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關於我:香月是全職媽媽,目前在家帶孩子,關注我,關注寶寶成長。

寶寶剛2歲時,她的倔脾氣就已經很“出名”了。她小時候一旦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哭,哭聲非常激烈,甚至有一次導致鄰居報警,讓人家誤以為出了什麼事。

我曾經問寶寶的認知老師她如何形容寶寶的性格,老師用了兩個詞:strong-willed(意志堅強,也叫倔強)、spirited(生氣勃勃,也叫脾氣暴躁)。相比“熊孩子”“難養”“不聽話”,這兩個單詞可以有正、反兩種含義,就看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此外,倔強的孩子雖然看上去難養,但如果教養得當,就可以成為“高投入、高產出”的“績優股”。

為什麼說倔強的孩子是“績優股”

倔強的孩子從小就是特別有主意的人,認定的事情會不顧一切地去完成,這正是父母覺得他們“難養”“不聽話”的原因。

對於這類孩子,只要小時候父母不強行打壓他們的意志,他們成年後更容易成為領導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去盲從,不會輕易屈服於他人的意見。此外,這類孩子很擅長自我激勵,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停地奮鬥。

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養育倔強孩子的禁忌

面對倔強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如何調教他們,這是家長的本能反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更加“頑劣”,為了讓孩子順從、聽話,父母常常會使用大吼大叫、指責謾罵甚至武力制伏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這是教養倔強孩子最大的禁忌。這樣的做法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類孩子會屈服,覺得“你們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但就此會喪失執著等寶貴的品質;另一類孩子會變得更加“頑劣”,他們覺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真的變成一個叛逆的“熊孩子”。

要想培養好這隻“績優股”,父母要注重親子關係的培養,通過良好的親子關係來進行影響和正面引導孩子,而不是跟孩子對著幹。寶寶的認知老師曾和我強調過,有效的管教=90%的親子關係+10%持續、堅定地遵守規則。

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倔強的孩子需要體驗式學習

對於倔強的孩子而言,再多的說教都比不上讓他自己體驗一回。因為他們內心堅定,不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只有親自嘗試過、體驗過才會罷休。比如,你告訴他很多次燈泡是燙的,不能摸,甚至都要使用武力來限制他了,他還是試圖去摸。這時,不如讓他自己摸一下,被燙一次之後,他就會長記性。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不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此外,不要總對孩子說“不可以”,說得過多孩子就會“免疫”。可以在一些小事上讓孩子吃一下“苦頭”,等到下次真的遇到危險的事情,再跟他說“不可以”時,他就會更加聽得進去。

巧妙利用倔強孩子的掌控欲

倔強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強的掌控欲,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控制更多的事情,家長不妨利用這個特點來順勢引導孩子。比如對於刷牙這件事,家長幫他刷牙時,他可能很抗拒,但如果你把牙刷給他,讓他自己刷,他就會變得很配合。也許一開始他刷得並不乾淨,但他非常樂意學習,家長可以多花點兒時間進行示範。當孩子感到更加獨立,感到自己能掌控更多事情時,就會更加配合。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寶寶以前穿鞋、脫鞋都會跟我鬧,後來我就索性跟她說:“哦,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脫吧。”這時,她反而會平靜下來自己嘗試。看她自己無法完成,我就會問:“需要幫忙嗎?”“要!”接下來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教她做了。對於很多她力所能及的事,我都會先讓她自己做,等她需要我幫忙時我再提供幫助,這樣反而少了很多無謂的鬥爭。

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利用規律作息來建立規則

為倔強的孩子建立規則時,要避免說“你不可以”“你必須”這類詞語,因為這樣很容易讓父母和孩子形成對立面,從而給了他們“寧死不從”的機會。因此,家長不妨利用孩子的作息來建立規則,也就是說,我並沒有要求你做什麼,只不過是因為每天就該這樣做。比如,“每天晚上8點需要睡覺,睡前媽媽會讀繪本,如果你配合,我們就有時間讀兩本繪本”;“我們每天都是先做完作業,再看電視”。

寶寶第一次嘗試過冰激凌之後,就深深愛上了它。為防止她今後吃過量,我告訴她每週可以吃一次。現在每次經過冰激凌的櫃檯,她就會對我大叫:“我要冰激凌!我要冰激凌!”這時,千萬不能跟她說“不能吃”,否則她一定會在公共場所發飆。相反,我會跟她說:“每週六吃冰激凌,今天是週四,我們數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吃冰激凌了,好嗎?”然後,我引導她伸出手指來數數:“一、二,哇,還有兩天就可以吃冰激凌了,好開心。”她就會自己數一數,然後也特別開心地和我說“哇”。

倔強孩子是“績優股”,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

花時間聆聽孩子的心聲

倔強的孩子更需要聆聽,他們之所以倔強、不聽勸,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並且不願輕易改變這種觀點。對於這類孩子,多花時間聆聽他們的心聲,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瞭解他們。

一位朋友曾分享過她3歲女兒的故事。有段時間她女兒不肯洗澡,怎麼勸說都沒用。經過幾次這樣不愉快的經歷之後,朋友決定換換方式,於是她問女兒:“我知道你不想洗澡,但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這一問,果然發現了問題的原因。原來她女兒最近在幼兒園新學了一首兒歌,兒歌描述了一個孩子被水嗆到的故事,她之所以害怕洗澡,是因為怕自己會像兒歌裡的孩子一樣被水嗆到。明白真相之後,朋友順勢引導,終於破解了孩子不肯洗澡的難題。

倔強的孩子特別擅長製造和父母之間的“鬥爭”,而很多時候父母也會無意識地陷入其中,於是很多管教問題就會演變為權力之爭,要看到底誰說了算。

我的一個小經驗就是留意自己在哪些情況下特別容易被孩子激怒,然後在心平氣和的時候,在心裡預演一遍這些場景。如果再發生類似的問題,我就提醒自己在心裡按下“暫停鍵”,先不要發火。平時多排練幾遍,再遇到問題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激怒了。

香月特別提醒

我從不苛求自己做完美媽媽,也不要求自己不能生氣、不能發火,但我希望自己是不斷進步的,至少今天的我比上個月的我更加心平氣和,更能從容應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局面,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