚轻的东西会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但是梅瓶却是个例外。梅瓶在唐代晚期出现的时候,曲线没这么圆,上下偏直,器型略显笨拙。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梅瓶的造型在后期也逐渐依据其使用功能的改变和创造者的审美意识发生着时代的变化,历经多个朝代的再设计和再创造,其造型越加优美、挺秀和俏丽。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无论梅瓶的造型怎样变化,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的整体造型,却一直没有被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细节上的变化如腰线的提升或下降,瓶腹的或大或小等。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大家总认为梅瓶这样的造型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其实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在成型时,聪明的工匠们巧妙地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霁蓝釉梅瓶】

霁蓝釉梅瓶。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仿汝釉三羊梅瓶】

仿汝釉三羊梅瓶,清乾隆。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肩部凸饰三只羊头。通体施仿汝釉。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仿制在明代已尉然成风,仿汝窑瓷器以清雍正、乾隆两朝最为逼真。传世品中,乾隆时期的仿汝器大部分是对釉色的仿烧,造型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此器以三羊装饰,因“羊”与“阳”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以示吉祥。

梅瓶,沉淀一千多年的历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