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深夜在班級羣質疑老師!雙方致歉後,老師擬定8條心得體會!

9月底,安吉路實驗學校四(3)班的班級微信群裡,發生了一起風波——因為擔心班主任劉發建在群裡曬出的班級日記對自己女兒有傷害,張同學(化名)爸爸,連續在班級群發出了6條質問老師的信息,一時間班級群裡氣氛非常緊張。最後劉老師和張同學爸爸作了溝通,風波以張同學爸爸道歉收尾。

戳圖回顧↓↓↓


家長深夜在班級群質疑老師!雙方致歉後,老師擬定8條心得體會!


昨天,這件事有了最新進展。劉發建老師聯繫快報說:“後來,我和家長見了面,互相作了溝通,雙方互相致歉,因為壁虎引發的風波,也告一段落了。不過,由此引發的家校關係討論,確實令人思索。”

雙方見面消除了誤會

老師有了8條心得體會

劉老師還專門寫了一篇5000字長文,介紹事情後續。劉老師感慨,家校溝通,真的非常重要(摘選)——

9月27日,報道在網絡上引發激烈爭議。當晚,在家委會的撮合下,我和張同學爸媽就“壁虎風波”有了第一次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家委會主任簡單的幾句開場白之後,張同學爸爸迫不及待地要傾訴時,我首先打斷了他的發言,發表了我的第一個態度:張同學爸媽,我首先向你們道歉,事件發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事件對你們的生活造成的麻煩和影響,我深表歉意……網友們的評論,主要集中在我和張同學爸爸之間交流的對與錯,沒有針對張同學的評論……

不過,劉老師說,他絕對沒有利用這件事來抬高自己,提高自己知名度的意圖。那天晚上,他和張同學爸媽交流了一個多小時,雙方几乎沒有任何的分歧,對於之前的誤會都有了很好的理解。最後雙方非常愉快地結束了見面談話。

作為一位資深班主任,劉老師總結,在班級微信群裡發言,最好有《交流公約》。他擬定了8條心得體會——

1.尊重學生和家長隱私,涉及到學生和家長真實姓名的事件,如果會對家長孩子產生不利影響的,一律採用化名。

2.凡是把學生的文章和家長的發言,寫進自己文章和講課之用,以及發佈到網絡上交流,事先務必徵得當事人的書面同意。

3.儘快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群公約,嚴格遵守群規,避免類似風波發生。

4.面對家長的情緒化表達,自己要做到冷靜面對,始終堅守非暴力溝通的原則立場。

5.在家校矛盾發生之後,要及時與家委會溝通,充分發揮家委會作用。這次事件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家委會的積極斡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和家長需要多層次的溝通,不能單單侷限於網絡溝通。尤其是要加強面對面的溝通。當天晚上我和張同學爸媽的面談,及時化解了雙方的誤解,避免了事態的惡化。

7.遇到誤解和衝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多尊重家長的感受和體會,理解家長的訴求和目的。要和家長保持平等相待的立場,不能居高臨下,給家長不舒服的感覺。

8.加強對網絡暴力的認識,謹慎觸網。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管理好自己微信公眾號平臺,不發佈任何侵害學生和家長隱私的信息。

希望這個家校溝通的案例

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昨天,快報記者聯繫到了張同學爸爸,張爸爸說,後來他跟劉老師見面了,老師向他表達了歉意,他非常感動。他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希望這個家校溝通的案例,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家校之間相互溝通非常重要。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網友怎麼想,我們很難去左右,傳播正能量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