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 行政審批「全縣通辦 就近能辦」

長城網訊(記者 郭慶敏 王林紅)在河北省威縣,行政審批局的觸角已經延伸到鄉鎮。 10月15日下午,在威縣第什營鎮便民服務中心,東蓋村的戚廷山正在辦理領取營業執照的手續——在登記表上簽字、按手印,從縣行政審批局駐鎮工作人員吳志恆手裡拿過營業執照。戚廷山說,他打算開一家家電門市:“在這裡,只需提供相關證件和承諾書,一天時間就能領到營業執照,很方便。”

“涉及行政審批的事項,在鎮裡就能辦理,不用再跑到縣城。”吳志恆告訴記者,威縣16個鄉鎮均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縣行政審批局派駐工作人員,“每週大概能辦理三四百件事項。”

在全國,成立縣級行政審批局,威縣是第一家。目前,河北省11個設區市、2個省直管縣和168個縣(市、區)已全部組建行政審批局並掛牌運行。除天津市外,河北省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局全覆蓋的省份。

威县 行政审批“全县通办 就近能办”

威縣行政審批局化繁為簡,優化審批流程,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利。圖為正在網上辦公的工作人員。王林紅 攝

職能劃轉,留權不留人

為什麼要成立行政審批局?一見面,記者就把問題拋給了威縣政協副主席、行政審批局局長蔣志華。

“其實,政府部門很多年前就開始了關於簡政放權、提高服務效能的探索。”蔣志華說,比如,建設行政服務大廳,相關部門集中辦公。但依然存在重複排隊、重複提交相關材料等情況,甚至,有的窗口只負責受理和發證,審批工作依然要跑回相關部門去做,“前店後廠”“體外循環”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

2014年,威縣被確定為河北省第一個綜合改革試點縣,縣委決定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把分散在26個部門的審批職能、審批權限和審批人員進行統一劃轉。

面對權力和人員的重新組合,有的部門不願意“放權”,有的人員不願意“挪窩”。“在審批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很多都是單位骨幹,有的甚至是後備幹部,劃轉可能會影響到個人利益。”邢臺市編委辦調研員陳朝暉說。

威縣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提出“留權不留人,留人不留權”,點誰的名,誰就必須劃轉,不得討價還價。

改革的目的是發展。“166項審批權劃轉到行政審批局,實現了‘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辦結’,審批效率提高了75%。”蔣志華說。

河北省編委辦韓維康告訴記者,去年9月,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設立行政審批局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市縣行政審批局均作為本級政府的工作部門,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則,在機構限額內設立。“只有成立市級行政審批局,才能保住縣級行政審批局的改革成果。”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楊開軍說,“市局的成立,讓有些事情協調起來更容易一些。”

不斷升級,網絡有空間

一窗辦、就近辦、網上辦、承諾辦……目前的威縣行政審批局,已將當地行政審批改革推進到“5.0版本”。

戚廷山之所以能在鎮裡就把營業執照辦好,正是得益於威縣審批服務的不斷升級。“5.0版本的內容之一就是‘全縣通辦,就近能辦’。”蔣志華說,“我們把129個事項的受理權下放到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打通了服務企業和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從分散到集中,從專項到綜合,從縣城便利到全域便利,從面對面辦理到網上辦理……威縣行政審批局改革蹄疾步穩。“每一次升級都是堅持問題導向的結果。企業和群眾反映什麼,我們就研究、提高什麼。”蔣志華說,“同時,我們還到廣東、浙江、海南等地學習,結合實際,改革創新。”

把“中介超市”引入威縣行政審批局的網絡平臺,借鑑的就是廣州經驗。“只要符合條件和標準,誰都可以進駐,但一旦違規,就會失去在威縣開展業務的資格。”蔣志華說。“超市”概念的引入,讓“壟斷”變成了“競爭”,“指定”變成了“競價”,“封閉”變成了“公開”……項目全流程時限得到大幅壓減,其中,核准類項目全流程時限從258天減少到93天,備案類項目從283天減少到93.5天。

李濤是邢臺市家家樂房地產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相關手續的跑辦工作:“過去,辦個手續需要滿城跑,一天下來,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路上。有時候,為了快點辦,還要託關係找熟人。現在好了,一個大廳,一個窗口,簡單明瞭,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有的事項甚至實現了‘立等可取’。”

威县 行政审批“全县通办 就近能办”

在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正在為前來辦理業務的李濤(右)介紹相關情況。王林紅 攝

“我覺得,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還有很大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網絡。線上與線下的互補、延伸,可以促進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升。”蔣志華說,他們已有385項事項開通了網上辦理,只需跑一趟;有28個事項實現了全程網辦,一趟都不用跑。

韓維康介紹說,目前,河北省所有市縣行政審批局均實現了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的政務服務管理模式,對審批服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真正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激發活力,“權力”變“服務”

“結合劃轉審批事項,我們對相關部門的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陳朝暉說,“切實加強相關工作的事中事後監管。”

在威縣市民服務中心,“一窗受理”實現了受理業務的全能化、綜合化。“這對受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熟悉工作流程和材料清單,一次性‘標準化’告知辦事群眾,還要注重精神狀態和服務態度。”蔣志華說,“通過審批制度改革,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審批’不是權力而是服務。”

威县 行政审批“全县通办 就近能办”

邢臺市編委辦調研員陳朝暉(右)正在和威縣審批局局長蔣志華交流推進審批改革的做法及經驗。 王林紅 攝

曾在環保部門負責審批工作的楊開軍告訴記者,過去,同一個部門,既負責審批,又負責勘查,容易導致“以批代管”現象,現在,審批與監管既相對分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配合,促進了監管工作的改進與提升。

在威縣,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全縣市場主體的增量相當於2014年之前歷史增量之和的1.5倍。

“總體來看,我省推進設立行政審批局改革整體進展比較順利,進一步理順了體制,精簡了機構,節約了運行成本,提升了行政效能,優化了服務水平,激發了市場活力。”韓維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