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2周歲以下孩子的撫養權歸誰

夫妻雙方起訴離婚,法院一般按照什麼原則判決2週歲孩子的撫養權歸屬?孩子撫養權如何確定?

離婚後2週歲以下孩子的撫養權歸誰

“國五條”引發冰城離婚翻倍

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但父母離異,客觀上會造成子女不能同時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後果,由夫妻一方照顧未成年子女,另一方承擔撫養費成為大部分離異家庭的選擇。對未成年子女撫養的安排,應當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法院在處理撫養權歸屬問題上相對比較謹慎,尤其是對2週歲以下的孩子。

如果孩子未滿二週歲,根據相關規定:二週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親生活,父母雙方協商由父親直接撫養的除外。因為未滿二週歲的子女,對母親生理上的需求、心理上的依賴,是父親所不能替代的。加之母親更耐心、細緻,無疑較父親更能勝任撫養嬰幼兒的職責。

當然,二週歲以下子女隨母親共同生活作為一項規定並不是絕對的,母親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子女可隨父親生活:(1)母親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2)母親有撫養條件卻不盡撫養義務,雖屬於違法行為,但如強迫其直接撫養,將對子女不利,如果父親要求子女隨其生活,可以允許。(3)母親可能因工作、學習等原因或者染有吸毒、賭博、賣淫等惡習,或者離家出走下落不明等原因而無法或者難以妥善照顧子女的。(4)父母雙方協商一致,二週歲以下子女可隨父親生活,但必須以不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為前提。

離婚後2週歲以下孩子的撫養權歸誰

結婚證與離婚證(資料)

由此可見,二週歲以下的子女以隨母親生活為普遍原則,以有特殊事項存在而隨父親生活為例外。

所以夫妻雙方離婚時,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盡力協商解決孩子撫養問題,把父母離婚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為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