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魏惠王爲什麼不重用商鞅

魏惠王是歷史上公認的昏君,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魏惠王,不懂得何為禮賢下士,何為勵精圖治。他的字典裡,永遠都是安逸、享樂的字眼。在他看來魏國已經很強大了,不需要用自己努力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魏惠王為什麼不重用商鞅

魏惠王,漢族,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任君主。魏惠王的寶座是很多人羨慕的,因為魏國真的是一個很強的國家。他有廣闊的疆域,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照理說魏惠王不需要太突出的政績,就能夠輕易將魏國送上霸主的地位。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一個好好的魏國,不僅沒有更富強反而在他的手裡出現了衰落的跡象。

魏武侯死後,魏惠王和另一個王子爭奪帝位,在這場權力的遊戲裡,為了權力手足尚且能夠互相殘殺,還有什麼好顧慮的。魏惠王在爭鬥中,成功上位。成為了魏國的新一任君主。而在他上任的初期,魏國倒也依舊富強,任用了公孫痤,在公孫痤的率領下一舉攻破了秦國,佔領了秦國河西的大部分地區。秦國當時的國力並不是很強,只好退守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不久之後,魏惠王在他任職期間做了一件大事。他決定遷都。當時魏國的國都是開封,魏惠王遷都後將安邑作為了新的都城。而這個在魏惠王眼裡極其英名的決定,在眾人眼中都顯得無比愚蠢,可以說是最沒有遠見,最顧此失彼的決策。魏國遭遇的兩次重挫都是在遷都以後發生的,一次是桂陵之戰,一次是馬陵之戰。為何魏惠王會大動干戈遷都?這恐怕與魏惠王想要稱霸的願望有關吧。

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魏惠王為什麼不重用商鞅

有一種說法,認為魏國遷都大梁是為了避開秦國,當時秦國在秦獻公的努力下,的確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秦獻公也曾六次發兵收回 了河西丟失的地盤,秦國有崛起之勢,但是不足以對魏國構成威脅,而恰好這時候韓趙魏三國關係比較緊張。處在這些國家之中的魏惠王怕被夾擊,其實這個說法欠妥。

魏惠王遷都之前已經和韓、趙兩國交換了很多土地,使得魏國的疆域變成了一整片大的區域,而魏惠王遷都到安邑,剛好在東方形成了霸主的姿態,他的目的就是要鞏固自己在東方的統治力,問鼎中原。魏惠王遷都以後總覺得魏國國運會大旺,卻沒料到遭難和失敗接二連三降臨魏國。

魏國國運不濟還要怪魏國的君王魏惠王不給力。他從小就沒有遠大的抱負,甘願當一個啃老族,守著父親的基業過完此生。整天遊手好閒又心胸狹窄的魏惠王,丟失了很多人才,這些人才流失後紛紛跑到了敵國,這是魏惠王萬萬沒有想到的。商鞅這樣的人才,到了魏國卻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在魏惠王的眼裡人才再厲害,也只是個普通人不能凌駕於自己之上。魏國的老臣公孫痤在臨死前極力勸諫魏王要重用他,不用就要殺掉商鞅,不能讓他出魏國,否則後患無窮。

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魏惠王為什麼不重用商鞅

魏惠王聽了公孫痤的話,仔細想想他不能用商鞅,為什麼?此人中庶子出身,地位太低。魏惠王自始至終都沒把衛鞅當回事,直到衛鞅到了秦國,還反而率秦軍給了魏國致命一擊,魏惠王也只是公子昂一起罵了商鞅一頓,後悔當初沒有殺掉他。商鞅去魏赴秦,不僅把秦國建設得無比強盛,還差點把魏國給滅掉了。這也就是魏惠王嘆息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