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天下|股市「救急」誠可貴,解決發展問題才是根本


金評天下|股市“救急”誠可貴,解決發展問題才是根本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很多投資者感慨,短短几年時間,就經歷了A股幾次大起大落,從5178年的“槓桿牛”到熔斷,然後再到國家隊救市,然後又重新跌到“熔斷底”之下……股民的人生真是太刺激了。

時下,隨著政策的微調,新一輪爆發似乎又來了,那麼,此次以拯救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為核心的“救急”之策,究竟會對A股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為什麼要救?這是關鍵。截至上週五,市場是一個什麼狀況呢?

由於持續不斷的下跌,A股市場有近1000家上市公司股價跌破預警線,近600家跌破平倉線;大股東涉及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有1900家,其中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有840家。


如果股價跌破強制平倉線,又無法進一步追加質押,跟隨而至的就是強制平倉,進而引發股價大幅崩跌,出現連續跌停的情形,就連一些所謂的把白馬藍籌股也難逃厄運。

上市公司股票一旦被強制平倉,直接帶來兩大嚴重後果:

一是導致銀行鉅額壞帳損失;二是導致上市公司資金鍊斷裂,引發更大的金融風險,將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的銀行貸款也無法歸還,進一步對當地稅收和就業都帶來巨大沖擊。


所以,為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多方開始馳援A股。但有一點要注意,目前以拯救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為核心的救市舉措,能不能扭轉A股的整體頹勢?

畢竟是整體頹勢導致上市公司股價跌跌不休,繼而產生更嚴重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那麼,“救急”的措施能不能真正讓A股整體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從歷史角度看,如果單純“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急”之策,往往是短期對市場有效,長期無效。

典型如當年國家隊持巨資救市,是讓A股的熔斷風險短期得以延緩,但也僅僅是延緩,由於國家隊是拿著商業銀行的貸款入市,每年的利息都是千億級別,不得不高拋低吸做差價,如果當時行之有效地成立國家級平準基金做長線,那麼現在A股也不至於在三年之後重新跌破“熔斷底”。

因此,政策的制定如果只是權宜之計,對市場的刺激也只能是短期的。現在是不是又是這樣的情況呢?

我們看幾個跡象:

一是央行行長稱:“當前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平,與我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形成反差”二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首次強調要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資本市場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資本市場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資本市場被提到“穩經濟”的關鍵作用這個地位,還是首次,這個分量比各種救急的政策加起來還要重。


在此次政策微調之前,我們所有的政策都只圍繞一個“抑制資產泡沫”的核心來制定,既然是抑制,上漲肯定不是應有之義,下跌應該是正常的。

但市場永遠是情緒化的,既然要跌,就跌個痛快,管它什麼GDP增速,管它什麼M2增速,管它什麼業績增長,全部失靈。

“救急”的政策微調,就像是救一個生病的人,該不該救?該救。但醫生不是上帝,生老病死都是常態,關鍵是你該怎麼健康地活著。

對,這才是關鍵,A股該怎麼走上正軌,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真正成為社會投融資的大平臺,真正為穩定發展經濟做貢獻,真正成為居民財富增值的渠道,真正成為一個新的可持續良性發展的資金池,這才是政策制定的關鍵!

如果僅僅是救股權質押,即便短期漲上去了,根本性問題不解決,A股依舊會拖後腿,2015年救市的前車之鑑,希望不要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