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新基金太难发被迫全员自购:有人“赎老买新”躲过大跌

金证券记者 张贺

“市场不好,新基金太难发了。为了避免发行失败或数字太难看,现在公司都会动员大家自购,我今年已经认购了三只公司新基金了。”沪上一基金公司行政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

积极响应自购

这并非孤例。近期,在某基金公司的微信工作群里,也有这样的消息:“各位亲爱的同事,随着近期市场的大幅调整,基金发行市场也进入了非常艰难的时刻,而公司三季度最重要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某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迎来了首发。这似乎是我们的不幸,在市场体系拼尽全力、投资团队大力配合之下,目前某某的销量还不甚理想。但这也是我们的幸运,因为在目前估值水平上成立的新基金,我们相信投资团队一定能为持有人带来满意的回报。”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自己在和同行交流时,发现不少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外部营销外,公司会发动全员自购,还会大力进行内部营销,希望同事发动亲朋好友多加支持。“大家都比较支持,毕竟公司好了,我们才能有饭吃。”他笑称,光今年他就买了三只新产品了,金额还都不少。“当然,领导们买的更多。”

他相信,目前A股市场已基本在底部,长期看买基金肯定比存银行好。

赎老的买新的

能靠全员动员顺利发行的还算幸运。《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百余只公募基金延长募集期,仅8月就有逾10只公募基金产品发布延长募集期的公告,有多只基金已经是连续两次延长募集期。

此外,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3只基金产品发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即发行失败的公告,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仅8月,就有银华尊享多策略优选混合型、中金金益债券型基金两只基金先后发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从近两月新成立基金的发行规模来看,大部分都是刚“卡线”。

“发行失败的绝大多数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大公司由于产品比较丰富,渠道资源比较广,基本都能卖出去,而中小型基金公司产品数量有限,渠道销售能力也不强,促使募集成功,但如果规模太小,后期盈利就会非常难,所以有的主动选择募集失败。”

在当前时点,究竟是否要发新基金?“有能力发肯定是要发的,弱市也是各家基金拉开实力差距的关键期。”上述深圳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当前发行的新产品更容易布局,也更有可能为持有人带来满意的回报。

沪上基金公司行政人士更对《金证券》记者笑称,公司不少人在自购动员后因为手头没太多钱,不得不赎回其他产品买新基金,“有人把上半年表现很好的权益基金全部赎回,支持7月发行的新产品。由于新基金才开始建仓,完美躲过了本轮大跌,被赎回的那只产品最近两个月已经跌了20%多,大家都说他支持公司发展,所以才有了好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