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阿克巴( 1542—1605年生卒, 1556—1605年在位),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三代君主,也是莫臥兒王朝最偉大的皇帝。不僅如此,阿克巴是印度歷史上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之後,最卓越、最有作為的開明君主,也是世界歷史上不可多得的、頗具遠見卓識和文韜武略的傑出政治家。阿克巴在位期間,不僅東征西討、南伐北攻,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印度,建立了統一的龐大帝國,而且以傑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和開明精神,實行了一系列改革,給數百年來戰火不熄的印度帶來了穩定與繁榮,開創了一個空前昌盛的輝煌時代,史稱“大治”,人們稱譽他為“阿克巴大帝”。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阿克巴是在父親的流亡生涯中出生的,歷經艱辛。胡馬雲當年在信德的不毛之地流浪期間,於 1542年年初,和哈米達·巴努貝加姆結婚。哈米達·巴努貝加姆是謝赫·阿利·安巴爾·賈伊尼的女兒。謝赫·阿利·安巴爾·賈伊尼曾經當過胡馬雲的弟弟欣達勒的導師。結婚不久,胡馬雲在信德呆不下去了,又流浪到阿爾科特。 1542年 11月 23日(一說 10月 15日),阿克巴在阿爾科特呱呱墜地。按照蒙古人的習慣,當第一個王子出生的時候,國王要把金銀珠寶分送群臣,以示慶賀。可是,這時的胡馬雲窮困潦倒,一無所有,他的口袋裡只有少許香料。他就把香料分給隨從,於是,馥郁的香氣立刻充溢在空氣之中。胡馬雲說道:“我希望當我的兒子做皇帝時,和香料一樣散播出香氣來,使它充滿天下。我給他起名叫阿克巴,意即‘偉大’,我希望我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阿克巴的童年是在東奔西走、顛簸漂泊中度過的。胡馬雲身遇不測去世時,阿克巴年僅 13歲。當時,阿克巴任旁遮普的省長,他父親的老戰友拜拉姆(一譯“培拉姆”或“白拉姆”)為他的保護人。當胡馬雲不測的死訊傳給阿克巴和拜拉姆後,阿克巴便在旁遮普小城蘭諾爾的一個花園內舉行了登基典禮。由於阿克巴年幼繼位,由拜拉姆攝政。拜拉姆任宰相攝政大臣,掌握帝國的實權。 1556—1560年,是所謂的“攝政時期”。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初登王位的阿克巴面臨著嚴峻的局勢。莫臥兒王朝的統治很不穩固。胡馬雲去世時,莫臥兒王朝所掌握的領土,實際上只有德里和阿格拉地區,其餘均在莫臥兒朝廷控制之外,大部分仍在阿富汗首領和蘇爾王朝留下來的幾個貴族手裡,這些貴族還想重掌王權。拉其普特人也在堅持鬥爭。西北邊境的坎大哈時時受著波斯人的威脅。此外,經過連年戰爭,很多省份一片荒蕪,北方已經兩年連續饑荒,政府經濟窘迫,帑藏虛竭。比所有這些困難更直接的威脅,來自一個印度教首領喜穆(一譯“黑姆”或“希穆”)。

喜穆出身於印度教第三種姓吠舍,是前蘇爾王朝貴族阿邊爾沙的將軍,是一個精明幹練、經驗豐富的政治家。這裡有必要簡要描述一下印度教種姓制的概貌。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歷史上,也曾存在過種姓制度,但就種姓制度之森嚴、影響之深廣、持續之久遠,以印度為最。印度教的種姓,把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並編造神話,說這四個等級分別是由神的嘴、臂、腿和腳變來的。《梨俱吠陀》經中唱道:當眾神分割普魯沙時,他們把他分割成多少份呢?他的嘴是什麼?他的胳臂是什麼?他的大腿和腳又叫什麼呢?婆羅門是他的嘴,他的胳臂成了拉加尼亞,他的大腿變成了吠舍,他的腳則變成首陀羅。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月亮從他的心中升起,從他的眼睛創造出太陽,從他的嘴創造了雷神與火神,從他的呼吸中產生了風。由於出生的部位不同,所以四個種姓地位有別,尊卑懸殊。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是祭司,主持宗教儀式,只有他們才懂宗教經典,這些經典靠口耳世代相傳,用嘴這一人體器官來形容婆羅門,既表明了其社會職能,又體現了其社會地位。第二等級是拉加尼亞,即通常所稱的剎帝利,是武士,他們經常要手執武器同異族、異部落作戰,因而對整個社會集團說來,他們像人體的左膀右臂一樣重要。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商業,他們必須勤奮地邁動雙腿,奔波勞苦,逐利遠近。

第四等級是首陀羅,被稱作“人中首陀羅,獸中馬,都是運載的工具”,只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而已,他們從事繁重的生產勞動,處在社會底層,猶如人體最下部的雙腳,支撐著整個社會的生存。除以上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即所謂的“不可接觸者”,又名“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被排除在社會之外,他們的工作是掃地、掃廁所、處理動物的屍體等。在農村只准他們居住村外,或某一指定區域,不能和其他種姓的人使用同一口井,無權進廟拜神等。各種姓之間在飲食方面有種種限制。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他們把食物分為三類,即水果、熟食和生食。水果類食物包括水果、牛奶、奶製品;熟食指用油或酥油炸的食物;生食指用開水煮熟的食物。一般來說,印度教徒只能吃本種姓或同級種姓或高於自己種姓的人做的生食,也可以吃低於自己種姓的人做的熟食。高級種姓的人不能從低級種姓的人手裡接受任何食物和飲料,但高級種姓的婆羅門做的生食或熟食其他種姓的人都可以吃,而首陀羅和賤民做的任何食物其他種姓的人都不能吃。婚姻方面也有嚴格規定。只許在同種姓內部通婚;允許“順婚”,禁止“逆婚”,即高級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級種姓的女子,但低級種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級種姓的女子。否則,高級種姓的人會被開除出種姓。

不僅如此,種姓制度對不同種姓之間一般的社會交往也是嚴格禁止的,因而種姓身份不同,即使住在同一個村子,也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各種姓有自己傳統的固定職業,而且這種職業也有高低貴賤之分,並世代相傳。凡是同宗教有關的職業,都認為是神聖而高貴的,由婆羅門擔任;凡是同髒東西有關的工作都認為是下賤的,如掃地、洗衣、理髮、屠宰、榨油、織布、染布、打魚、接生、當皮匠、當護士、當吹鼓手等,都由低級種姓的人來做。各種姓的職業一般固定不變。高級種姓的人限制和反對本種姓的人改行從事外種姓的職業。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例如孟加拉邦有位婆羅門種姓的學生,雖已畢業,但因找不著工作,只好開了個理髮店,結果婆羅門種姓的人群起而攻之。因此,在印度有一種怪現象:一個家境貧窮的婆羅門,即使被迫給別人當傭人、看孩子、做飯,也決不給人家打掃廁所,否則就認為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少主人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對其不掃廁所也給予原諒。種姓制度以純潔汙濁觀念為其依據。高級種姓生來純潔,低級種姓生來汙濁;低級種姓的汙濁可以通過食物和接觸傳染給高級種姓,使高級種姓受到汙染也成為汙濁之人。

在印度農村,生活在同一村子中的不同種姓的住處是分開的,各種姓有各自的居住區域,如婆羅門住在村頭,賤民就要住在村尾,兩者之間隔開一段距離,賤民不準進入婆羅門的住宅,婆羅門也不會經過賤民居住的地段,否則,可能遭到牛糞尿的襲擊。高級種姓如不慎吃了低級種姓的食物,接觸了低級種姓的身體,都被認為受了汙染,因而必須舉行某種儀式來清除這種汙染,通常以喝牛尿作為解除汙染的方式。印度佛教故事裡曾談到,一個婆羅門吃了賤民的食品,非常悔恨,認為這件事與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稱,悲痛至極,走入森林抑鬱而死。在印度一些地區,甚至連賤民的影子、足跡也可能給其他種姓造成汙染,如印度西部的普納城,賤民在上午 9時以前、下午 3時以後,不準進城,因為那時太陽投射在人身上的影子太長,容易觸及婆羅門。

莫臥兒帝國9:嶄露頭角的阿克巴大帝與印度種姓制度!

賤民見了婆羅門,必須老遠地匍匐在路旁,讓婆羅門先過,賤民還須隨身攜帶瓦罐與掃帚,瓦罐吊在脖子上,用以吐痰;掃帚用來掃地,以免玷汙自己走過的路面。純潔汙濁的觀念不僅存在於婆羅門和賤民之間,也存在於婆羅門和非婆羅門之間、非婆羅門與賤民之間,甚至賤民內部也存在這種觀念,並以此作為劃分等級高低的標準,各種姓都比自己種姓身份低的人為汙濁之人。

以上是印度教種姓制度的基本特徵,下面言歸正傳。出身吠舍種姓的印度教首領喜穆,在胡馬雲去世後,起兵反叛,很快攻佔了阿格拉和德里,控制了從瓜廖爾到薩特累季河的領土。喜穆在德里建立王朝,號稱“超日王”。可見,阿克巴即位之初面臨的局勢,是非常嚴峻的。他的世襲遺產是朝不保夕的,他建立一個帝國的任務確實非常艱鉅。正如史密斯在《牛津印度史》書中寫的那樣:阿克巴必須證明他自己勝過各個圖謀王位的競爭者,至少要奪回他父親失去的領土,才能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在事實上成為帕德沙,即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