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古代那些皇帝们-三马同槽

《晋书》和《三国演义》里都提了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按照事后诸葛亮的机智,三马就是司马懿和司马昭、司马师三父子。《晋书》里说司马懿“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知道他不是善人,就仔细观察,发现司马懿回头看的时候只是扭头但是身子不动,“有狼顾相”。曹操又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食槽里,就对司马懿更加顾忌,告诫曹丕要提防他,然而曹丕没有听老爹的话,反而重用司马懿,最终导致司马父子权势益大,后来取代了曹魏。当然,这也是由于司马懿比较能装,在曹操、曹丕跟前谨言慎行、规规矩矩,让他们也找不到杀自己的借口。

司马懿也是属于少年聪慧的,他是家里的次子,和其他七个兄弟的字里都有个“达”字(司马懿字仲达),因此被世人称为司马八达。司马懿在22岁的时候,被推荐做官,当时实际掌权的是曹操,司马懿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屈节,就推说有风痹症拒绝出仕,后来曹操派人去看是真是假,司马懿做戏全套,假装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又过了几年,曹操任命自己当了丞相,再次强行命令司马懿入朝,否则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害怕之下就出仕辅佐曹操。司马懿也算是有些欺软怕硬的,曹洪有意和他结交,司马懿假装腿脚不好驻个拐杖,对其置之不理,曹洪就跑去告他的状,曹操召见他,司马懿赶紧扔掉拐杖去见曹操。

司马懿多智善谋,得到曹操的重视,多次随他攻伐蜀、吴,曹操死后,即位的曹丕对其更加信任,多次加封。曹丕率军出征时,就命司马懿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征战回都,又命司马懿负责征讨孙权的战事。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命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三人为曹叡辅政。

曹叡从公元226年至239年在位,司马懿被命率军抵御蜀国,在其带领下,诸葛亮集蜀国之力五伐中原也未能成功,最后操劳成疾而死。238年,司马懿又率兵攻打辽东的公孙度,大捷而归。次年,曹叡去世,由8岁的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芳即位之初,曹爽排挤司马懿,独揽大权,司马懿只能韬光隐晦,积蓄实力。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祭奠曹叡之际,发动兵变,一举达到了曹爽,此后又任命族亲心腹,架空了曹芳,掌控了曹魏大权。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由长子司马师继承了权位。

按照现代的说法,司马师是属于心大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前,将计划告诉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听了毫无惧意,吃睡如常,而司马昭担心的一整夜都没睡好。254年,曹芳当傀儡不爽,打算发动政变,事情败露后被司马师废除了帝位,立曹髦为帝。

公元255年,司马师因眼疾去世,曹髦本想趁此机会夺权,不料被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抢先一步,率大军进逼都城,无奈只好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权势又移交到司马昭手中。公元260年,忍无可忍的曹髦亲自率兵征伐司马昭,在乱战中被杀,司马昭另立了曹央为帝,彻底把曹魏的帝王变成了自己的傀儡。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等率军攻打蜀国,大胜,蜀国被灭。后来钟会被姜维说服想要自立为王,便诬陷邓艾父子,计谋被司马昭识破。司马昭带曹央亲自出征,钟会反叛失败,被下属所杀,邓艾父子也杀死。最初钟会攻蜀时,就有人提醒司马昭要防止他谋叛,司马昭早有对策,“灭蜀之后,中国将士,人自思归,蜀之遗黎,犹怀震恐,纵有异志,无能为也”,后来也果然如他所料。由于司马昭伐蜀的大功,曹央先是封他为晋公,后来又封为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央禅位,建立了晋国,史称西晋,其为晋武帝。

司马炎于265年至290年称帝,用了15年的时间消灭了东吴,统一了全国。西晋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公元280年至289年)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马同槽,从内部吞食了曹魏争权,于曹氏而言是谋朝篡位,但如果没有三马,曹丕、曹叡均短命,曹芳昏庸好色,曹髦或有热血但老辣不足,曹央更是也是年少无知,外有蜀、吴强敌,内有历经近百年战乱之苦的百姓黎民,曹魏争权多半可能也是凶多吉少。而且,司马懿249年高平陵事变掌权,到265年司马炎建西晋,历经16年,司马一家已经得到曹魏大臣的认可和支持,与曹操经营20余年、曹丕建魏一样,曹魏被西晋取代也是顺理成章。现代通常将魏晋想提,原因之一就是政权的平稳过渡,只是皇帝宝座上的人换了而已。

灭吴之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史书里记载,司马炎将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后宫数千人补充到自己的后宫中,嫔妃仅万人,由于喜欢的美女太多,常常为宠幸谁而犯愁,只好乘着羊车,车子走到哪里就算哪,因此很多妃子用拿竹叶插在门上,把盐汁洒在地上,用来吸引他的羊车。如此奢侈好色,作为开国皇帝,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皇帝奢侈,臣下们也不甘示弱。开国元勋之一的何曾喜好美食,苛求美味,每天吃饭就要用一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历史上有名的王凯、石崇斗富就是发生在司马炎执政时期。

王恺是司马炎的舅舅,家中非常有钱。石崇是开国元勋大司马石苞的儿子,据说他担任地方官时,抢劫来往的商客,以此致富。两人互相攀比,看谁的生活更奢侈。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司马炎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王恺很得意的拿给石凯,石崇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碎。王恺以为是石崇嫉妒,谁知石崇命人把他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每个都有三尺四尺高。

据《世说新语》等书上记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寔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以为是进了石崇的内室,连忙退出来,后来得知后不敢再进,只好跑到别的地方如厕。

司马炎篡魏建晋,有感当时曹魏宗亲被皇帝压制、势力弱小,无法反抗权臣专政,于是在称帝后大封诸王及功臣,这也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继任的太子晋惠帝司马衷只有九岁,然而生性鲁钝,更有人称其为白痴,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野心勃勃,与宗室夺权,引起各地势力反抗,最终导致了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而此时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少数民族趁乱起义,中国经历了短暂的统一后又陷入了战乱之中。

2018年9月3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