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泽东三句话点破缘由

三国时期,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有过无数个性张扬的英雄、这里演绎过无数的传奇、这里还有过无数智者的比拼。诸葛亮就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之一,小编在这里引用杜甫《蜀相》一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其智若妖,当然真正的历史之中也是聪慧过人,那诸葛亮为何没能助蜀一统天下呢?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泽东三句话点破缘由

第一点,是用人不当,毛主席曾说过:“当初诸葛亮留守在荆州的时候,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就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留下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关羽太过骄傲!而且关羽从思想上就看不起东吴,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时难免就会不屑,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怎么样呢?丢了荆州,还被东吴杀掉了。”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其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兵家必争之地,正是由于诸葛亮用了关羽,才有了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

荆州失守,孙刘反目,蜀国想要称霸难上加难。

第二点,识人不明,也就是街亭之战。《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记载:“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但是后来街亭失守,证明马谡确实不堪大用。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泽东三句话点破缘由

毛主席读此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他认为诸葛亮应该亲自督阵,之所以街亭失守,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

第三点,是战略错误,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但是《隆中对》是有大缺陷的,那就是战略思想虽然是对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篇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政治施政方略,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诸葛亮既想拿住荆州和益州,又想结交孙权东吴,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蜀国若是据有了荆州,那就是给孙权的东吴头上悬了一把利剑,任谁也不想受这种威胁,这是孙权不能容忍的。所以说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是必须要拿回来的,后来果然荆州失手。

毛主席对此就有说过: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助蜀国一统天下,毛泽东三句话点破缘由

初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谋略的方案。但毛主席很清楚,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这样的结果便是,关羽镇守的荆州被孙权的东吴偷袭得手,自身也送命于东吴刀下。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一针见血,三句话点破缘由,毛主席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