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蘇東坡

宋朝是一個文化,政治和經濟都空前繁榮的朝代。在這樣的條件,中華大地上湧現出了一大批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奪目的人物,諸如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沈括、岳飛、朱熹、李清照、辛棄疾、文天祥……他們中有的擅長詩詞,或者精通繪畫散文,還有的開宗立派,總歸是各有各的強項,可謂是百花齊放,群英薈萃。可是他們中絕大多數也都只能在那一兩項中拔得頭籌,蘇軾與他們比較起來,可以說的上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層次扒扒這位一千年的大詩人究竟有多厲害吧!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於眉州眉山,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歲。蘇軾死後安葬於郟城縣鈞臺鄉上瑞裡;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號“文忠”。

詞作成就: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這是一種突破;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詞作無論婉約,還是豪放,都自成一派,讀起來都具有別具一番風味。

代表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

詩作成就: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從創作成就來看,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他一生創作四千多首詩,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具有很強的藝術兼容性,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代表作:《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贈劉景文》《惠崇春江晚景》

文章成就: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的雄放氣勢、和莊子的豐富聯想,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極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的客觀事物或內心情思。蘇軾善議論文,無論是史論、政論、雜說、書札、序跋等都表現出蘇軾非凡才華,同樣他的的敘事記遊之文,更是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結合得水乳交融。蘇軾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但若只論文學成就,蘇軾無疑是宋文成就最高的一家。

代表作:《赤壁賦》、《後赤壁賦》

書法成就: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蘇軾一生屢經坎坷,致使他的書法風格跌宕。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稱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

存世作品有:《黃州寒食詩》、《祭黃幾道文》

繪畫成就:

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代表作品:《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

政治才能: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起起落落。政治上,蘇軾既不是守舊派,也不是革新派,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兩邊都不得光;可是深處鬥爭漩渦中心,為不同流合汙,黨同異伐,多次主動調離京城。幸運的是,蘇軾在地方時候牽制很少,反而使他的政治才能得以體現;每任一出,他都積極發展民生,革除舊弊,頗有政績。

軍事才能:

蘇軾第一次參加制科考試就寫出《教戰守策》這樣的文章,也是唯一指出,北宋需要和西夏少戰,主要防禦北方,很多神級的軍事化戰略思想,和歷史結局完全吻合出;蘇軾其實有很大的軍事抱負,從他的詩詞中就可見一斑,《念奴嬌》中對周瑜的讚歎,《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對自己年少時御術和射藝的懷念,可惜宋朝重文輕武,蘇軾本人也一生鬱郁不得志,更不必說指揮軍隊了。

培養人才方面:

蘇軾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其他方面的技能點:

醫藥:

蘇軾寫了一部醫學專著,叫《蘇學士方》,後來跟沈括的《良方》合二為一,統稱為《蘇沈良方》,書裡對流行病防疫、兒科都有涉及。

水利:

徐州做太守時,他抗洪搶險,卷子褲腿站在堤壩上督戰,洪水過後,又籌錢修建水利工程;在杭州時,他清理西湖,修建水利工程,改善杭州人民的吃水和灌溉用水,還搞了個現實版人文畫“蘇堤春曉”;在惠州,他聽說廣州有瘟疫,水源汙染,就想出了用“竹製管道”,引流白雲山上的水,給廣州人民搞了一套最早的“自來水”系統。

熱心公益:

蘇軾在杭州建了第一座“公立醫院”!在黃州,他聽說民間棄嬰行為猖狂,就建了中國最早的“孤兒院”名叫叫雪堂救兒會,由富人捐款,社會運營,“月給錢米絹布,使其飽暖、養育成人。”他做司法官員,看到監獄裡的犯人們得不到人道對待,就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獄醫制度,生病、受傷的犯人,也能得到人道的對待。

熱愛生活:

蘇軾在黃州時,自己開闢了荒地十畝,躬耕其中。新蓋茅屋,取名雪堂。挖魚塘,築水壩,栽橘樹,託人從四川老家捎來菜籽種下,研究美食,自創東坡肉,熬東坡湯……

儒釋道思想:

作為一個士大夫,蘇軾一生沒有脫離仕途,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他。因為蘇軾父母都信佛的原因,蘇軾也與佛家產生了不解之緣,可是蘇軾年輕時最喜歡看的莊子,並將老莊思想融入了他的人格之中,也正因為這樣蘇軾在受到打擊,處於人生逆境之時,常常以“靜”和“達”來排解人生的種種苦悶與不幸。蘇軾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個千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帝王將相所追求和嚮往的儒釋道精神,他能將三者的精華融會貫通,兼容幷蓄。即使佛家出世和儒家入世思想相悖,他卻能從中找到共通點和平衡點,吸收有用,去其糟粕,追求一種超世俗,超功利的人生境界。

優秀的家族基因:

宋六家中,蘇軾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位列其中,總共六位,蘇軾一門就佔了一半,史稱“三蘇”。歷史上能以三字開頭對外家族確實不少,但最有名的就是“三曹”和“三蘇”了。清代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前後都提到了蘇軾,沒辦法只能說太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