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我們為什麼要喜歡喝茶呢?

梁實秋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茶乃開門七件事之一,是人生活的必需品。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一、健康

傳說神農嘗百草,遇毒因茶而解。

茶,除了明目、使人精力充沛、消脂瘦身外,更有防治壞血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防輻射,甚至抗癌的功效。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二、身心愉悅

一天的辛苦工作後,靜靜坐下喝一盞茶,從香氣到水感,茶由內而外的按摩你緊繃的神經。身心因此而愉悅。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三、審美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找一處依山傍水之所,親手佈置一個茶席。

構圖、擺件、插花搭配……從飽滿的幹茶到杯中舞蹈的嫩葉,從舉手投足的從容到細品佳茗的優雅,於精緻器物中,感受藝術的薰陶。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四、心境

喝茶讓人心境平和,不焦不躁。

當你的精神力專注於美好,你才能更容易發現細微之處的美好。閉眼聞茶香,慢啜細飲輕呷,於快節奏的生活中感受一份從容灑脫。

一片嫩葉,經過熱火的炙烤、粉身碎骨的折磨之後,百鍊成茶,才有了淡淡的清香。

這不就如同人生一般,萬般磨礪千般苦。只有歷經了歲月的洗禮之後,才擁有了納萬物的寬廣、無欲則剛的超然、心平如水的豁達。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五、美好品德

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

“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

後來,陸羽提出了:“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說的是人應該具備樸素、勤儉的美德,而這些美德歸根結底,是一種自律的結果。因此,人應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

陸羽在《茶經》中,極力提倡“煮茶”的品飲方式,就是希望人們去感悟茶內斂淡泊的特性,獲得一種對自律的道德自覺,使飲茶者均成為“精行儉德之人”。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