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處方,讓你從拖延患者變身自律達人!

3張處方,讓你從拖延患者變身自律達人!

-1-

20歲以後,時間加速飛逝,前一秒還在躊躇滿志地制定新年計劃,下一秒就要開始整理年度總結了。

有人說2018年的新年計劃就是搞定2017年那些原定於2016年的安排,不為別的,只為兌現2015年時要完成2014年計劃的承諾。

一年又一年,很多事情都在改變,唯獨拖延症的老毛病一點也沒變,甚至愈演愈烈。

後臺經常讀者留言說自己的拖延症晚期,覺得自己時間管理的能力太差,想要尋得一份根治的處方。

想要擺脫拖延症,我們就得從拖延症產生的原因入手,對症下藥,方能根除。

首先我們先解釋一個誤區,很多人會說,拖延症是因為自制力不夠,是時間管理能力低下的表現。

其實並不是這樣,拖延症更多是在於人性對抗,換一個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讀它或許更加有效。

3張處方,讓你從拖延患者變身自律達人!

-2-

有人說完美主義者更容易拖延,因為他們總是在等待,當一切準備好才開始行動。當然,確實有這樣一部分人存在,但仔細發現,我覺得,導致我們拖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誘惑太多。

拿到一個論文題材,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只是因為我覺得時間還很充足,所以有所懈怠;

說好利用下午時間看看書,三個小時過去,才剛剛看到序,不是因為我沒有目標,只是因為手機太好玩了!

剛上大學的時候,總想標新立異,都說寢室不是學習的地方,我偏不信,就是要在寢室學習,結果就是大一那年可以用一塌糊塗來總結。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我們想要完成一項工作,需要專注的時候,就需要將手機放遠,把網絡關閉。

如果你還是學生,一定要善用圖書館的資源,除了那些琳琅滿目的書籍,它最大的作用便是幫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經常參加線下活動,常常會遇到一些已經工作的哥哥姐姐坐1、2個小時地鐵,穿越大半個市區來參加活動。如果從時間成本上來計算,顯然很不划算,但正如其中一姐姐所說:來到這裡,就莫名有一種學習的熱情,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奮鬥就充滿力量,互相交流的收穫更是一個人待家裡所得不到的。

所以,改變拖延的第一張處方,不妨就從環境入手。

3張處方,讓你從拖延患者變身自律達人!

-3-

除此之外,懶以及追求及時刺激亦加重了我們拖延的程度。

年初時,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健身房,活動期間年卡只需要999元。

誠如你所想象的,當初辦卡的那些同學,除了開始去過幾次外,之後便再也沒去了。我調侃室友說他去一次健身房的價格可比直接付錢還貴。

他心塞地控訴:“那個健身房太遠了,隔了一條街,等我走過去也就沒力氣鍛鍊了。”

其實,從宿舍走到健身房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而室友腦補出來的那條街彷彿需要走一個世紀。

就像麗塔·埃(研究拖延症的專家)所說: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

我們經常會被腦補出來的不安所支配,我們以為完成一項任務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金錢,又或是我們習慣性高估事情本身的難度,還沒開始就被嚇得退縮了。

擺脫拖延的第二張處方就是學會立刻行動,積極面對,不要被負面能量所牽絆。

我們討厭那些不擅長的東西,於是開始逃避,看書和看電影之間我們選擇了後者,工作和打遊戲之間我們選擇了後者,久而久之,我們的人生就在這樣的選擇中一步步倒退。

-4-

並不是批判大家,這只是我們的本性使然,當我們看不到事情帶給我們的收益時便很難對它抱有更多熱情。倘若減肥的室友,沒去一次健身房就可以瘦1斤,隔10條街他一天也能去10次了。

所以,我們需要人為的設置一些看得見的獎勵。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每去一次健身房就可以多打30分鐘遊戲,堅持5次獎勵自己去看一場電影。

奧克利在《學習之道》中還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詞:信念。

何為信念?作者說,改變拖延的習慣,我們需要不斷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這聽起來有一點雞湯,但卻是支撐我們在困境中走下去的燈塔,照耀著前方。如果這個方法你不喜歡,來聽聽下面這個方法。

因為寫作,認識了鑫怡老師,她推薦給我一個打雞血的好方法,暫且就叫:賦予神聖感。

這是我們擺脫拖延的第三張處方。

鑫怡說她每次批改學生作業時都不覺得只是工作,而是在培養著中國的下一代,雖然看起來有點傻傻的,但每次這樣想就鬥志滿滿。

現在我寫文時除了完成任務外,想到文章能被更多人喜歡,能夠幫助到別人,也因此可以讓自己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便會更加興奮。

3張處方,讓你從拖延患者變身自律達人!

-5-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寫道: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問題慌不擇路、望風而逃,有的人選擇拖延時間,幻想問題會自行消失。我們總是想遠離問題,不想承受解決問題要經過的那段痛苦。

但是問題一個也不會因為我們的逃避、拖延而減少,反而像滾雪球一般變得越來越大,待在舒適區裡的我們只會一步步變成溫水裡的青蛙。

當你坐下來準備工作時,有點負面情緒非常正常,不要過度被它所牽絆,嘗試關注問題本身,一點一點去攻克。

同時,擺脫拖延我們還需要學會休息,良好的睡眠和冥想都會幫助我們恢復精力,從而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

共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