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穷忙,穷忙,又穷又忙。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整天都好忙,早上七点起床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出门赶地铁、公交。叼个包子在路上边走边吃,赶在上班之前打卡,开始一天的忙碌。中午简单吃了点快餐,趴在办公桌上没睡几分钟,又开始搬砖。晚上加班到九、十点,好不容易赶上最后一班车,回到远离市中心的出租屋已是深夜。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会惊奇地发现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穷忙族”:

每天汗流侠背、气喘吁吁、面容憔悴;每天两点一线奔波在公司与家之间,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累死累活,却依然守着一份死工资。

他们缺觉、缺朋友、缺自由、缺运动,却从不缺任务、绩效、指标……

最心酸的是,每天辛辛苦苦赚钱,看起来忙忙碌碌,钱包永远那么薄。网友不禁这样调侃“穷忙族”:忙过劳模,穷过月光族。

“穷忙族”最早是指那些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处于贫困线之下的人。在日本“穷忙族”被翻译成为“勤劳贫困层”或“工作贫困层”。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对“穷忙族”的定义是指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

现在“穷忙族”泛指那些整日为了生计拼命工作却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人。

这似乎是一个穷忙的时代。在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都能看到「穷忙族」忙碌的身影。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为心中愿望奔波的都市年轻人

在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月薪 3000 元时想买个苹果电脑,在月薪 6000 元的时候就盘算着买个 LV 的包包;在月薪 3000 元的时候,普通餐厅吃顿好的就会很开心,等到月薪 8000 元的时候却盘算着去各种高级餐厅……

工资增加的同时,个人期望值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了达到心中的愿望而忙碌、奔波。为了花钱而赚钱,提倡消费主义,是当下年轻一代「 穷忙族」的观念。

最近上微博热搜榜单的扎心话题:“ 27 岁,我没有存款。”就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明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明明工资也不低,明明有在努力地存钱。然而勤勤恳恳工作多年,手头的积蓄却依然是零。

他们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因为自己赚的钱无法去支撑这些开销。他们储蓄不多,不敢生病不敢请假,一旦突然得了病或者收到某个同学结婚请帖,计划就会赶不上变化。

他们说,光活着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工作多年仍无成长的职场白领

“穷忙族”还包括指那些工作多年还是职场菜鸟,只能打酱油;在公司没成就感,也得不到升职机会;每天都很忙,却看不到回报的人。

就像日本“穷忙族”里的青年一样,拼命工作也不能增加收入,学不到技术,最后只能辗转各种工作场所打零工。

很多时候,最怕的是你一生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无目标的忙,只会导致明天的“穷”。到时候,可能连后悔都来不及。

为养家糊口,兼职多份工作的职场妈妈

很多人的忙,是迫于生活的无奈。

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说,为了养育两个孩子,不得不同时兼职好几份工作。每天超时的工作,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做家务活。等到空闲下来,已经是晚上十一、二点了。尽管忙到没时间、没自我,然而却依然是又忙又穷的“工作穷人”。

这样的处境,不禁让人想起前阶段刷屏的一段关于中年人的扎心的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他们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他们的“忙”来自于身上的家庭责任与压力,他们的「穷」也是来自于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说,总要有人去承担,去摆脱现有又忙又穷的“工作穷人”的状态。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月薪上万也难摆脱“穷忙”窘境的高薪白领

“穷忙”不仅限于普通工薪阶层,高收入白领依然穷。

他们是公司里的中流砥柱,作为公司管理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布置任务、忙于活动、一有空闲还要忙着充电……

虽是月薪上万却也高压力、高消费,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来得自由、轻松。

他们说,月薪上万也难以摆脱穷忙窘境。

为什么我拼命工作,却依然很穷

你可以穷,可以忙,但不能“穷忙”

“穷忙族”的特点就是“穷忙”,到最后没有多大收获。

有人说: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通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不可否认,这是导致“穷忙”的一部分原因。但最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当觉得方向不对的时候,不凡停下脚步,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事业,不让自己一直处于“穷忙”状态。

希望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你不再忙碌。如果这都不能帮助你摆脱现有的困境,希望在每一个忙碌的日子,你不是孤单的。

以前吧,

没钱,但是很快乐,

现在厉害了,

不但没钱,还不快乐,

更可气的是,

还老了……

点击图片,即可联系老王

猜你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