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校就是辦氛圍,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社會會浮躁,但學校不能浮躁,做教育的人不能浮躁。要真心做教育,做真的教育,做教育的真人。

高中三年,學生不可能覺得每時每刻都是幸福的,但學校必須讓學生留下高中生活的許多美好片斷,從而使其在步入社會後的漫長歲月中,依然會熱愛學校、熱愛教師、熱愛生活、熱愛社會。

辦學校就是辦氛圍,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教育發展到今天,應該讓教育迴歸本源,不斷地追問教育的本質,培養教育者的教育情懷,從而推動教育的真發展。

“師德”包括三層含義,進入社會是好公民,跨進學校是好師長,走進課堂是好教師。好教師就是要讓學生上課聽得懂,作業做得出,考試考得好;就是要充滿愛心,讓學生學會做人;就是要充滿激情,讓學生始終熱愛學習;就是要充滿智慧,讓學生始終熱愛生命,享受生活。

德育的核心內容是基本不變的,但德育的載體必須常創常新,這樣德育才會有實效。

辦學校就是辦氛圍,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人不能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心靈的故鄉。學校要用文化來引領教育發展,滋養學生心靈,從而使學校成為學生彌足眷戀的精神家園。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持續的動力;另一方面,實現“和諧校園”,將直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

“和諧校園”的“和諧”源於協調和默契,表現為水乳交融的自然狀態,營造的是融洽的人際關係,協調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實質就是倡導不同事物之間的和諧。

辦學校就是辦氛圍,做教育就是做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