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相互保”9天破千万人,它会不会像余额宝那样,颠覆保险行业?

new2js


支付宝的“相互保”,可以认为是支付宝对保险产品的一种大胆尝试、大胆探索,而从9天破千万人的参与度来看,受欢迎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受此影响,因其准入门槛不高,有利于普通人,或经济能力不强的人参与其中,还是造福了不少的群体。但是,因相互保的保额不高、虽然门槛很低,但因涉及到费用分摊,几个月下来,仍可能会牵涉到一笔费用,虽然是小数目,但长期下来还是需要好好盘算一下。此外,在实际情况下,相互保有着商业保险的部分作用,但未必可以取代商业保险,尤其是重疾险,而费用摊分模式以及参与者众多,难免会存在浑水摸鱼者,且保额不是特别高,对部分有需求的人群来说,还是不足以满足相应的需求的。


郭施亮


余额宝颠覆的是银行的活期存款,让大家的活期存款也能享受到接近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如今的“相互保”,肯定谈不上颠覆整个保险行业,但它可能颠覆保险行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险种——重疾险。


这些年重疾险是保险公司重点发力的业务。2010年~2016年,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042.5亿元,增长超过480%,而健康险当中,又有九成左右是重疾险。


“相互保”瞄准的就是重疾保障,相比保险公司卖的重疾险,“相互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们都知道,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成本(比如真正的赔付、税费等等),保险公司的利润,保险经纪人的佣金。“相互保”只有10%的管理费,没有保险公司的利润+保险经纪人的佣金这两部分,理论上是可以为投保人节约很多资金的。


二是,“相互保”是实际花了多少钱赔多少钱,真正做到了“零浪费”,而保险公司交的保费是固定的,不管你有没有生病,都得交下去。


三是,“相互保”进入和退出都很灵活,保险公司想要买保险,流程比较长;如果要退出就更麻烦,之前投入的保费只有部分能收回来。


毫无疑问,相互保这种模式会抢走保险公司很大一部分重疾险的生意。试想一下,如果相互保最终人数突破5000万,那么就是保险公司少了这5000万人的生意。


但是对小孩儿来说,仍然是现有重疾险划算,因为现有重疾险对小孩收取的保费是比较低的,而且保障的额度和期限都更长;对中年人来说,相互保只有10万的保障额度,显得并不是太充足。


孔方财经


相互保是个好东西,颠覆了一般人的认知。

加入相互保的人,都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懂得当风险来临时需要转移。

仅有相互保,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四十周岁前岀险,获得三十万的保障;

四十周岁至五十九周岁岀险,获得十万的保障;

六十周岁或以上岀险,没有保障。

自己评估,我将会在哪一年岀险?

四十多岁了,只有十万的保障,有点低了,多买一份吧,怎么保险公司要我这么多的钱呢?还是马云实在;

五十多岁了,马云保不了我几年了,我还应该不应该再买一份其它保险公司的保险呢?买!什么,不卖给我?除非体检完没事才准买?你有病吗?没事我买什么重疾险?

相互保不好吗?好,当然好啦!只不过有局限而已。

在配备了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的基础上,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岀发,加入相互保还是挺好的。


赖可儒13827574770


“相互宝”这种模式早在2016年,胡兄就曾接触。那时候,恰逢在重庆参加微信公开课大会,认识了一些做互联网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位妹子,正在做一款新产品就是大病互助的公众号平台。


这种模式如下:每个人支付至少10块钱,就可以参会,当然还有20、30等不同金额,额度越大,享受的保额就越大;若日后其中一名参保人员生重疾,就可以从参保总额中,获得一定补偿。当然作为参保人员,在首次支付金额,如10元,被某患病者消耗掉,有义务再补充10元,以确保资金池不枯竭。


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就是让每个人交付小额金额,替远在他方陌生人(参保人员兼患者双重身份)付费;日后这个金额就是一个自己资金池,一旦金额被耗尽,有义务补足;这就是集齐全国人民力量,支援他人,一旦自己也患病,也将获得类似的支援。


这种类型公司,在那段时间,冒出了很多。初听起来,确实感觉这种模式厉害,以前总幻想,若全国人每人给我1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今天就被别人整出来了。


但细细想来,却存在一个最大BUG:如何确保你不是圈钱?资金安全性谁来保障?这只有背景、有实力公司有希望干成,最好有国家的力量在里面。


正是源于此疑问,我对这些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公司不感冒,甚至还对朋友圈一些朋友转发相关链接,进行劝解。


这样又过了两年,以前类似公司,已经销声匿迹,当年认识互联网朋友,也早没有联系,直到上月清理关注的公众号,才发现之前她所做的那个平台早在2017年就改名,成为一家销售化妆品平台。


今天,阿里又开始推出“相互保”,基本和以前模式差不多,无非就是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可以0元加入,更重要是阿里,相比之前那些小公司,确是巨无霸。


此外,腾讯也推出一款微保互联网产品,真心期望他们能够成功,以互联网思维,作为一条鲢鱼,搅动传统保险市场,让生病不再是噩梦,那才是国家之幸,人们之福!


胡兄财观


支付宝“相互保”9天破千万人之说有一点夸张,它能不能颠覆保险行业还有待观察。估计困难重重,否则保险公司都要倒闭,“银-保-监-会”不会听之任之。

最近支付宝推出了一款重大疾病保障产品相互保。只要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可以0元加入,先享受100种大病保障。他人生病时,再参与费用分摊;保户自己生病时,也有众人帮忙,一次性领取10万或30万的保障金。

然而,“ 互相保”只能是一个时尚,实际意义不大。 因为支付宝只是一个网络账户,没有任何担保,网站登不上了,账户里的一切也就受到限制。如果数据丢了,也没有实体门店的售后给你找回。所以支付宝成不了银行,“ 互相保”自然也成不了保险公司。

因为“互相保 ”的人数上限目前也是未知的,后面能否有足够资金兑付也是未知的,支付宝的这个活动并没有详细计算。但是仅仅提供一个通道,就赚取10%佣金。这样的钱来得太快,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对其兑付赔付能力表示怀疑。

传统保险公司的每个险种都计算过,基本能保证赔付,不会出现无法理赔的现象,而支付宝的“互相保 ”,是没有这种数据的,因为上不封顶,所以最多只能算保险业的补充。

蚂蚁金服前期推出的“好医保住院保险”,由在香港上市的

众安保险承办。流程基本参照正规保险公司的规则,倒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新朋友,感谢老朋友!


陆燕青


我认为不会,只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首先,我并不同你你所说的“颠覆”,也别拿余额宝做为先例,连马云都只是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虽然到现在这句话的出处时间地点我都没找到),从来也没说过颠覆,而且余额宝也没有颠覆谁,余额宝只是一种货币基金管理方式,推出于2013年6月,而银行很快就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比如中国银行2014年2月推出中银活期宝,从功能等方面几乎没什么区别,差的仅仅是消费功能,你能说支付宝颠覆了谁?我认为说引领金融科技潮流比较准确。

其次,在我另一个问答里我开玩笑说,借钱不稀奇,但如果有人能做到能向1000万人每人借100元,可能只有马云能做到,这不就是支付宝或者余额宝吗,同样道理,支付宝“相互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远了说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互保方式,10个人每人出10块钱,谁家有事急用钱从这里出一部分;近了说“水滴筹”这样的平台比它早出现好几年,大家出钱(捐款集资)帮助解决医疗费用。但是支付宝“相互保凭借着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更准确说支付宝这个大平台,有马云这样的公信力、号召力超强的大佬的背书加持,才会有如此的规模,引起如此的关注,每人每次平摊的少。

最后,为什么我说是一种补充呢?因为第一他对于没有大病保险的人是个福音,不需要缴费很多年也不需要很多钱就能得到几十万的保障;第二,提供的额度未必够用,根据说明,初次确诊疾病不满40周岁的才可以领取30万元保障金,40-59周岁只能领取10万元保证金,到了60周岁以上就退出互保了,无法领到保障金,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第三,现在的大病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最高30万的可能真不太够,而且这不含住院等费用,就连支付宝也认识到这一点,配合“相互保”的,还有“好医保”,就是投保了“相互保”还有个升级计划,所谓黄金搭档、全面保障。

当然,支付宝“相互保”的出现对于我们老百姓尤其是缺乏必要医疗保障的人是个福音,支持马云,感谢马云,希望他能再接再厉,继续推出造福老百姓的项目。


鑫财经


刚才才看到某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500亿而赔付230亿,其中有大部分因为全民看不懂的复杂条款拒绝赔付的,所以完全不得民心让人反感。而相互保性质完全不同于传统保险,虽然要收管理费但是省却了巨大的代理费,所以如果要赔付230亿的话收取的保费会远远远远远远低于4500亿,这会让曾经买保险的人觉得十公不划算而退保或者终止续保。然后相互保没有必要故意设置那么多的坑爹条款来拒绝赔付,会让更多的人得到保障

所以,会不会颠覆是一目了然的事

当然了,利益牵扯太大,最终会不会因为动了别人的大蛋糕而发生变化就不好说了


物似人非73403251


支付宝的相互保产品是由芝麻信用,蚂蚁保险和信美相互等合作的一款保险产品,加入成为会员之后,每个月有会员生病了,所需要的费用就是由大家一起平摊,每个人都会被扣费。

这样的保险有自己的好处,好在创新的意义比较大,是一种新的模式,也实现了相互帮助的理念,但是也有自己的坏处,那就是可能运营和管理不成熟,可能会发生一些未知或者难以预测的事件对于相互保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终止这样的保险。


目前已经有1166万的人加入了这个相互保,而且支付宝也是在支付宝里面不遗余力地推广,我估计相互保的会员数量可以达到4千万左右。这么庞大的数量的保险用户很重要。


相互保和其他的保险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保险是需要会员先付费,如果发生了符合保单上面的种类才可以完成赔付,也就是说先交钱后有保险,相互保则是先有保险后交钱,创新性大。

我认为这样的相互保会颠覆很多的保险,比如车险等等,如果相互保可以成功运营,那么未来还有更多的相互类的保险用于车险等保险。


小车点评


回答问题之前咱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保险行业。保险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保险   

无论何种形式的保险,就其自然属性而言,都可以将其概括为: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风险分担金的形式,向少数因该风险事故发生而受到经济损失的成员提供保险经济保障的一种行为。

狭义保险   

通常,我们所说的保险是狭义的保险,即商业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上面不难看出,保险作为商品属性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降低成本。支付宝推出的“相互报”满足了保险的属性。其模式和传统区别在于类似于众筹共享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在博鳌论坛后也是一个热词。究竟是否可以取代传统保险行业得从消费者保险意识,传统保险业发展模式及支付宝“相互报“的发展模式来看。

无疑,保险业是一个暴力行业。近几年国内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促进国内保险业蓬勃发展,传统保险行业每年都在增长。传统保险公司唯一的增收是保险,而相互报只是支付宝链条上的一条,从这点出发,相互报完全取代传统保险行业应该很难。


经济观察眼


不请自来!

记得看见一部香港录像,忘记了啥电影,当提到保险二字。男主说了句“骗人的”记忆尤深。

映像中许多保险就像借钱,需要你买时候你是大爷,出险了索赔时候你就是孙子!保险公司想尽千方百计不赔,少赔!

加上保险类似传销走熟人路线的套路,名声不太好,但是也离不了!

好了,书归正传。

刚开始看见支付宝这个保险的时候,有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居然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要一分钱投入,就能享受到30万的大病医疗保险。

支付宝真的是人民的支付宝!

但是我突然想到了以往这个筹那个筹的,好像也感受不到多大的好处,所以,就冷静的看了看规则。

我决定不买。为什么?

首先:缴费金额不确定。

说好的是每人每天不超过一毛,但是,你仔细算算: 单人0.1元的样本,一千万人按照概率大概有1000到2000人生病,保30万。相当于每人每月出一百到两百元买10万到30万的保险。 这样子划算吗?坐公共汽车,花一元,也要保几万。

我不是土豪,存存支付宝就是为了省钱。

不买的理由二:支付宝对是否患病的参保人员如何审核?假如真的患病了,后来因为乙肝,取消赔付那么,对已经出钱的参保人是否不公平。 这点支付宝是没有说明的。

更不想买的理由三:五十岁的人患病只报10万。六十免谈!这本身就是一个年龄歧视。和支付宝马云那些年解救普通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口号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觉得窝火。

最后一点,就是管理费10%这个水滴筹逗没有那么高?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想。

感觉最近支付宝变了许多

这个保险其实就是一个情怀,芝麻分650都是有素质有财的人士,信誉都非常不错。不怕支付主动扣款,反正余额都是有料的。

我想支付宝这样做就是提出一种理念,向传统保险宣战。这样做既提高了支付宝的知名度,又显示了时刻关注它把老百姓的健康,另外就是做出了进军保险的尝试。

对于支付宝用户,事实没有什么影响,随时可以参加,随时可以退出。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出了险,就看支付宝的了。

新事物我是支持的。目前,我只旁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