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麦积山佛影》

  何鸿 主编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上海雅昌精印

  8开

  302页

  定价 680元

  注:书名由中央美院教授金维诺先生89岁时题!

  星河斗转,银光满天!玄奘负箧,沙灰追履!在绵长的“丝绸之路”上,横亘着一个石窟走廊,一尊尊佛像石龛若浩瀚深邃的文化星空,让您不倦其中、徜徉自在。

  在诸多朋友师长合力下,庐江草堂所藏60多年前的麦积山石窟旧影得以付梓,以飨学界!致谢!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董广强先生经过考证:

  庐江草堂保存有二百六十余幅麦积山石窟早期的原版照片,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拍摄时间,为这些照片的价值阐述提供佐证。

  1、照片反映的麦积山石窟外观全部是木质栈道,麦积山石窟自1977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山体加固工程,山体面貌发生较大的改变,栈道也逐步建造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所以,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在1977年之前。

  2、麦积山石窟在历史上一直是传统的木质栈道,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由于香火败落,长期失于修缮,石窟栈道多数断绝无法通行,仅东崖的中七佛阁和上七佛阁可以通达,其他位置都是只能远观而不能进入洞窟。从1943年王子云先生拍摄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到麦积山石窟最初的面貌,西崖完全无法通达,东崖也只是部分洞窟可以勉强通达。1952年西北勘察团对西崖的栈道进行了修建,最高一层的127等窟都可以到达;1953年中央勘察团又对东崖的栈道进行了修建,至此时,除中区的个别洞窟外,大部分洞窟都可以到达。从庐江草堂藏麦积山照片看,东、西崖的栈道都已经进行了修建,以此可以判断,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在1953年9月份以后。

  3、麦积山文物保管所1953年9月份成立,在之前的十年中因为国家经济困难,石窟保护工作一直是处于简单的看护阶段,较少有一定规模的建设工程,所以这一段时期石窟的外貌变化不大。从1963年开始,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归属于甘肃省文化厅。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视察麦积山,此后国家文物局开始对麦积山石窟在资金等方面进行直接扶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对石窟栈道的维修,山体外貌逐步发生改变。1966年完成了整个山体最危险的一段栈道(5窟——天桥——135窟)的维修工作,石窟面貌改变明显。但是在庐江草堂藏的照片中仍然是天桥栈道维修前的面貌,可以肯定是1966前拍摄的照片。

  4、1963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划归到甘肃省文化局之前,省文化局、天水行署等单位组成了联和调查组,对石窟的人员、资产、管理、文物保护等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报告中称有55身大型造像呈前倾倒伏的危险状态,需要进行支护。从1963年之后,文管所组织人力对这些塑像进行简单的支护。但是在庐江草堂藏的照片中没有看到大型造像被支护的现象,所以可以肯定,这些照片是拍摄于1963年前。

  5、图片中有天王殿内部的照片,可以看到该建筑的窗棂破坏现象。在查阅到的有关天王殿建设的资料中,1954年9月对该建筑的屋顶进行过修缮活动。虽然没有直接描述对建筑门窗的维修,但是如对损坏窗棂这类的小的维修活动完全是可以在屋顶的维修中一并修理的。如此,或可将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推定在1954年9月之前。

  内页图示: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何鸿:60年多前拍摄美丽的麦积山佛影出版面世!


  主编简介:

  何鸿,1972年生,汉族,浔阳彭泽人,祖辈世代书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央工美联合会副主席,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库专家。

  1990年羁旅杭州,在杭州塑料泡沫材料厂工作两年有余。199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1997年分配至宁波大学任教。1998年至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结业。2000年调上海朵云轩(上海书画出版社)任编辑,期间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大学任教。2004年调中国美术学院工作,任教艺术品鉴藏与保护专业。

  主持、参与课题和获奖有:一、《西域传统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创新的教学与活化实践》获得2016年浙江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麦积山石窟勘察文献研究与活化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6年);三、《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和鉴藏家印鉴》(浙江省哲学社科课题,2012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域外浙瓷》(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五、《浙江青瓷史》(获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第三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六、《浙江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遗存调查》(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3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年度课题)。七、《浙江杭州古代佛教雕塑遗存现状调查》(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自主研究资助项目)。八、《藏族艺术概论研究》(参与2009-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九、《青瓷艺术史》(参与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十、2013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重大奖励。

  著述论文有:《麦积山佛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宋代文化与营造技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纂组英华旧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飞天之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金石文心-庐江草堂藏砖瓦拓片》(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元青花瓷的故事》(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重走梁思成之路·西湖石窟佛影今昔》(2016年7月,中国美院出版社)、《穿越敦煌-莫高窟旧影》(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穿越敦煌-美丽的粉本》(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05月)、《艺术品市场案例分析和投资指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07月);《中国收藏学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年10月),《浙江历代书画鉴藏及鉴藏家印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域外浙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艺术品市场研究与管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上下册,执行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越窑青瓷文化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浙江青瓷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艺术概论新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海派绘画识真》(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近现代书画家市场行情速查》(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钱镜塘常用印》(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等。

  另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中国陶瓷》、《佛山陶瓷》、《南方文物》、《荣宝斋》、《世界美术》、《美术观察》、《艺术当代》、《书与画》、《收藏家》、《典藏》、《收藏》、《艺术市场》、《艺术探索》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策划主持展览:

   1、2010年12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艺术珍品展》,杭州-恒庐美术馆

   2、2011年03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艺术珍品展》,宁波-宁波美术馆

   3、2011年04月,《西藏唐卡艺术展品展》,杭州-天工艺苑美术馆

   4、2011年10月,《贵州苗族刺绣艺术展》,杭州-天工艺苑美术馆

   5、2011年01月,《般若之光—西藏唐卡艺术珍品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6、2012年11月,《敦煌艺术文献展》,杭州-恒庐美术馆

   7、2013年05月,《东方华彩—古代唐卡精品展》,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8、2014年12月,《雪域般若-迎新年唐卡艺术展》,宁波-天一阁

   9、2015年10月,《丝路-思路:西域雪域艺术文献展》,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10、2016年10月,《在图书馆发现敦煌》(第一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1、2017年03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二站),杭州-萧山图书馆

   12、2017年01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三站),上海-同济大学

   13、2017年04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四站),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14、2017年05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五站),杭州-富阳图书馆

   15、2017年06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六站),杭州-浙江图书馆

  16、2017年07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七站),浙江-义乌图书馆。

   17、2017年10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八站),浙江-鄞县图书馆。

   18、2017年11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九站),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19、2017年12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十站),浙江台州图书馆。

   20、2018年8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十一站),浙江海宁图书馆。

   21、2018年9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十二站),西泠印社美术馆。

   22、2018年10月,《来图书馆看敦煌》,(第十三站),上虞多宝讲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