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麥積山佛影》

  何鴻 主編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

  上海雅昌精印

  8開

  302頁

  定價 680元

  注:書名由中央美院教授金維諾先生89歲時題!

  星河斗轉,銀光滿天!玄奘負篋,沙灰追履!在綿長的“絲綢之路”上,橫亙著一個石窟走廊,一尊尊佛像石龕若浩瀚深邃的文化星空,讓您不倦其中、徜徉自在。

  在諸多朋友師長合力下,廬江草堂所藏60多年前的麥積山石窟舊影得以付梓,以饗學界!致謝!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董廣強先生經過考證:

  廬江草堂保存有二百六十餘幅麥積山石窟早期的原版照片,可以相對準確地判斷拍攝時間,為這些照片的價值闡述提供佐證。

  1、照片反映的麥積山石窟外觀全部是木質棧道,麥積山石窟自1977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山體加固工程,山體面貌發生較大的改變,棧道也逐步建造為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形式,所以,這些照片的拍攝時間應該在1977年之前。

  2、麥積山石窟在歷史上一直是傳統的木質棧道,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前,由於香火敗落,長期失於修繕,石窟棧道多數斷絕無法通行,僅東崖的中七佛閣和上七佛閣可以通達,其他位置都是隻能遠觀而不能進入洞窟。從1943年王子云先生拍攝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麥積山石窟最初的面貌,西崖完全無法通達,東崖也只是部分洞窟可以勉強通達。1952年西北勘察團對西崖的棧道進行了修建,最高一層的127等窟都可以到達;1953年中央勘察團又對東崖的棧道進行了修建,至此時,除中區的個別洞窟外,大部分洞窟都可以到達。從廬江草堂藏麥積山照片看,東、西崖的棧道都已經進行了修建,以此可以判斷,這些照片的拍攝時間是在1953年9月份以後。

  3、麥積山文物保管所1953年9月份成立,在之前的十年中因為國家經濟困難,石窟保護工作一直是處於簡單的看護階段,較少有一定規模的建設工程,所以這一段時期石窟的外貌變化不大。從1963年開始,麥積山文物保管所歸屬於甘肅省文化廳。同年6月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視察麥積山,此後國家文物局開始對麥積山石窟在資金等方面進行直接扶持,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對石窟棧道的維修,山體外貌逐步發生改變。1966年完成了整個山體最危險的一段棧道(5窟——天橋——135窟)的維修工作,石窟面貌改變明顯。但是在廬江草堂藏的照片中仍然是天橋棧道維修前的面貌,可以肯定是1966前拍攝的照片。

  4、1963年麥積山文物保管所劃歸到甘肅省文化局之前,省文化局、天水行署等單位組成了聯和調查組,對石窟的人員、資產、管理、文物保護等情況進行調研。在調研報告中稱有55身大型造像呈前傾倒伏的危險狀態,需要進行支護。從1963年之後,文管所組織人力對這些塑像進行簡單的支護。但是在廬江草堂藏的照片中沒有看到大型造像被支護的現象,所以可以肯定,這些照片是拍攝於1963年前。

  5、圖片中有天王殿內部的照片,可以看到該建築的窗欞破壞現象。在查閱到的有關天王殿建設的資料中,1954年9月對該建築的屋頂進行過修繕活動。雖然沒有直接描述對建築門窗的維修,但是如對損壞窗欞這類的小的維修活動完全是可以在屋頂的維修中一併修理的。如此,或可將這些照片的拍攝時間推定在1954年9月之前。

  內頁圖示: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鴻:60年多前拍攝美麗的麥積山佛影出版面世!


  主編簡介:

  何鴻,1972年生,漢族,潯陽彭澤人,祖輩世代書香。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蕭軍研究會中央工美聯合會副主席,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庫專家。

  1990年羈旅杭州,在杭州塑料泡沫材料廠工作兩年有餘。1993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系本科。1997年分配至寧波大學任教。1998年至1999年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幹課程班結業。2000年調上海朵雲軒(上海書畫出版社)任編輯,期間在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大學任教。2004年調中國美術學院工作,任教藝術品鑑藏與保護專業。

  主持、參與課題和獲獎有:一、《西域傳統文化遺存保護傳承創新的教學與活化實踐》獲得2016年浙江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二、《麥積山石窟勘察文獻研究與活化實踐》(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016年);三、《浙江歷代書畫鑑藏和鑑藏家印鑑》(浙江省哲學社科課題,2012年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四、《域外浙瓷》(2008年,獲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五、《浙江青瓷史》(獲2011年浙江省社科聯第三屆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六、《浙江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遺存調查》(浙江省社科聯課題,2013年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年度課題)。七、《浙江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遺存現狀調查》(2015年中國美術學院自主研究資助項目)。八、《藏族藝術概論研究》(參與2009-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九、《青瓷藝術史》(參與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十、2013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科研創作重大獎勵。

  著述論文有:《麥積山佛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8年)、《宋代文化與營造技藝》(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纂組英華舊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飛天之美》(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金石文心-廬江草堂藏磚瓦拓片》(2016年7月,中國美院出版社)、《元青花瓷的故事》(2016年7月,中國美院出版社)、《重走梁思成之路·西湖石窟佛影今昔》(2016年7月,中國美院出版社)、《穿越敦煌-莫高窟舊影》(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穿越敦煌-美麗的粉本》(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藝術品市場案例分析和投資指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07月);《中國收藏學概論》(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年10月),《浙江歷代書畫鑑藏及鑑藏家印鑑》(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11月);《域外浙瓷》(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年);《藝術品市場研究與管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年。);《中國鑑藏家印鑑大全》(上下冊,執行主編,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越窯青瓷文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浙江青瓷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藝術概論新編》(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海派繪畫識真》(江西美術出版社,2005年);《近現代書畫家市場行情速查》(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錢鏡塘常用印》(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等。

  另在《臺北故宮文物月刊》、《陶瓷研究》、《景德鎮陶瓷》、《中國陶瓷》、《佛山陶瓷》、《南方文物》、《榮寶齋》、《世界美術》、《美術觀察》、《藝術當代》、《書與畫》、《收藏家》、《典藏》、《收藏》、《藝術市場》、《藝術探索》等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

  策劃主持展覽:

   1、2010年12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杭州-恆廬美術館

   2、2011年03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寧波-寧波美術館

   3、2011年04月,《西藏唐卡藝術展品展》,杭州-天工藝苑美術館

   4、2011年10月,《貴州苗族刺繡藝術展》,杭州-天工藝苑美術館

   5、2011年01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上海-朱屺瞻藝術館

   6、2012年11月,《敦煌藝術文獻展》,杭州-恆廬美術館

   7、2013年05月,《東方華彩—古代唐卡精品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8、2014年12月,《雪域般若-迎新年唐卡藝術展》,寧波-天一閣

   9、2015年10月,《絲路-思路:西域雪域藝術文獻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10、2016年10月,《在圖書館發現敦煌》(第一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11、2017年03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二站),杭州-蕭山圖書館

   12、2017年01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三站),上海-同濟大學

   13、2017年04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四站),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14、2017年05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五站),杭州-富陽圖書館

   15、2017年06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六站),杭州-浙江圖書館

  16、2017年07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七站),浙江-義烏圖書館。

   17、2017年10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八站),浙江-鄞縣圖書館。

   18、2017年11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九站),浙江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19、2017年12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十站),浙江台州圖書館。

   20、2018年8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十一站),浙江海寧圖書館。

   21、2018年9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十二站),西泠印社美術館。

   22、2018年10月,《來圖書館看敦煌》,(第十三站),上虞多寶講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