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面板产能过剩,2019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压力或有所纾解

面板产能过剩,全球面板产能持续增长

对于首次挤下乐金显示器(LGD)夺得上半年面板出货龙头的京东方来说,也有自己的烦恼。据京东方此前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其扣非净利润为9.79亿元,下滑超七成。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上,京东方市值在8个月内蒸发了800多亿元,股价跌幅超过40%。曾经作为资本市场宠儿的京东方,在2018年年初时市值一度达到了2000亿元,而截至9月12日收盘,其股价为3.23元,总市值仅剩1127亿元。

市值下降总与业绩息息相关,面对业绩与市值的双双下降,京东方给出的解释是显示器市场整体增长低于预期,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一路下行所致。目前,五大主流市场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增长空间有限。


LCD面板产能过剩,2019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压力或有所纾解


由此可见,面板产能实际是过剩的。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面板产能依然在持续增长当中,至少在今明两年,依然会有不少产线投入到实际生产中。

据WitsView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方的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31.4%,首次超过面板巨头LGD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供应商。而京东方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它去年底投产的10.5代线有关,这条生产线到今年二季度达到了预期产能,令其大尺寸电视面板产能环比增长近四倍,最终助京东方在今年上半年击败LGD。据悉,京东方第二条10.5代线也正在加紧建设当中,这将进一步提升其面板产能优势。

与此同时,国内第二大面板供应商华星光电也正加紧建设其首条11代线,预计明年投产,其第二条11代线也已规划建设。在收购夏普之后,中国台湾的鸿海也拥有了夏普的一条10代面板生产线,当下也正在中国广州建设一条10.5代线。目前,多个面板生产企业同时建设先进的10.5/11代线,无疑将加剧面板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必将导致业界担忧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面板价格下降的局面延续,甚至进一步恶化,明后年液晶面板很可能还会处于一个投产量的高峰期。

除液晶面板本身的产能过剩外,OLED在多个领域对LCD面板的取代,也是加剧LCD面板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近日,据韩媒报道,LGD总部出现了一幕高管当着千名员工的面,带着护目镜狂砸LCD面板的情景。据称,该高管在现场表明其转型OLED工厂的决心,从中也可看出LGD对OLED技术的无比看好。面对先进厂商的转型及市场对OLED需求的增长,京东方也在对OLED布局。去年底,其第一条针对智能手机等领域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已投产,其第二条中小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也在快速建设当中,第二条10.5代线也为电视用OLED面板进行了技术储备。

韩国面板厂2019年将再启动产能转换,三星计划把1—2座8.5代面板厂转作量子点QD-OLED电视面板,LGD则是规划2019、2020年每年把一座8.5代厂转作OLED电视面板。由于产能转换需时半年以上,可望纾解2019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压力。

市调单位IHS Markit预估,若8.5代产能减少,供过于求比率降至10%,43吋、55吋面板还有转单效应,台湾面板厂可望松一口气。

10月份电视面板又翻转,因为拉货旺季接近尾声,再加上京东方10.5代厂投片量增加,市场供过于求压力大,32吋、65吋电视面板价格率先下跌,其他像是49吋/50吋面板价格也松动。第四季到2019年第一季面板跌势难止。

在大陆面板厂新世代产能大军压境之下,未来LCD面板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电视面板恐怕难以获利。近期市场传出,韩国面板厂正在研拟产能转换计划,三星2019年计划把1——2座8.5代面板厂转作QD-OLED电视面板,全力拓展高阶电视面板市场。目前OLED电视面板龙头LGD,则是规划2019、2020年每年把一座8.5代厂转作OLED电视面板,稳固OLED电视面板的龙头地位。

IHS Markit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京东方10.5代厂在今年第一季末正式投片量产,随着良率逐步提升,产能持续放大,目前投片量已达到7万片,预期到今年底投片量还会增加到9万片。2019年大陆的8.6代厂生产线都还会持续扩量,而且华星光电的11代厂也将在第一季投产,2019年进入新产能投产高峰期,预估供过于求的比率高达20%。

产能转换需要停线、调整设备,从停线到重新投产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等于是少了两座8.5代厂的产能。如此一来,估计2019年面板供过于求的比率将缩减到10%上下的水准。目前韩国8.5代厂主要用来生产43吋、55吋、65吋电视面板和一些监视器面板,少了这些产能,预期43吋、55吋面板短期可能出现缺货的状况。对于台湾面板厂来说,2019年供过于求的压力大减,而且43吋、55吋面板可能有转单效应,可以大大松一口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