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2000多平方米清代祠堂面臨征地拆遷 村民盼列入「文保」

2000多平方米清代祠堂面臨徵地拆遷

村民盼列入“文保”或歷史建築予以保護 歷史名城保護部門擬前往核查

柳州2000多平方米清代祠堂面臨徵地拆遷 村民盼列入“文保”

曾家祠堂佔地2000多平方米。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王緝寧 文/圖

坐落在柳州市柳江區進德鎮北鳳屯的曾家祠堂,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一處有著2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然而,由於沒有及時上報,這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卻在一次次文物普查中“漏網”。直到近期柳江區的一紙拆遷公告,才讓該村的曾姓族人著急起來。

清代古建築面臨拆遷

近日,讀者曾先生向本報反映,今年3月,柳江區政府一紙徵地拆遷公告公佈,包括北鳳屯在內的進德鎮多個村落被列入柳江新區徵地拆遷範圍,意味著他們位於北鳳屯這座有著兩百多年曆史的古建築將被拆遷。

為保住這座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建築,他們先向動遷的工作人員提出相關要求,但沒有得到回應。前段時間,曾氏村民看到本報報道,得知柳州市政府公佈了第五批歷史建築,發現比他們規模小得多,且與北鳳屯相鄰的土垢屯曾氏祠堂和山前屯淩氏祠堂均被列入歷史建築的保護名錄,趕緊整理資料,主動聯繫了柳江區文物部門。很快,當地文物部門前來實地核查。但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卻沒有得到文物部門迴音。村民便向本報反映這一情況,希望通過媒體呼籲,促成古建築能列入“文保”或歷史建築保護起來。

柳州2000多平方米清代祠堂面臨徵地拆遷 村民盼列入“文保”

不少曾氏族人希望能將祠堂保護起來。


記者實地探訪古建築

10月13日,記者在村民帶領下,來到北鳳屯的曾家祠堂。經現場觀察,發現該村的曾家祠堂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村民用皮尺測量,整個古建築佔地2000多平方米。據村民曾先生介紹,根據曾氏族譜記載,古建築群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有270多年。

曾家祠堂為夯土泥磚加青磚木瓦混合結構,三層三進,共設九廳六井六巷道,有正房、客房共計40多間。祠堂正門兩旁,兩根碗口粗立在石柱礎上的木柱依然堅挺。大門掛有一幅對聯:南豐世澤,東魯家聲。屋頂瓦沿處,還殘存有一些精美彩繪。

曾先生說,該祠堂系曾氏先輩從福建省漳州府南晉縣遷到北鳳屯定居後,於清代乾隆年間所建。祠堂原設立的牌匾和宗祠牌位為五層浮雕,由工匠花了5年時間精心雕刻完成,並於清代嘉慶年間安放。一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不斷有人慕名前往參觀。後來被作為“四舊”毀壞,曾氏族人請人根據原樣修復。

曾氏族人非常重視對祠堂的保護。原來建築內住有曾氏族人,近幾年已全部遷出。每年,他們都要請人對古建築進行修繕。雖歷經數百年,建築至今保護完好。目前他們已對祠堂東面和南面部分損壞建築進行了修繕。

能否獲保護仍是未知數

記者查閱了柳江區文物部門和柳州市歷次公佈歷史建築名錄中,被列入保護的祠堂中,確實沒有一個建築規模超過北鳳屯曾家祠堂的。那麼,北鳳屯的曾家祠堂是否會被列入“文保”加以保護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柳江區文物部門和其上級單位柳州市文新廣局。相關負責人稱,經他們現場調查核實,確認北鳳屯曾家祠堂系清代古建築,且規模宏大,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

“如果在政府公佈徵地拆遷公告前,將其列入‘文保’好辦些。但是現在才發現這處清代古建築,如列入‘文保’會與柳江新區規劃建設發生衝突。”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文物部門進行過好幾次文物普查,並讓下面鄉鎮上報相關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建築等線索,但卻沒見進德鎮上報過該處古建築線索,導致北鳳屯的曾家祠堂在一次次文物普查中“漏網”。鑑於這座古建築確實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他們也不敢怠慢,打算跟規劃部門協商、溝通,力爭將其保護下來。同時也建議曾氏族人,與柳州市規劃局歷史名城保護科聯繫,爭取能列入歷史建築予以保護。

記者代曾氏族人將北鳳屯的曾家祠堂相關資料提供給柳州市規劃局歷史名城保護科,引起他們重視。該科負責人表示,他們計劃擇期前往實地核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