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乡村振兴#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

每当在高速公路上看到这句广告词抑或是宣传标语时,我的心中都会涌动起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同时也会生发出许多难以忘怀的感慨。

湄潭,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湄潭,这个如花似锦的地方。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十多年前,我在这里出生。当我的记忆开始发挥作用的那一刻起,这里留给我的却是贫穷的印象。乡村田畴,一座座茅草房就是当时的民居。好一点的农家,也不过是用山里的木头自制的木房子。白天,人们扛着锄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劳作。夜里,家家闪烁的煤油灯写成了久远的传说。那时候,农村基本上都是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一年忙到头,等交完公粮,却所剩无几了。记得小时候喜欢到农村的小伙伴家去串门,他们大多能端出来招待我们的也就是那掺了大量玉米渣的包谷饭了,那时的玉米渣很粗很糙,吃起来味同嚼蜡。有的家庭因家境太贫,还不得不用谷子壳打成面掺在极少量的米中一起蒸,那种口感简直难得下咽。这种用谷子壳打成的面,人们称之为“糠”,这种糠饭在当时的人家不是少数。好一点的家庭就用荞子或包谷推成粉,蒸成包谷粑、荞粑等,开始吃一两个还行,但顿顿这样的食物,让人实在难熬。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时的湄潭,据说在遵义的县当中还是算好的,但贫穷却是套在湄潭人心上的一把枷锁难以打开。一年四际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却得不到好收成,家里弟兄姐妹多的,更是无法,穿衣吃饭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几乎每家的弟弟妹妹都是穿着、捡着哥哥姐姐或亲戚朋友、邻里乡亲的旧衣服长大的,而且衣服裤子上至少有补上了五六个洞的疤。这种服装不同于现在流行的乞丐装还故意将裤子整几个洞,那时真的是烂得没法穿了,父母缝了又缝继续穿的。当时有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都是当年湄潭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当时,如果哪个说自己想安心在湄潭当个农民,那说明这个人不是个神经病就是个精神病。外面的人更不用说到湄潭当农民去了。到了八十年代,听说沿海深圳一带在开始搞经济建设了,当地的大人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一些从沿海深圳回来的乡亲们坐在一起就神侃发达地区的见闻,讲起来让人神魂巅倒、羡慕不已,有的家庭大一点的孩子这时候就出去打工了,从此也离开了这个祖祖辈辈都看不到翻身希望的地方。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最近一次回老家探亲,发现湄潭却变了许多,根本不是以前的湄潭了。乡村田野,一眼望去,金黄色的稻浪麦浪在风中翻滚、一排排整齐的茶园散发出清新的茶香弥漫在整个空气中,让人神清气爽、一座座仿佛是安放在山间的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是那样的独具魅力。我信步走进了一农户家,宽大的水泥院坝中铺满了金黄色的玉米粒,墙上悬挂着红通通的辣椒,院坝的周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玫瑰花、大丽花、三角梅等。一栋两层的小洋楼别具一格、窗明几净,主人还在每扇窗户上都贴上了剪纸窗花。一堵院墙上貌似用书法体拓印的“十谢共产党”的歌词显得格外抢眼。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与主人交谈。从他的口中得知,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力度,每家每户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以前单纯依靠种植粮食转变为现在的多种经济农作物并存,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大力发展茶叶、精品水稻种植,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发展新路。如今漫山遍野的茶树已形成了连片开发的格局,万亩大茶海成了当地的一大景观。许多农家还靠茶吃茶,开起了农家乐、休闲居,靠茶山旅游挣到了以前从未挣过的钱,享受到了前辈们梦寐以求的好生活。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离开农户家,我沿着当年我上学的道路一路前行,想再看一眼我曾经走过的地方。以前我每天上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烂马路,如今已被眼前的一条宽阔平直的水泥公路所取代了,再也不是当年那种坑坑洼洼的了。那时候,自己做梦都在想,要是自己上学的路能修好一点多好啊!当年的那座供生产队用水的大水池如今已变成了一座耸入端的“观海楼”,来来往往的游客纷纷登高望远、思故怀旧。我也借机登上观海楼,迎着一股清新的风眺望远方,在冥冥之中似乎又再一次看到了湄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站在观海楼之上,思绪在蓝天白云之下自由翱翔,眼中既装满了泪水、也装满了希望。

这个地方,让你来了就不想离开,你知道是哪里吗?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湄潭,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湄潭,一个当农民也当得自由自在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又去了核桃坝村、金花村、七彩部落、小茶海等,还亲自登上了湄潭的标志性建筑——大茶壶。我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湄江河畔,再一次感受了乡村振兴的无穷魅力和无上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