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提起富有中國特色的汽車文化,加長、特供絕對能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最近幾年風頭正盛,將小型SUV加長至緊湊型SUV這種操作也屢見不鮮,這時候懂哥就想到了一個問題:這股風氣究竟是誰帶來的?

汽車加長鼻祖竟然是國產品牌?

其實要真正嚴格說起來,紅旗才是玩加長車的鼻祖,在上世紀80年代,紅旗因為成本高、產量低而被迫停產,並且大量外來的進口車輛進一步打壓了紅旗的復甦,於是在進入90年代後,紅旗便基於奧迪100打造了多款加長車型。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所限,加長方式非常簡單粗暴,基本上就是加長B柱,而加長的這一段講究的話可以用窗戶來美化,當然更多的是直接延長實心的B柱,美觀倒是談不上,但後排空間的確增加了不少,畢竟當時有車就了不起了,誰還會在意這些?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當然除了加長B柱這種方法外,紅旗還參考了當時的奧迪V8L quattro的設計,基於奧迪200打造出了CA7247L,這種加長C柱的方式看上去就順眼多了,大面積的後排玻璃完全沒有違和感,外觀上還真有幾分奧迪的影子。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這些車在當時基本沒啥銷量,不過在進入20世紀後,紅旗還推出了一款基於林肯城市打造的禮賓車,不過仍然是採用了B柱加長的方式,雖然後來推出了和原版一樣採用後門加長的旗艦車型,但高昂的價格基本上無人問津,我們恐怕也只能在某些婚慶市場見到它的蹤跡了。

廉價車也玩加長!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與高高在上的紅旗不同,當時人們對於廉價的夏利更加熟悉,並且在90年代末期它也推出了加長版車型,但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夏利同樣也採用了B柱加長的方式,雖然提升了後排空間,但是中間多出來的那一段怎麼看都不協調,尤其兩廂版的看上去就更加怪異了。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無獨有偶,同時期除了夏利外,富康作為“老三樣”相信是不少人童年的回憶,雖然前期上市後大獲成功,但後排空間過小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於是在進入到21世紀後,富康立馬推出了加長版的三廂車,雖然仍然採用了B柱加長的方式,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家族旗艦。

合資品牌將其發揚光大

國人對加長軸距真正有了深刻認知則來自於初代的國產A6,當時1999年下線的它和海外原版相比軸距增加了90mm,只是命名並沒有改變。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當然國產版本採用了更加高級的方法,與之前相比直接選擇拉長後門,這樣一來不僅更加美觀,修長的車身也不會破壞整體比例,當然這還不是重點,這一代的A6幾乎在國人心中等同於“官車”,為自身口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不過由於A6的定位較高,許多人知道但沒有親身體驗過,而有了A6的成功經驗,上海大眾在2000年推出了長軸距版的帕薩特B5,並且喪心病狂的將軸距增加了100mm,好在加長後車身依然協調,反而更加熱賣。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你方唱罷我登場,此時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凱迪拉克也坐不住了,推出了基於STS打造出了一款加長軸距的中國特供車SLS賽威,此後又以進口的方式引進了ATS,國產後的長軸距版則是我們現在熟悉的ATS-L。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而日系這邊,像英菲尼迪就推出了長軸距版的Q50L,而謳歌則推出了長軸距版的TLX-L,它們倆也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加長並不是萬能的,銷量是一個比一個差,這一點還得多向大眾學學。

雖說目前加長軸距已非常常見,但真正將這一殺器發揮作用併發揚光大的,則當屬幾個德系品牌無疑了。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除了奧迪外,BBA中的寶馬和奔馳同樣深諳加長之道,國產版的寶馬5系、3系、X1都有加長版本,並且還有特供的三廂1系,而奔馳的C級、E級、GLC同樣也有長軸距版,此外三廂A級也即將問世,什麼叫本土化?這就是本土化!

加長、特供屢見不鮮,但鼻祖竟然是這個國產品牌?

至於大眾更加得心應手,此前上市的T-Roc在國外本來只是個小型SUV,但國產加長後直接躋身為緊湊型SUV,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其它諸如朗逸、輝昂等特供車型更是常見,沒辦法,消費者就認這個車標,畢竟大眾比較高級嘛。

為何車企熱衷推加長車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適應國情,現階段雖然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巨大,但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輛車,所以只有更大的空間才能滿足更多的需求,實用才是第一訴求,相信在座的各位讀者也深有體會,尤其是遇上逢年過節,沒有一輛大車真的夠嗆,至於操控樂趣什麼的完全不需要。

相信在接下來還將會有更多的車企加入這一戰場,我們也拭目以待吧。

你支持加長車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