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 收下這份「上橋指南」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大橋橫跨伶仃洋,連接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在建造上的難度實在是我難以想象的,但可以想象到的是在交通規劃上的複雜情況。內地珠海是左舵,往來靠右行駛,而港澳則是右舵,往來靠左行駛。如何在三峽兩岸的過路口設計合理的變道路線,對於交通規劃部門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雖然大橋修好了,但關於自駕大橋和港珠澳三地具體通行規定你有了解嗎?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港珠澳大橋於24日正式通車。

一、跨海大橋的收費系統

經常開車的朋友肯定有過在高峰時段通向高速收費站時的悲慘回憶(尤其是沒有ETC的車輛),總要耐心得等待排隊收費。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如果把收費站放在港珠澳大橋上,光是想想就很麻煩:大家的車牌不同、行駛規則不同、繳費系統也不同,三個不同體制的交通管制區域匯聚到一起,再加上海關、邊檢等等問題,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通行呢?

1、收費站能識別三地不同制式的車牌

港珠澳整座大橋只在珠澳口岸與九洲航道橋交接處設立了一個主線收費站,收費站雙向共有20條匝道。所有車道都能供識別三種不同制式的車牌,是世界首創的兼容不同制式的收費模式,並且平均識別時間僅需0.3s。

2、跨海大橋收費價格

在收費方面上,港珠澳大橋收費站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確定為:小型客車(私家車、出租車)150元/車次,大型客車(過境巴士)200元/車次,穿梭巴士300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貨櫃車115元/車次。

價格合理了,那之後就是要如何識別車輛進行收費。眾所周知,港珠澳三地除了車牌制式不一樣以外,車輛註冊過的電子標籤也不盡相同。為了兼容三地的車輛標準和系統,港珠澳大橋的收費站採用了基於5.8G和2.45G兩套電子標籤的集成單車道ETC收費技術,統一安裝了兩套ETC天線,設計非常複雜。

尤其是收費站地面上的五個感應區域,更是智能交通的典範:

(1)在距離收費站大約25米處,進站車輛首先進入第一個光柵感應區。通過地下感應線圈和地面兩側的紅外線感知後,車牌掃描系統和快易通掃描系統自動工作,完成識別。

(2)如果車輛屬於港澳車輛,系統會自動識別、收費並升起匝道攔杆。同時,攔杆旁邊的信息牌顯示出車牌、金額、車型以及“快易通交易成功”的信息。如果車輛不是港澳車牌,匝道攔杆仍然關閉。

(3)車輛進入第二感應區,重複掃描車牌和電子標籤。如果車輛屬於大陸車輛,此時則系統自動識別和收費,升起匝道攔杆,信息牌也會顯示相應信息。如果車輛既不屬於港澳車輛也不屬於大陸車輛,則匝道攔杆仍然關閉。

(4)車輛前進至第三感應區,感應系統提醒收費員開始人工收費。隨後,車輛進入第四感應區,開始人工繳費,通過匝道。

(5)經過第五感應區,欄杆自動下降關閉。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珠港澳大橋海底隧道入口

在經過這五個區域後,內地的ETC車輛和香港的快易通可在橋上自動扣費。而人工收費部分,現金繳費需使用人民幣,非現金結算以人民幣計價。同時收費站也支持使用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方式付款,收費標準以人民幣為基準,港澳兩地按照扣費時的匯率實時換算。

二、大橋自駕注意

1、通經港珠澳大橋的車輛,必須根據目的地購買兩地或三地的法定汽車保險

粵港、粵澳兩地牌車按照現行的機動車保險及理賠制度執行。經大橋來往粵港的車輛須購買香港及內地的法定汽車保險。經大橋來往港澳的車輛,車主須為車輛購買香港、澳門及內地的法定汽車保險。旅客在通過大橋前,必須根據自己的目的地,事先購買兩地或三地的法定汽車保險。

2、往來汽車牌照不用搖號、不用排隊,因為目前的配額已經發完了…

在私家車方面,在大橋開通前發出的內地私家車配額約為1000個,目前已經全部發放完畢。此外,粵港政府也會在稍後適當時間宣佈允許目前持有配額使用其他口岸的粵港兩地牌跨境私家車,免手續試用大橋的細節安排。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珠海公路口岸

3、和普通高速規範類似

港珠澳大橋上的

最高時速為100km/h,大車限速80km/h。大橋為24小時全天開放通行,三地口岸也為24小時開放通關。

港珠澳大橋主橋場29.6km,橋上沒有服務區。但在港珠澳大橋各口岸都有停車場可供車輛臨時停靠,口岸有洗手間、商鋪等便民設施。另外主橋還連接著東西兩個人工島,其中西人工島主要承擔運營管理維護及監控等功能,而東人工島則預留了旅遊觀光功能。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

4、如何更換左右舵行車方式

大橋主體工程採用內地右側通行規則,司機抵達或離開香港或澳門口岸後,可根據行車指示牌,按照標誌行駛調整行車方式,車輛可完成左右側交通轉換。

具體來說,港珠澳大橋香港與澳門接線將跟從內地採用“右上左落”的行車安排,其具體的設計是在大橋靠香港和澳門那頭,在車輛下橋時通過立交橋自然而然的轉換了車道方向,將從右行改到左行的方式。

港珠澳大桥通车 收下这份“上桥指南”

而在上橋時,也是通過立交轉換行車方式,可以說是十分巧妙的解決了兩地駕駛車輛行駛的走向問題,轉換方式可以說非常機智。

編輯點評:無論是在建造難度上還是收費模式上,港珠澳大橋都是以全球獨一無二的面貌呈現的。三地的通行時間從過去的三個小時縮短成現在的三十分鐘,這些快捷有效的通行成果都是來源於中國工程師們的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