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給中國取名叫「中華」,這個「中華」到底是什麼意思?

樂呵峰尚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皆屬中國。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 (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 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泱泱中華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都已經全部淪陷,只有我們中華民族綿延不絕。

傳承的不單單是中華民族的人,傳承的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秦始皇第一次實現大一統,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一切,都是把之前的不同變為相同,我們屬於同一種文化,擁有同一個祖先,我們是一家人,所以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在新的時代,新的社會,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努力之下,相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一定會盡快的來到!!!

崛起的中國,崛起的中華民族!加油!

——小K


konglaosi666


中華,長期以來用來代指中國。也就是說無論朝代如何更迭。歷史如何發展,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中者,天下之中也。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有這麼一個認識:華夏民族位於天下之中,再加上東夷、西狄、南蠻、北戎等四方少數民族。構成了中國古人意識中的世界。這一世界觀長期的存在於中國文化及中國人的思想之中。

華者,意為華夏也。華與夏同意,可以通用,是古代周王朝時期為了區分自己與四周蠻夷等少數民族而自稱的用詞。




因而古人便形成了這樣的世界觀——天圓地方。中華居中,四方之地分別住著東夷、南蠻、西狄、北戎等其他部落民族。

因而中華也代指中國。可見中國的別稱相當的多,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歷史的悠久和中國文化的繁榮,以及中國古代歷史上各個時期對於中國、對於華夏民族這一身份的認同感。

因此採用中華,這一用詞指代中國並非由秦始皇創立,而且在更為悠久的先秦時期便已經成為了你沒意思中的共識和常用的表達。

隨著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中華的範圍不斷擴大,而四方夷狄等少數民族的範圍不斷縮小,不斷的交流和碰撞促進了中華與四方少數民族的融合與發展,最後形成了今天更為廣泛的中華。

也形成了更為廣泛的中華民族這一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名詞。

中華民族這一名詞是由梁啟超先生於1902年最先提出的。打破了漢族與55個少數民族之間的歷史隔閡。才有了我們今天相親相愛的56個兄弟姊妹。


珞珈山的貓


據我所知“中華”一詞跟秦始皇沒什麼關係!

我們國家有很多名字“華夏”“九州”“神州”“中國”“中華”“中原”等等,這裡面每一個稱呼都曾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出現在歷史的各個時期,其中每一個稱呼也有其特定的含義和來源,我們今天就稍作解釋。

首先是“九州”,九州是最早作為我們這個國家指代的名詞,也是以地理來規定的我們這個國家。今天我們所知的九州最早是記載在《尚書》中的《夏書·禹貢》,其中把天下分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九個地區,其大致範圍為北有燕山山脈和渤海灣,南至南海,西至隴東高原。九州的劃分一說是黃帝劃分在今洛陽地區得到河圖洛書之後進行的劃分,一種說法是大禹治理洪水之後進行的劃分,但無論是黃帝還是大禹都是在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之前的人,而九州的概念也隨著中國“朝代”的出現而神聖化和政治化,出現了象徵天下九州的“九鼎”。九鼎的轉移也代表著朝代的更替,商滅夏九鼎遷入商社,周滅商九鼎遷入洛邑。對於九鼎的重視程度在周朝達到了鼎盛,周武王滅商之後遷九鼎入洛邑,祭告天地於嵩山宣告周人得到天命,周公制禮作樂規定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其他諸侯一次遞減,今天我們說“定鼎天下”“問鼎中原”“一言九鼎”等等都來源於此。而九州的概念在物化為九鼎以及我們國家疆域的增加逐漸淡化,不過我們今天還是能看到九州在我們國家的存在,比如河北簡稱“冀”以及河南簡稱“豫”都是來源於九州的劃分!

“華夏”的出現相對於九州略晚,甚至晚於“中國”。因為最初的華夏其實是“夏”,到了春秋戰國才首次出現華夏一詞。今天能發現的“夏”最早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然後就是西周的一些青銅銘文中,不過在這些裡面沒有華夏一詞,只有“夏”。比如《逸周書》中周武王病逝前對周公的一段談話中就說“叔旦恐,泣涕其手。王曰:“嗚呼,旦!我圖夷,茲殷,其惟依天,其有憲命,求茲無遠。天有求繹,相我不難。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途,北望過於有嶽,鄙顧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這裡周武王說洛陽這個地方是“夏人”的居住地。而到了春秋時期則出現了夏與華通用的情況《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

,夷不亂。而華和夏的定義則有以下解釋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頤《偽孔傳》:“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說文》: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珿中原之人。總之就是華代表衣冠禮儀,夏代表大國過著中原人。所以華夏的意思就是“遵從衣冠禮儀的大國(中原)人”,所以在春秋時期因為秦人不習中原禮儀而被稱之為“西戎”,楚國本是個“子爵”在給自己升級為“王爵”時也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意思就是我是蠻夷不用遵守華夏的禮儀!

“中國”,今天所知的最早的“中國”兩字是出土於陝西寶雞的青銅器“何尊”。何尊用122字銘文講述了發生在西周初年最重要的事件。首先是“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這是周朝首都“成周”第一次出現。“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裡就是中國的第一次出現,只不過之力的“中國”是周武王“廷告於天”的都城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地區。周武王說洛陽“無遠天室”是距離上天最近的地方,周公說這裡是“四方入貢,道里均”都表示這裡是“天下之中”,周時還是實行的分封制,周天子雖然號稱天下之主也是有“國”的即周天子直接統轄地區,那麼周朝在天下之中建立國家,所以周朝稱自己的新都洛邑為“中國”,這種概念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依舊存在,《春秋左傳正義》記載“王使詹桓伯辭於晉曰:“我自夏以後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這樣一說就更清楚了周人視野中的“中國”就是洛陽地區。漢朝班固在《漢書》中說:昔者周公營洛邑,以為在於土中,諸侯藩屏四方,故立京師。其後隨著“華夷之辨”中國從河洛盆地走出開始指代我們這個國家。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中華”,文獻中最早顯示中華是在漢晉時期。隨著漢武帝北擊匈奴開始,周邊少數民族在中國武力和小冰河期造成草原生存困難,於是他們開始主動內附成為漢朝的一部分,三國西晉初期時這些少數民族又被用來作為士兵征戰和奴隸,到了西晉末年在統的《徙戎論》中首都洛陽周邊地區的關中已經是“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在西晉內部爆發八王之亂時,戎狄趁機攻佔洛陽,晉室倉皇南渡,其後圍繞洛陽地區的爭奪成為晉與戎狄之間的焦點,在一次東晉收復洛陽之後大將桓溫上了《請還都洛陽疏》,其中出現了“自強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裡面就有“中華”一詞,這裡的中華指洛陽地區或者中原地區。


雲星午夜


秦始皇應該沒有給中國取名“中華”。《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若使遊步於中華。”應該才是“中華”的最早記載,但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中華”指的是中原魏地一帶,並沒有代表整個中國版圖。

“中華”的由來應該是“中國”和“華夏”分別取了一個字拼成。“中國”來源於西周初,“何尊”記載周武王說過“餘其宅茲中國”幾個字,這個“中國”指的也不是全中國,而是中原一帶。因為商朝就稱為“中商”,而西周也把中原以東叫“東國”,以南叫“南國”。可見這個“中國”主要還是方位概念。

“華夏”的“夏”也來源於商末周初,牧野之戰之前,周人自稱“夏”,《尚書》多處可以證明。到春秋時期“夏”又稱“華夏”,“華”和“夏”其實是一音之轉。“華夏”和“中國”漸漸混同,一方面代表的是中原地區,一方面又代表周人控制的勢力範圍。我們一般都比較熟悉後者,在古文獻中前者偶爾也出現。

比如開頭說的“若使遊步於中華”,“中華”指的就是中原地區;而我們熟悉的關雲長水淹七軍,《三國志》說他“威震華夏”,實際上指的也是中原地區。因為前面還有一句‘’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這幾個地方都是今天河南一帶,不可以割裂來看。


林屋公子


雖然秦始皇大帝功蓋千秋,是華夏族歷史上最偉大的的皇帝。但是中華這個名字,可不是秦始皇給起的。

中國這種稱謂,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流行,當然,當時中國代表著中原一帶,是一個地區稱謂,並不代表國家。

自漢代以後,中國就被用來專門代表統治中原一代的國家(當然,在分裂時期也有一些邊緣的國家以中國自居,但那並不能成為主流和共識)。總之,中國就是中央之國的意思。

而華夏之稱呼也起源於周朝以前,在諸子百家書中,提到華夏的詞句也不少見。

有人認為華字是代表當時中原文化發達,中原人的服裝華麗美觀(所謂衣冠華美嘛)。也有人認為華字代表著一個部落的名字(或者說一個族群的名字),當時華胥氏部落(華胥氏居住在華山一帶的部落)被稱為華族。

而華夏的“夏”字也有許多說法,有人認為夏字代表著“大”,當時中原不但文華先進,領土範圍也很廣大。當然也有人認為夏字起源於與華族並稱的另一個族群——夏族(主要分佈於夏水一代的部落),後來在黃帝與炎帝部落的衝突與融合過程中,中原地區形成了一個勢力最為強大的族群,族群的名字也開始融合,並稱華夏。

我個人比較認同後一種說法,因為以山水為自己的人定姓,為自己的城邑村落命名,我們的先祖一直有這種傳統。

中央之國加上華夏民族,我們稱之為——中華。只有中華才可以完全的代表我們的的文化、文明,中華兩個字,也沉澱著我們的歷史和民族精神!


大秦魂的微博


中華,即中國華夏

中是象形文字,代表旌旗。

國也是象形文字,代表四面有牆,裡面有街道的城池,結合起來這就是中國最早的雛形。

華,象形文字,木本植物之花朵。

夏,指夏文明。代表中國的開始於夏文明,夏文明是這片大地誕生的最早文明,而華字是木本植物的花朵,華和花都是花朵的意思,前者代表木本,後者代表草本。用於形容先民們將夏文明的四處傳播,他們餐風飲露,居高鳴遠,掃除矇昧,啟迪明智,讓夏在這片土地上如同花朵一般綻放,形成“諸夏”。其中最大的一個又建立了夏朝。所以中華二字即是我們的開始,也是我們的現在,貫穿古今、有史可循、承繼有序。

所以中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這麼叫。


夏日蟬時雨


秦始皇給中國取名叫中華,中華是什麼意思?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成立於約公元前二十世紀,國人稱為夏族或華族,或叫做華夏。中國意為中央王國,。西邊叫做西戎,東方叫做東夷,北方曰北狄,南方曰南南蠻。注意,這些叫法都含有鄙視、蔑視的意義(事實上四方也確實落後矇昧)。中華的意思就是中央王國,華夏一族。以後經過兩千多年的民族大融和,中華的內含和外延都有所擴大。(對不起,多打一個南字)


老頑童374236889


中華,宙宇中心放光華,人達一心態後的心理狀態!

中華,中字為口中加一豎。口字表四方,八卦,有形,大地,萬法,妙有!一豎是一心,一貫三極,通天達地,一真,無形,真🈳,本來!華字,即能源輝發,放射光華之義,即🈚生🈶,化生出十方世界也!

中華,元中華放,即人祖中華的真實名諱!元即根,中即本,華即光,放即萬相!故,中華即宙宇一棵大的靈樹也!

更應該明確指出的是,人祖中華,又名祖人,靈祖,德者,真牛,中華國牛郎.........,已經在人間現身,歸隱一萬餘年後,迴歸到人世間,即中華復興!

人祖的歸來,是人類進入末法時期的必然結果,亦是人祖操控人類社會的人天地三界大盤的結局!否則,人類的二元對立社會必將毀於一旦,自取滅亡!

人類已經跨入新時代,人類即將告別舊世界,喜迎新世界,進入貢天下時代,靠的是什麼?如果是靠西方所謂的文明,強取豪奪,以大壓小,以少治多,霸道橫行式的統治方式,地球造於二零一二年滅亡了!

是人祖的歸來,才拯救了人類,並將繼續改天換地,重鑄人倫,建立人間天堂,把人類引領到宙宇的更高維度,使人類徹底離苦得樂!

讓我們這些中華子孫,龍的傳人,認祖歸宗,隨順人祖,喜迎春天,創造出一個新世界吧!



百合佳園


個人以為:"中"所指:所有道理的最中心真理位置;"華"即:"完整的中華文明、文化"的表示,綜合而言:"中華",意為:真理文明、文化的意思!


亢龍有回


中華比華夏更追本溯源。中者,長得高的禾草。華者,炎帝黃帝之祖,夏之曾祖,長得高的禾草裡面可以用來培育養人的優質禾草。回答這個雖說簡單的問題,卻見我泱泱的文化大自信下的眾人似乎都是文化騙子忽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