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小常識——血糖篇

你真的瞭解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OGTT)嗎?

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OGTT)多年來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這項被稱為黃金標準的檢測還是有很多值得醫務人員和患者注意的細節,今天我們再來談一談OGTT。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後(通常75克),其血糖濃度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8.88mmoI/L,並於2小時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稱為耐糖現象;而在內分泌失調或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引起代謝失常時,食入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濃度急劇升高,2小時內不能恢復正常者,即稱糖耐量減低。

檢驗小常識——血糖篇

壹 OGTT就是檢查耐糖現象是否正常,即是否有糖耐量減低的一種試驗。

1

做OGTT試驗前3天,不應該控制飲食,每天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應低於150克,並且維持正常活動。

2

影響本試驗的藥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藥物)應停用。

3

試驗前病人應禁食10~16個小時(切勿超過16小時)。

4

試驗當日早晨空腹靜脈取血後在5分鐘之內飲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粉或者82.5g單糖的糖水,喝糖水後30分鐘、1小時、2小時、3小時分別靜脈取血一次,並同時做尿糖定性試驗。整個試驗中不可吸菸、喝咖啡、喝茶或進食,應保持安靜狀態。

檢驗小常識——血糖篇

貳 試驗結果的判讀

1

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達高峰,峰值<11.1mmol/L;120min時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尿糖均為(一)。此種糖耐量曲線說明機體糖負荷的能力好。

2

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峰時後延,常在1小時後出現,峰值≥11.1mmol/L;120min不能回覆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其中服糖後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斷指標。許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現為2小時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

糖尿病人如合併肥胖、妊娠、甲狀腺功能亢進,使用糖皮質醇激素治療或甾體避孕藥時,可使糖耐量減低加重。

3

糖耐量受損(IGT):此為輕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之間。IGT病人長期隨診,最終約有1/3的人能恢復正常,1/3的人仍為糖耐量受損,1/3的人最終轉為糖尿病。而且這些病人不易發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變,如視網膜或腎小球的微血管病變,出現失明或腎病,而容易發生小血管合併症,如冠狀動脈或腦血管病(冠心病或腦卒中)。

4

其他糖耐量異常:

A:平坦型耐糖曲線:其曲線特徵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負荷後不見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現血糖高峰,曲線低平;③較短時間內(一般1小時內)血糖即可恢復原值。可由於胃排空延遲,小腸吸收不良引起。或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及胰島素分泌過多等引起。此時由於糖異生作用降低,組織對糖的氧化利用加強而表現為糖耐量增加。

B:儲存延遲型耐糖曲線:特點是服糖後血糖水平急劇升高,峰值出現早,且超過11.1mmol/L,而2h值又低於空腹水平。這是由於胃切除病人於腸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嚴重肝損害的病人肝臟不能迅速攝取和處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應性胰島素分泌增多,進一步致肝外組織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顯降低。

檢驗小常識——血糖篇

叄 測空腹血糖別餓太久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島功能,是臨床上常用的一個指標。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對“空腹”有諸多誤解,有的認為空腹就是要餓肚子,餓的時間越長指標越準,也有的患者害怕指標會高,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或少吃,或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時以後才去抽血。

其實,空腹並不是要餓肚子,人的機體有強大的自我調節功能,當身體處在飢餓狀態時,體內各項機能指標都會發生變化,這樣採集到的血樣標本就會失真,從數字上看結果可能“正常”,但背後可能掩蓋患者真實的病情。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糖尿病患者空腹時間太長,血糖化驗結果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低於實際指標,容易被誤認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調節極其敏感,飢餓時間一長,會立即調動體內糖元以供急需,導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時高出許多。這兩種假象都會影響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而誤診誤治。更值得注意的是餓的時間太長,有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化驗空腹血糖的時間最好在餐後8~12個小時之間,抽血的前一天晚上,應正常飲食,飯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飯後不喝咖啡、濃茶,10時之後不要進食,並保證充足睡眠。第二天早晨起來後不要吃任何東西,少喝或不喝水,同時,要避免情緒過於激動和做過於劇烈的活動,抽血時間最好在清晨6~8時,這樣的血樣標本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