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超越“佛系、鸡汤”,认识教育的辩证法


「清瑕」超越“佛系、鸡汤”,认识教育的辩证法

教育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部分。生活充满了辩证,教育也充满了辩证。当前,要求给孩子减压的呼声成为了主流,无论是国内教育部的规定还是广大家长的期盼。即使是最近,我在关于生命教育的演讲中,也将竞争引发的教育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但是,最近一些家长的另一方面认知也同样引起了我的警惕。我们称他们为佛系、鸡汤家长。他们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常心,胸怀若海,不动怒,不吵架,皈依我佛、看淡一切,以平静的心态笑看云起云落、追求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作为教育。.


「清瑕」超越“佛系、鸡汤”,认识教育的辩证法

让我们看看佛系和鸡汤家长的语录:

“有特长是缘,没特长是命。”

“孩子有兴趣是好,没有也不强求”

“我不拿你和姚明比身高,你也别拿我和马云比存款。”

“假期就该撒开玩,别管作业写不完。”

对佛系、鸡汤家长来说,任何事都会说:“让孩子做自己”,如果再不行就补一句:“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清瑕」超越“佛系、鸡汤”,认识教育的辩证法

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这些家长或许有对的一面。但是,片面强调这些,就会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因为,它们会消磨意志,给惰性一合理的解释平台。人懒惰,少自律是天性,这些给自我安慰合理的解释,一边是心里的坦然,一边是热情的消失,犹如温水煮青蛙,慢慢就意志消亡。我们不提倡高压,但适当的压力对孩子成长有益。孩子还是需要约束,需要引领的未成年人。

这两年,有一个类似鸡汤的“渔夫晒太阳”故事很流行:

有一天在海滩上,一位富翁遇见一位渔夫正躺着晒太阳。便对他说:大好时光,怎么不多打些鱼?

渔夫回答:打那么多鱼干吗?

富翁说:卖钱呀。

渔夫反问:卖那么多钱做什么?

富翁说:有了钱,你就能如我这般,到这美丽的海滩上来休假,躺在这里晒太阳。

渔夫反问道:现在我不正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吗?

听起来这个故事没什么不对。富翁有富翁的幸福,渔夫有渔夫的享受,本无可厚非,认同的人和批评的人都能从这里找出道理。其实,往大了讲,只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如果将这样的观念完全放在子女教育中,可能就会有失偏颇。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教育程度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社会的竞争力。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这样,人与人的竞争也是这样。

事实上,从人类诞生,教育存在,教育在社会中的竞争和分层作用就一直存在。即使是狩猎时代,技艺水平高的人也比水平低的人有更好的生活。而现代社会,更将教育的竞争功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家长们比上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竞争中使尽招数,互不相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出现的佛系和鸡汤家长,也是对社会过度强调竞争的一种矫正。但是,也绝不能将大家的观念引入另一个极端。

回到这个“富翁和渔夫”的故事。我倒是觉得两个人都不要彼此笑话。渔夫不会永远躺在那里晒太阳,而不去打渔。因为一直这样下去,他会饿死在沙滩上。富翁也不会长久晒太阳,而不去理事,否则他也会家道败落,甚至流落街头。不是都一直在讲,富不过三代吗?

他们一样,必须劳动,必须努力。即使是阶层不同,境遇各异,但是每个人都不能放弃努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父母的生活观念,价值观点都会无形影响和传递给孩子。就我们的民族文化而言,儒家的积极入世,黄老的清静无为,构成了文化的两极,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但是,对于孩子,我们让他们感悟“知天命”的生命规律的同时,一定要先告诉他“尽人事”。正如哈佛爸爸孟桦所言,不“尽人事”,又如何“知天命”呢?

超越“鸡汤”“佛系”,我们无需一定让孩子过打鸡血般的激情人生,但是也绝不能让孩子的心灵未老先衰。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他们更需要一种蓬勃的生命状态,如他们的年龄一样活力而富有朝气。

曾经沧海才有资格笑傲江湖,经历攀登才有可能胸揽群山。让孩子丰富,从我们做起,认识教育和生活的辩证和本来,共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清瑕」超越“佛系、鸡汤”,认识教育的辩证法


清瑕简介

清瑕:教育作家,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曾任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嘉宾。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向阳的智慧》《迎着阳光走》等多部教育类图书。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