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爲了給二弟報仇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抓住並殺害。劉備知道了,作為大哥,他要為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率大軍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

當時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實力最強的還是魏國。劉備真的就像演義裡講的,攻打東吳,只是單純的為關羽報仇麼。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當劉備決定發兵攻打東吳時,蜀國不少臣子建議劉備不應攻打吳國,仍應堅持孫劉聯盟。老將趙雲,就是反對的代表。趙雲諫言劉備:“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

但是劉備不顧反對,仍然堅持發兵攻打吳國。因為劉備攻吳,並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關羽丟了荊州,在劉備手下的荊州派系自然不甘心,荊州派系是劉備集團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了保證內部的穩定,攻吳是必要的。而且劉備攻吳時,東吳掌握荊州不過一年多的時間,根基還不穩固,奪回荊州也未嘗不可。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雖然攻打吳國是個冒險的策略,但是比起攻打魏國,那就是個不錯的戰略。魏國根基深,實力強,打魏國不是一時就能打勝的。要是能奪回荊州,對於劉備集團來講,意義更大。

劉備丟了荊州,只有個益州,劉備只靠個益州,是打不下天下的。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就提出了荊州的重要性,荊州可以和益州互相救援。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劉備稱帝時已經61歲,壯士暮年,更要抓緊時間恢復漢室。東吳沒了周瑜、魯肅,知名大將也去世了不少,比起魏國,東吳是比較弱的對手。所以劉備才會選擇攻打吳國。

可惜劉備輕視了陸遜,夷陵之戰慘敗。要是劉備攻吳成功了,歷史可就真的改寫了。

關羽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斬六將, 為什麼有人卻說他是個路痴

古代的“打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叫“打尖”

諸葛亮行軍打仗, 為啥坐輪車, 不肯騎馬

武松、張順、宋江為什麼不肯騎馬, 是沒錢買不起麼

小喬喜歡諸葛亮, 是真的麼, 這事周瑜知道能同意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