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紅茶「冷後渾」

探究紅茶“冷後渾”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茶友發現過這樣的情況,在泡紅茶的時候,如果沒有趁熱喝,等到茶湯變涼了,會發現本來清澈透亮的茶湯就會變得有些渾濁。這時候的你肯定以為,這款茶的品質肯定不咋地。事實是否是這樣?這個“渾濁物”又是什麼?如何產生的?想知道答案的茶友們還得請繼續往下看啦!

探究紅茶“冷後渾”

紅茶出現“冷後渾”原因三部曲

紅茶放涼之後出現的“渾濁物”,用專業詞語來說是“冷後渾”,也稱為“茶乳酪”,是紅茶獨有的一種特性。之所以會出現“冷後渾”,那是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茶多酚主要以兒茶素的形態存在)在發酵氧化的過程中,會轉為茶黃素,也有的轉為茶紅素。

在泡茶的時候,茶黃素的溶解度受水溫的影響。在茶湯溫度比較高的時候,茶黃素呈現各自遊離的狀態,溶於熱水中,使得看到的茶湯是清澈透亮的。但是隨著茶湯溫度逐漸變低變涼,這時候茶黃素就會以“扎推”的形式形成一種絡合物,即就出現了“冷後渾”現象。

除了茶黃素外,咖啡鹼也是形成“冷後渾”的原因之一。不過咖啡鹼並不是主要因素,形成“冷後渾”的主要原因還是茶黃素的含量,一款茶的茶黃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出現冷後渾現象。


探究紅茶“冷後渾”


  冷後渾是紅茶品質優良的重要表現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有說到,許多茶友會因為紅茶“冷後渾”的現象而認為這款茶品質不佳。其實,恰恰相反,紅茶的“冷後渾”是優質紅茶的表現。資深茶友都知道,茶黃素是紅茶關鍵的標誌成分。所以,紅茶出現“冷後渾”現象並不是代表這款茶品質差,反而證明這款茶的品質好。

紅茶“冷後渾”的知識就科普到這,相信許多茶友此時肯定在懊惱,平時浪費了那麼多好茶。不過現在知道也不晚!誰不是從茶葉小白到資深大師的?況且學茶之路漫漫,且學且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