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讓原本的消費旺季變得清冷,“創造了無數個史上最低!”是許多商業地產人內心深處無聲的嘆息。

“戰疫”攻堅階段,購物中心與品牌方如何攜手“自救”?後續客流、消費如何復甦?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共克時艱

購物中心如何“自救”?


01 借數字化之風,踏上新零售征程

受疫情影響,全民“宅”家,手機成了消費者的貼身夥伴,再加上物流限制,由此誘發了同城線上購物的小高潮。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 例如購物中心可分業態建設線上購物群,業態涉及果蔬、百貨、珠寶、服飾、母嬰、運動等,線上下單,配送到家。
  • 商場則利用自身的線上購物平臺或商城等小程序、APP,進行“賣貨”。
  • 購物中心應整合線上美團、閃送、跑腿等渠道,強化周邊3公里的社區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放心、零接觸購物方式。


而此前相對依賴線下渠道的業態如教育、健身等,也順勢搭載數字化的便利。

  • 教育品牌推出線上直播課程,滿足消費者“宅”家線上學習需求。
  • 運動健身品牌開拓線上業務,通過直播、抖音等平臺進行網絡直播授課,推動線上健身業務的發展。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02 外賣到家降庫存

作為“疫情重災區”的餐飲業,無論是自發或與購物中心聯動,都將精力投注在外賣渠道,除了聯動美團外賣、餓了麼,也自主推出外賣到家服務。


03 設立基金

針對疫情過後的商業管理經營、生產等陣痛,有購物中心設立專項基金,給商戶帶來更長遠穩定的經營信心。

企業要想活下來,歸根結底,成本要比別人低、效率要比別人高、質量要比別人好。要從效率、質量、成本這幾個角度去深挖企業內部的潛在資源,從而實現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重要支撐,需要保障企業擁有健康的現金流。


疫情過後,實體經濟如何復甦?

01 對經濟影響程度大於“非典”,但時間更短

相比非典,本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更弱,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但相比2003年非典,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當前疫情發生的時點為對第三產業需求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節,因此,我們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


02 短期衝擊消費,中長期加速調整轉型

儘管本次疫情打壓國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衝擊黃金週實體零售行業業績(商超除外),但由於經濟結構、消費結構皆與SARS時期明顯不同,且疫情可望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受到控制,預計本次疫情對實體經濟“短期衝擊消費業績,中長期加速調整轉型”。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參考SARS疫情解除後的零售市場表現,消費市場出現報復性回彈,因此分析認為,此次疫情結束後,消費市場可望重現生機,尤其文體娛等體驗業態業績回升幅度較為明顯,因為此類業態較難被互聯網取代。

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解除後,購物中心客流可望逐漸迴流,但也難以完全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因為防疫期間,部分消費移轉至網上。”


03電商取代不了實體商業,因為人們有社交需求

線上電商不會剝奪線下的交易機會。就電商發展而言,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做得最好,但發展到現在也遇到了瓶頸。很多東西如果僅停留在線上,畢竟沒有溫度,不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要,中國人是有家庭、朋友社交需求的,這是到目前為止電商取代不了的。關鍵是看商場經營者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把客流保持住,甚至是發展。


04 購物中心應從租賃思維轉變為推廣思維

疫情的打擊,加速了實體商業的轉型,購物中心四個自救舉措:

  • 除了減免租金外,購物中心可以聯合餐飲進行線上外送服務,提高整體線上配送的檔次和品質;
  • 購物中心應當從原來的租賃思維轉變為推廣思維,提供“舞臺”和渠道,幫助實體店打造品牌形象店,通過線下場景吸納流量,轉化為線上銷售;
  • 此次疫情也加劇了人們對線上購物的依賴程度,購物中心應更關注5G、Z世代、電競、黑科技、泛健康、泛娛樂等催生的新興業態;
  • 重塑購物中心建築形態或考慮彈性空間,以適時調整業態。


對於商業新模式的探索,中城商業研究院表示,無人宅配、由機器人/無人機進行最後一公里配送,將成為未來商業新場景。


行業呼籲政府、企業、品牌共度時艱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戰疫背景下,商業地產行業復甦,不僅需要購物中心與品牌方協力共克時艱,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01 出臺稅收優惠政策 降低貸款利息

稅收減負、貸款利息減負,是目前市場呼聲最高的政策訴求,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對相關政策的設計方向給出了不同建議:

  • 減免營業稅,而且希望減免時間適當放長;
  • 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車)、旅遊、餐飲、酒店住宿、電影、商業服務等行業的稅收;
  • 疫情防控期間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盈利金額,以降低所得稅;
  • 貸款利息提供一定的減免。


02 重振消費信心

  • 放寬娛樂休閒活動、賽事報批審批條件;
  • 簡化營銷活動審批流程;
  • 增加區域性娛樂盛事的舉辦;
  • 鼓勵消費者“走出家門”,重振消費信心。


03 多維度復甦實體商業

  • 成立商業復甦基金,鼓勵企業申報;
  •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品牌方不會有新的拓展計劃,商業項目招商也會面臨困難。政策層面可助力中小企業、零售品牌轉型升級、提升對外形象與品質感,商家有轉型的方向,也將伴隨新的拓展需求,自然對購物中心招商也有利好;
  • 升級城市物流鏈,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結合渠道,讓配送服務更便利;
  • 做好城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和佈局:圍繞社區改造、佈置相應的商業網點,對已佈置的商業網點進行錯位經營規劃。


疫情下降租“救急”,購物中心該如何“治本”?


也有分析認為,有關部門除了參考SARS時期提供的政策優惠,還可再進一步採取個別行業的定向減稅,例如在本次疫情中受創較嚴重的零售業、旅遊業、航空運輸業等;亦或商業項目營業所得稅率調降、以及針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定向融資優惠等舉措,幫助企業共同度過本次難關。


總的來看,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處於防控關鍵期,中國實體經濟去向待明之下,任何預測都言之過早,但以史為鑑,我們知道,疫情總會找到自己的解藥,危機也將在我們不斷自身優化中,變成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