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九·一八事变之后,数十万东北军离开故乡入关,成为转战各地的“流浪儿”。被迫接受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整编,尤其是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遭到软禁,数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各个对立的派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火并,也就是著名的“二二事件”。作为原本中国最强军事力量之一的东北军,此时已经分崩离析,不得不面临各方势力的拆解。很多名将和军事家或被杀掉,或被排挤,37年3月剩下的东北军整编成六个军,然后分往各地,那么这六个军和他们的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呢?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1、第49军军长刘多荃,辽宁凤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整编后率49军调往河南南阳,抗战爆发后前往津浦铁路天津静海段阻击日军,遭遇日军精锐的第十师团,伤亡惨重。还没来得及休整就马上南下增援上海淞沪会战,在那场惨烈的战役中,所部105师伤亡过半,所辖109师阻击日军两昼夜,四个团长阵亡三个,士兵几乎全部牺牲。大撤退之后,这支军队的建制已经很难修复,只能不断编入其他集团军当附庸,之后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到了1940年,第49军下面的两个师也被拆解,第二年刘多荃被调往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军权了。解放战争中老蒋为了拉拢东北军的将领,给他安排了一个热河省主席的闲职,但是刘多荃并没有参加内战的心思,48年就跑去了香港,解放前夕通电起义。后来终于回到了东北辽宁老家,积极参加政协会议,为东北老百姓做了些实事,1985年在北京病逝。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2、第51军军长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北洋老军校毕业,东北军核心将领,少帅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之一。整编后率51军调往淮阴,抗战爆发后前往山东担任海防任务,后来调到蚌埠阻击日军。撤退后第二年参加徐州会战,在台儿庄一线阵地,与日军精锐的第13师团激战整整10天,战况极为惨烈,大多士兵牺牲。后来又参加武汉会战,又与日军多次激战,沉重打击了日寇。残部被调往山东南部,建立敌后根据地,而此时于学忠也被免去了军长职务。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之后的于学忠一直在山东领导敌后游击队,与八路军合作打击日军,是津浦铁路沿线日军最痛恨的中国将领之一。抗战胜利前夕又被调往国民政府担任闲职,基本上也被削去了军权,解放战争后期老蒋想带他一起去台湾,但是被他拒绝了。解放后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是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一届人大代表,1964年病逝,到死的那一刻,都在盼望着少帅能够被释放的那一天。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3、第53军军长万福麟,吉林农安人,土匪出身,后加东北军。第53军整编后掺入了西北军的一个师,抗战爆发后开赴平汉铁路阻击日军,损失惨重。万福麟不得不率领的残部撤到太行山区,竟然暂时归朱德总司令指挥,后来就在山西一带打游击。从此这个军的命运就比较坎坷,不断的更换编制,随着其他集团军转战山西、河南、湖北,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到了1940年这支军队早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东北军了,沦为中央军的附庸,不断被稀释、混杂。1943年第53军被编入中央军入缅甸参加远征军,而万福麟则早就在39年被调往重庆国民政府担任闲职。抗战胜利后万福麟终于回到东北老家,但是没过几个月东北就解放了,后来他就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1951年就病死了。不过他的儿子万国权则留在了大陆当公务员,后来创业成为很有名气的企业家。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4、第57军军长缪澄流,辽宁开原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此人十分善于权谋和钻营,“二二事件”的主角之一,但第57军却是一支非常强悍的抗日武装,不折不扣的抗战铁军,由此可见李云龙的“亮剑理论”并不是万试万灵。抗战爆发后57军从河南赶赴上海参加从沪会战,在江阴要塞阻击战中阻挡精锐的日军第13师团,此时的国军大部都已撤离,只留下东北军、滇军、粤军、黔军等“杂牌军”,而57军便是主力。在国军全面溃退的情况下,57军此战竟然能和日军打成一比一的伤亡比例。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当然如此漂亮的战绩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从江阴撤退的57军继续参加南京保卫战,在阻击日军艰难的战斗中,112师全军覆没,副师长与日军肉搏壮烈殉国。另一个111师在长江南岸继续阻击日军,用极为重大的伤亡阻挡了日军进攻的步伐。此战之后的57军已经没有什么建制可言了,只能作为游击队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直到1941年不得不撤销番号。而缪澄流则被调到国民政府担任闲职,1940年甚至还因为与日本人勾勾搭搭有想当汉奸的迹象而被逮捕审查,释放后辗转各地担任文职,解放前随蒋介石去了台湾,1990年在台北病逝。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5、第67军军长吴克仁,吉林宁安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是东北军当中最热血的将军、最热血的军队。67军原军长是名将王以哲,被害后换成了吴克仁,抗战爆发后67军从安徽调往津浦铁路阻击日军,然后又南下参加淞沪会战。在上海苏州河与日军展开惨烈的激战,给日军给予沉痛的打击,最终这支热血的军队所辖两个师几乎全部打光,旅团以下几乎所有军官全部阵亡,军长吴克仁、参谋长吴桐岗壮烈殉国。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此战之后第67军因为伤亡实在太大,没有也无必要补充兵源,所以连番号都被撤销了。按理说这样一支军队怎么着也算是可歌可泣了吧,可是会战结束后有人污蔑吴克仁率部投敌,英勇牺牲的吴克仁不明不白落了个汉奸的骂名,直到四十年后在台湾才被平反。年逾花甲的少帅张学良亲笔为他题写了碑文。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六大军长,都是怎样的结局?


6、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广西容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原来是东北骑兵军,抗战爆发后何柱国率领这支可能是中国最强的骑兵开赴山西与日军激战,参加晋北战役和沂口战役,随后配合八路军转战华北各地,组织游击战。1941年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但是他跟延安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被国民政府排挤,抗战胜利后突然失明,处于半隐退状态。解放后拒绝去台湾,留在大陆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1985年病逝于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