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我們辦公室有一小夥,是個胖子,一米七的個頭,體重卻高達200斤,幾年來追了七八個女朋友,都沒成,就因為他太胖了,快30了,連女生的小手都沒拉過,想想都替他可憐。

可歌可泣的是他並沒有氣餒,為了找個媳婦,從年初開始就苦練健身,還辦了一張健身卡。

人活的是什麼?

是無數個慾望被滿足的瞬間。

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上帝往往會給你設置很多阻力。

這不,最近這哥們就被坑慘了,常去的健身房關門了,老闆跑路了,辦的年卡里面還有1萬多塊錢沒消費,被套在裡面了。

其實他能碰到這事,並不奇怪。最近健身行業暴雷跑路事件頻發。

比如:浙江“英豪斯”跑路事件,一大票健身愛好者被割韭菜——交了會員費卻沒辦法享受健身服務。

更誇張的是廣州“健康貓”,不但坑用戶,連員工一起坑。用高額補貼吸引一群私教瘋狂“刷單”,結果APP突然暫停取現功能——錢都拿不回來了。

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在健身房裡的朋友


01

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拆解一下這些騙子的套路:

以“英豪斯”為例,在杭州開了8家分店,瘋狂開辦分店,對它來說開店的成本並不高,場地是租的,健身器材也是租的。連器材都是租的,這說明這事就沒有打算長期幹下去。然後就開始僱傭銷售人員瘋狂的搞促銷賣卡,等錢搞得差不多了,無理由關門,退卡退款不存在的。

更可怕的是現在很多健身房剛剛選好地址,就開始大規模吸納會員,收取會員費,幾萬元房租就可以啟動了,成本更低。他們採用這種低價的方式,就是儘快獲取資金,用來裝修和租賃器材,但是當收取的會員費不達預期的時候,乾脆就不裝修了卷錢走人。或者就沒打算裝修,就是為了騙取會員費。

還有的健身俱樂部,經營手續都還沒辦下來,就開始招收會員。以前段時間出事的成都凱邦健身俱樂部為例,他們早在今年6月15日就開始吸納第一批會員了。但有記者在成都工商局的官網上查到,該公司的註冊登記時間是6月29日。

再說說廣州“健康貓”APP的騙局事件,這個健康貓做的是健身私教O2O平臺,鏈接教練和健身者,教練教課,健身者付費,這是它的商業模式。

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註冊,會先想辦法吸引健身教練入住,怎麼才能讓教練入住呢?

對課時費進行補貼。

一開始平臺補貼15%,比如消費者跟著教練學習一節課的課時費是100塊錢,那平臺會給教練115塊錢,但是這樣的模式帶來了很多弊端,就是容易滋生投機者,很多教練發現補貼很誘惑,就刷單賺取平臺的補貼。據媒體的報道,有的教練,在平臺上充了1500元,自己給自己的課程刷單,當月淨賺6000元補貼。

但是一家企業靠補貼是活不久的,今年5月份,平臺倒閉跑路了,刷單教練們充在平臺上的錢也被圈走了,最多的有被騙走十幾萬的。貪小便宜,吃大虧,補貼會帶來刷單現象,平臺方會事前想不到嗎?

肯定想得到,只是各自思考的維度不一樣了,你瞅著平臺的高補貼,但是平臺看上的是你的本金。

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男人和女人做板運動


02

為什麼健身行業會出現這麼多的騙局呢?

健身行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象,一部分原因是有惡意詐騙者進入,把這個行業的水攪混了。但是也有一些人確實想正兒八經的做生意,無奈這兩年行業不景氣,競爭太激烈,經營不善持續虧損,最後堅持不住才選擇跑路的。

以二線城市開一家200平方的健身房為例。

看需要多少成本:

裝修費——中等裝修20萬元。

器械方面:跑步機、划船機、橢圓機、飛鳥式訓練器、力量器械、可調式啞鈴椅、啞鈴架、啞鈴凳、還有其他些小器械。

國產:15萬左右;進口的:30萬左右。

房租:一年12萬。

水電費一個月算1000元,一年1.2萬。

在不算人員工資的前提下,一年成本至少也要接近50萬。

再看看收益:

這個面積的健身房,一天最多服務30個人,可以容納的會員大概200人。

年卡2000元算,會員卡收入40萬。

還有衍生收入,包括私教、健身用品、課程收入20萬,但是這部分收入相比於會員收入更加不確定。

會員卡收入+衍生收入=60萬

這樣算下來,稍有微利,但是這是在收入狀況良好的狀態下,萬一創收不理想,就會虧損,這也就是為什麼健生房給消費者瘋狂銷售會員卡、健身用品,私教頻繁騷擾你的原因,而創收達不到預期,已經成為行業的常態。

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健身房人去樓空


03

為啥健身房行騙屢屢都能得手呢?

首先,利用人性愛貪小便宜,缺乏理性的弱點。

其實很多消費者是沒有辦卡慾望的或者辦卡的訴求並不強,但是健身房牢牢抓住消費者貪圖便宜的心理,推出年卡,多年卡——告訴消費者年限越長,單節課程價格越低,來刺激你的辦卡慾望。

比如辦一年卡是6000塊錢,2年卡10000塊錢,3年卡只需要13000塊錢,很多人一看辦的卡年頭越多,平均下來越便宜,當面對這樣的誘惑時,就忘記了自己的真實需求,忘記了自己能否堅持3年,忘記了這麼低的價格,健身房能否盈利,能否活三年。你惦記著怎麼佔便宜,但是健生房是惦記著怎麼一次性騙到位。

除了利用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還有個原因是銷售員和健身教練,天天纏著你辦卡,很多消費者是經不住這樣軟磨硬泡的,心一軟就答應了,辦完之後就後悔了,這是非理性的表現。


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其次,對健身行業的監管力度不夠。

2012年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商業預付卡範疇為: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居民服務業。但是

體育健身類的預付卡並不在這個範圍內,說白了,健身房給您辦理的預付卡不受監管。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行業分類表


又一行業暴雷!健身房頻繁跑路,你的錢包還好嗎?


當然,也有人說:預付卡屬於預付款,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對的,第五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預付款提供商品/服務,未提供要履行約定or退回預付款,and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支付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聽起來很不錯,但是要找到老闆、起訴成功要費很大勁!

首先立案就要準備材料。

健身房的工商信息,老闆的聯繫方式,地址,合同、收款收據、轉賬憑證、身份證複印件等,這些材料統統上交法院。

立案了,法院內部流程還有一大堆,之後應訴通知書、傳票送達不了的話,還要通過公告送達,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個月吧。

就算開庭了,等結果也要一年半載吧。這些是在能找到老闆的前提下。

如果老闆卷錢出國找不到人,你基本就沒辦法啦。

04

說了這麼多,如果確實需要健身,怎麼避開各種坑呢?

首先,主動了解健身房資質。

健身房,儘量選大牌子的。可以去大眾點評,美團那搜索一下,看看最早的評論是哪一天,評論的主調是不是正面的。

還有使用企查查,天眼查之類的網站,瞭解健身房的註冊時間、註冊資金、法人、相關訴訟案件。

當然實體店也是實地考察,器械檔次如何,有沒有更新保養;教練的流動性如何,主教練是否專業;和現場會員聊聊天,瞭解服務水平。

如果你判斷不了,就跟著身邊資深健身發燒友,報名他長期活動的健身房。

第二,理性選擇健身套餐。

儘量不要選擇終身制、多年制的套餐,誰知道你這健身是一時興起還是永久事業。

還有,突然大搞折扣,減價套餐的不要買,不要貪圖小便宜,購買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有些健身房把2000元的會員卡以500元低價處理的,千萬不要買,說不準是跑路前的最後一票呢。

第三,保留證據。

要簽訂合同,要簽字蓋章,要保留好收據和轉賬憑證,萬一出現問題,這些都是起訴時必備的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