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铺就致富路

九月的雁门关外,天高云淡,朔风飕飕。被风吹翻叶子的白杨犹如盛开的玉兰,垂柳则象少女的秀发在秋风中舞来舞去。

黄花铺就致富路

以种植黄花(金针菜)为脱贫增收主导产业的大同市云州区老百姓仍然淘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已经收获的黄花已作加工,或烘干装箱,或灭菌装罐,产品已端上京、津、沪等大中城市的餐桌,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种植一亩黄花的增收计划已经完成,正常年景,盛产年份平均每亩增收5000左右,最高可达8000~10000元。云州区为全区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摆脱贫穷、实现富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规模化种植则是从2014年也就是向贫困宣战起始年开始的,实施黄花规模化种植,是区党委、区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制定的长远发展战略,也是在脱贫致富攻坚工作中实施产业优先、特色优先、优势优先的具体体现。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倾斜、机构上保证,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黄花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秋分季节,笔者随“三晋文人看云州”采风团遍访云州,所到之处无不为云州脱贫攻坚的产业定位所折服!一个人口不足20万,面积不足1500平方公里,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塞外小县,却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其经验值得贫困县深入思考和学习借鉴。

黄花铺就致富路

一是因地制宜选择脱贫产业。山西省有国家级贫困县35个,每个县都有每个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能不能发现并抓住这个产业,就得看当地县委、县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就得看当地的领导干部是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就得看干部的爱民情怀和政绩观念。这一点,云州做到了!云州区位于大同盆地火山沉积岩之上,桑干河从区中缓缓流过,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黄花,古诗词曾写道“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个金针就是忘忧草,就是黄花菜。老百姓基本都会种植,也有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为什么不顺其道而行之呢?云州区顺应潮流,实现脱贫!但在一些县仍在精准算帐、玩数字游戏甚至用赡养费兜底脱贫的当儿,大同市云州区已经走上了用黄花铺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人种一亩黄花菜,年均增收5000元!

二是财政支持全力推动实施。云州区为了实施这一强县富民的朝阳产业,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黄花办,来负责这一工作的推进。种一亩黄花,一般户区财政补助500元,贫困户补助1000元;为了规避种植风险,种一亩黄花政府补贴保费100元,等等。这都为黄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与护航的作用。支村两委干部、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带头人、劳动模范也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通过带头、带领和带动,大大促进了这一产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内即扩展到13万多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政府创造条件,人民实现致富,在塞北的国定贫困县又一次得到印证!

黄花铺就致富路

三是加工转化解决后顾之忧。黄花的保鲜时间很短,采摘后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腐败变质,为此区、区政府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上马加工转化设备,或烘干装箱,或做菜装罐,丰产季节还把各村各学校的公共场地规划成黄花晾晒场。并组织专业推销队伍赴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点。大同黄花以其质优、价宜、久煮不化、味道鲜美的优良品质而赢得市场的广泛赞誉!云州区在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同时,所属村集体经济也成功实现破零,得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黄花铺就致富路

秋风潇潇,秋阳高照。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农民丰收节的大喜日子里,三晋文人们漫步于已经收获黄花的种植基地上,一簇簇支撑黄花的枝秆象切了谷穗的谷草一样整齐地站立在地里,几株没有采净的黄花还在顽强地盛开着、摇曵着,给摆脱贫困的云州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山西省壶关县人大常委会

赵保忠

2018.9.23于返程车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