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秋天,如果說到皖南的秋色, 除掉粉牆黛瓦的古村落下的紅楓葉。每當秋風漸起,楓葉隨風飄落,陽光下繽紛的色彩,如果你行走在鋪滿紅葉的古道之上,我們將是如何的心情去感謝這場秋天的饋贈呢?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最美的風景總是在路上,總有一個色調觸動你行走的慾望,總有一片土地誘惑你挑剔的腳尖。秋意漸濃,色彩斑斕,在這最美的深秋裡,到皖南來一次鄉野之行,尋夢徽州醉美秋色,一起感受行走的力量,小編為大家推薦秋天裡皖南最美的幾條古道。

徽杭古道

說到古道徒步,不得不提的便是這聲名遠揚的徽杭古道,這條由徽商肩挑背扛、販運山貨走出來的古道,不僅讓一代徽州績溪人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鴻途,也走出了一條山勢嵯峨、霧海雲天、溪水潺涓的風光大道。 對於諸多驢友來說,一頭連著黑白徽州,一頭連著魅力杭州,處處充滿了一股詩情畫意的味道。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由於這條線路,強度難度不大,安全性高,徒步感覺好,所以現在徽杭古道倒是成了戶外愛好者青睞的徒步聖地。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青古道

徽青古道為徽州府城歙縣至青陽古道,自歙縣城西北行,過萬年橋,經富堨至許村,轉向北行,經五昌廟、茅舍、茶坦至箬嶺,過箬嶺關入太平縣境,經文雅、譚家橋、感梓里、迄溪橋、梅蘭地、三口至仙源(太平縣舊治),西行至甘棠,轉向西北,經浮丘坦至廣陽(石埭縣治),廣陽北上,經陵陽至青陽縣城,全程約280華里。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此道為徽州府往池州府的捷徑,路寬3~6尺,石板路面。其間的箬嶺,居歙縣、太平、旌德、績溪四縣交界處,海拔998米。清道光《徽州府志》載:“唐汪華鑿為二道,一通旌德,一通太平,亙六十里,皆險窄。”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設箬嶺巡檢司。清順治四年(1647),於嶺頭建關,關門刻“天險重開”四字。因關居四縣要衝,出入四縣,有險可憑,迴旋裕如,歷為軍事要道。該古道譚家橋至青陽段,於1934年改建成省屯公路。歙縣至許村段,1957年建成公路。箬嶺段古道尚存。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池古道

徽池古道是由安慶府城至徽州府城的山道。沿徽州至安慶古道,行至石添唐家渡分路,轉向正北,經溝汀、鷦鷯入貴池縣境;至虎子渡,沿秋浦河,指北偏西,順流直下,經高但、殷家匯轉。向東北行至貴池城。全程200公里。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櫸根嶺“徽池古道”是我國目前除茶馬古道以外的又一條保存最完好,沿途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徽商古道。現存的徽池古道位於安徽祁門、石臺兩縣之間的仙寓山上。櫸根關是古徽州著名的關隘。位於徽池古道的櫸根嶺口。建於清以前,清咸豐年間曾國藩軍隊為抵禦石達開部的太古渡名。目前保存的石板路長1.5米,寬30至40公分,刻有防滑條紋的石板鋪成。在每隔三四里的地方,會有一個依山伴水的路亭,供行人小憩。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開古道

徽開古道,是一條被稱為“江南秘境”的古道,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開化縣,是古時安徽進入浙江除徽杭古道之外的另一條重要古道。它猶如一幅雋永的畫卷,記載的是古時徽商、浙商經商的足跡,這條千年古道也記載著朱元璋從潦倒落魄到一統天下的歷史記憶。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其至高點白際嶺海拔1208米,素有“第二個清涼峰”之稱,由於山高路陡,與白雲交際,雲霧繚繞,猶如白雲天際,因此被叫做“白際”,是安徽最後一個不通電不通路的鄉村。恰恰是因為這樣才得以保存了它古老的原生態風貌和淳樸濃厚的鄉土風情。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寧古道

徽寧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寧國縣。沿徽徑古道至績溪縣城,由績溪縣城向東北行14公里至叢山關,出關入寧國縣境再向東北行,經金沙、三十八號橋至寧國縣城。此道古代設有驛鋪,是官員往來徽州的官道之一。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目前古道遺存是從旌德縣白地鎮高甲村旌旗廠上行5裡三尺寬的石板路,古道隨山勢盤旋曲折,有遺蹟“五里洞”涼亭。從績溪縣城向東北行14公里至叢山關,關內的古道,一條橫在半山腰的是通往“天星洞”的官道稱之為徽寧古道,徽青古道和徽寧古道在這裡交會通往歙縣(徽州府)。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古時徽商從此前往青陽、安慶、南京、蕪湖、寧國。出關進入入寧國縣境再向東北行,經金沙、三十八號橋至寧國縣城。這條古道上風景絕佳,沿途的景點甚至讓人看花眼,走完古道,也澄淨了浮躁的心。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千古道

徽千古道安徽段位於安徽歙縣新溪口鎮塔坑村境內、浙江段位於浙江省千島湖威坪鎮。從安徽歙縣塔坑村開始途經幾個小村莊,到威坪鎮橫雙村塔嶺嶺腳,全長10公里左右。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千古道以塔嶺為界,在浙皖分界處修建了一座路亭,塔嶺亭(又名友誼亭)供山民勞作和走親訪友歇息。過了這個亭就是浙江地界。徽千古道地勢高遠,站在塔嶺頭往遠處看,視野開闊,新安江、千島湖、遠山、村莊、道路、河流、菜畦、盡收眼底。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大小不一的村莊,有的在山尖,有的在山腰,有的在山底。古道安徽段村裡的房屋,是典型的徽派建築,白牆灰瓦馬頭牆。過了塔嶺又換成了浙江風格。站在塔嶺眺望,山頂壘得整整齊齊的梯地有的種了油菜,春暖花開時美麗的油菜花綻放美不勝收。有的種了桑樹,像寫在天上的詩行。走這條古道,新安江就在腳下宛如一條玉帶與山勢一起構成一幅絕美圖畫。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安古道

徽安古道是古徽州府至安慶府的一條重要的出行和通商古道。從歙(she)縣起始,經祁門縣城北上至大洪嶺,入石臺縣和貴池縣境內,直達省會安慶府。全程210公里。整條古道中,以祁門縣境內大洪嶺古道最為難行。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大洪嶺以山洪奔瀉而得名。位於祁門、黟縣、石臺、太平4縣交界處,上下綿延數十里、百步九折、依山臨河、懸崖絕壁、蜿蜒曲折。有民謠雲:“大洪嶺,如巨蟒,十五里,鑽雲破霧八十一道彎,南指景德鎮,北望揚子江。”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徽饒古道

徽饒古道,也稱徽婺古道。由徽州府城至江西婺源縣,進而向南可通江西省饒州府。古道最高點的分水嶺為婺源的浙嶺,是春秋時期吳國和楚國的邊界,立碑“吳楚分源“。自歙縣至屯溪,從屯溪起,向西南行,經黎陽、高梘、瑤溪、新村、霞阜、龍灣至五城;轉向南,經山斗、於金擔、官鋪街、黃土嶺、下但,出休寧縣界,前行通婺源縣。瑤溪至五城段古道仍存,石板路面。其餘路段多為公路利用。古時,此道為婺源和徽州的聯繫孔道,婺源茶葉由人力通過此道挑運至休寧龍灣,然後由水路或陸路運屯溪;由屯溪運去食鹽、布匹、糧食和

其它日用品。休寧西南部的茶葉及其它土產,也大部分由此道運至屯溪交流。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現存徽饒驛道位於休寧縣樟前村和婺源縣浙嶺鄉境內,以樟前村履安橋為起點,浙嶺鄉嶺腳村為終點。古驛道不等同於一般的青石板路,有一定的寬度要求,以滿足當時官員的八抬大轎和馬匹安穩通過。古驛道上亭很多,觀音亭、熊志亭、萬善庵、五猖廟、同春亭、燕窩亭、松珍亭等,有的精細,有的簡陋,依山而建。一小石屋,面積數平米,內設石凳,為過往路人遊客遮風避雨,提供茶水。此段古驛道“七上八下十八折”,與松珍公路和浙嶺公路形成一個完好的旅遊線路圖。

行走皖南絕美古道,每一步都能踏出絢爛的秋色和人生感悟!

古道相關閱讀推薦:

1.

2.

3.

我們特整理了一篇【安徽景區周邊民宿、農家樂、嚮導吃住行信息寶典】方便來皖南旅行朋友,寶典內含大量電話信息,平臺不方便發佈,關注+轉發,在“私信”功能發送“皖南”就能領取,寶典在手,暢行無憂!

關注:皖南自助遊

皖南旅行、自駕、攝影、親子、美食攻略分享!

如您有皖南旅行問題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皖南資深戶外旅行領隊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