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王凱老師作品:拜筆

我的第12部拙著《盛樂歷史文化研究》,在2018夏暑中編成了,我輕輕地放下手中的漢王筆。

放下又撿起,凝視中不禁心潮起伏。

人在一生中接觸過的物件難以數計。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物件,一定是書和筆。前者有《書緣》一文,本文拜筆。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現在雖然用電腦寫作,但我不會五筆字型或漢語拼音輸字,而用漢王筆在寫字板上書寫,可謂“半手工寫作”。即使這樣,與大半生使用鉛筆、毛筆、蘸水筆、鋼筆、圓珠筆、碳素筆等“純手工寫作”相比,自覺方便很多。

我10歲時幸逢家鄉解放,村中立公學,第一次走進學校,領到《國文》《算術》課本。寫字用的是父親生前遺留的毛筆和硯臺,而紙墨及鉛筆則是媽媽用雞蛋從走村串戶的貨郎擔那兒換來的。

竹杆小毛筆太陳舊,每次掉頭就用線繩纏挷,尚可使用。每天研墨,用嘴潤開筆頭,在老師寫好的仿引中照寫一張大仿,行矩間練寫小楷字,就黏得滿臉是墨,鄰桌間相視一笑。削鉛筆得用自家的切菜刀。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解放初期農村不時見到下鄉幹部,年輕幹部上衣兜裡別支鋼筆,很讓人羨慕。於是我硬磨著母親在小白掛左胸前豎縫一個細長小口袋,裡面插支鉛筆,也覺榮耀。又因沒有書包(我至上大學,未有過書包),以免上下學路上遺失。

上高小要到幾十裡以外的區公所小學,自帶米麵入夥,學習用毛筆和鉛筆之外,開始用蘸水筆。花5分錢買一袋墨精,不花錢揀個墨水瓶,裝水化開墨精即成墨水,再花5分錢買個筆尖,安在廢舊的筆桿或高粱杆上,把筆頭伸進墨水瓶裡蘸一次,能寫七個字。高小畢業前,用此蘸水筆寫作《文盲出身的會計員》投稿《內蒙古青年報》眼看著手寫稿變成鉛字印刷品,倍受鼓舞。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及至考入縣城初中,同學中極少用鋼筆者,大部分仍用蘸水筆。每到放假時,我在教室周圍找個不顯眼的地方,挖坑將墨水瓶埋在其中,開學時再挖出來繼續使用。這件小事本無足掛齒,誰知幾十年後被戴恆同學憶起,在包頭相聚時成為笑談。初中三年課餘時間向報社投稿,獲登省報豆腐塊,得稿費補充學費。

上高中就不同了,大部分同學用上鋼筆,少部分改買駝鳥牌墨水和蘸水筆桿、筆尖使用。我在高一年級輟學前曾寫下“筆禿文章長,墨盡水流響”詞句,用以激勵自己。

第一次用鋼筆是什麼時段,已無法追憶,大概是在上師專,哥哥當上國家幹部,買廉價鋼筆供弟弟我用。這是大量用筆的時段,課堂筆記,課下整理,大小考試,間或撰稿,有散文詩《歌聲》登載《包頭日報》。

工作之後不必說,單位配給,獲獎獎品,朋友贈送等,不缺鋼筆使用,但備課寫教案、批改學生作業仍用紅藍墨水和蘸水筆,而在課堂授課時,則用粉筆板書。

不幸的是遭遇“文化大革命”。眼看著大批老於部和文化名人被打倒,“口誅筆伐”的大字報鋪天蓋地。本校領導和部分教師被關進牛棚。自已節衣縮食歷年購買的書籍,辛辛苦苦寫作的文稿,遭學生“造反”搜走。更加倒黴的是“文革”初期患病,未及30歲行右上肺葉切除術,心灰意冷,遂將殘餘的書籍、講義及歷年積累的習作、資料等付之一炬。“書稿成灰初衷廢,殘軀不勝楊柳風”。加之“停課鬧革命”,因病長期休養,初衷既廢,都怪筆墨惹的禍, 於是束筆、擱筆,甚而至於折筆、棄筆、毀筆,“文革”十年很少使用筆。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再次用筆是在紛碎“四人幫”,撥亂反正之後,在家鄉兩所中學接任校長,擬定學校計劃、總結、報告及經驗介紹等;回調包頭教育學院擔任辦公室主任,擬定黨政文件,起草領導講話稿,以及為知名教授追悼會寫《悼詞》等,大都親筆書寫。一支支鋼筆。真正派上了用場。

退休後專事寫作,主編《盛樂旅遊·歷史文化》叢書85萬字,其中自著3冊全部手寫,手稿至今留存。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2007年小兒在北京工作,將一臺舊電腦閒置家中。春節兒子從北京購回漢王筆,安裝供我書寫。從此我用漢王筆在寫字板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書寫,與紙質寫作無異,即使這樣,編輯起來卻便捷許多。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僻居陋室內一筆一筆寫出《盛樂風流》、《反清丈》、《西口第一鎮》、《人在旅途》、《盛樂傳奇》、《紀念 記憶》、《盛樂歷史文化研究》,以及合著《赤色山川》、《回望燈塔》等200多萬字書稿。期間小兒子又購得筆記本電腦,配備二代漢王筆與漢王速錄筆,輾轉各地攜帶、寫作更加便捷。而鋼筆和碳素筆等亦未丟棄,每每靈感顯現或閱讀書報有感,來不及開電腦,及時筆錄於紙張,過後再整理。我的一個名學生留美取得博士、博士後,移居新加坡任大學校長,回國講學邀我北京赴宴,贈送老師鋼筆和筆記本,以為首選。

大凡文人與書與筆結緣是為常態,我讀書教書寫書,筆須臾不曾疏離。從最初使用毛筆、鉛筆、蘸、水筆,中途鋼筆、圓珠筆,直到後來碳素筆、漢王筆等,這一支支形態各異的筆,對主人竭盡全力,立下汗馬功勞;主人亦未曾虧待過它們,使之物盡其用,為弘揚中華文化聊賦綿薄之力,可謂雙贏。我還可以像老朋友一樣對筆說句心裡話:你耗盡了我的一生,我卻沒有浪費你太多的墨水。

「本地」王凯老师作品:拜笔

一個人的生命有限,總需要守住幾份忠貞。時至今日,我依然拾筆、執筆、奮筆、縱筆,與老朋友相依相伴,未曾有絲毫疏離和超脫。

於是睹筆思筆,執筆頌筆,以為拜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