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演技爲王的時代

《演员的诞生》演技为王的时代

對於《演員的誕生》來說,如何平衡流量、話題、爭的謎題。即使有一個好的初衷,也難免被誤解;即種語境下,演員到底該如何誕生?所幸有一檔節目, 背後的邏輯。但我們嘗試著,接觸這場表演大戲舞臺從創新、創意這個角度,從對錶演的尊重這個初衷,議和對真實演技的尊重是一個難解的話題。或者說,是一個容易被誤解使演技被當作圖騰一樣頂禮膜拜,也難免被指責為傲慢的偏見。電視這有一群人的初衷還是回到了演技這件事兒。作為觀眾,我們也許看不懂上的導師、導演和演員,作為唯一一個走進《演員的誕生》節目組的媒體,來洞悉一檔節目為此所做出的努力。

《演员的诞生》演技为王的时代

章子怡

章子怡 我只管演技,其他看不見

任何職業的專業技能積累都不可能在十天半月裡完成。許多人成為明星後說自己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如果他們無法放下明星的節奏,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演員。

在《演員的誕生》節目組,總導演吳彤最初就鎖定了章子怡擔任這檔節目的導師:“子怡就是演技的代表,況且她的視野更加國際化。”

當下的真人秀氾濫,連演員們都已經習慣了在真人秀裡作秀,按臺本套路表演,但出現在演技類綜藝節目裡的章子怡絕對是一個異類。她貫徹著自己對演技的一貫標準,這決定了她在當下的綜藝環境裡是畫風獨特的。

章子怡所扮演的眾多角色,雖然不是為她量身定製,但對角色一定是百分百付出,這種付出是她對自己百般挑剔的狠,將自己沉浸其中,角色與肉身和靈魂融為一體,演繹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風貌。她將這種對演技的執拗帶入了節目中。當大家都在一團和氣的時候,她是唯一一個不留情面的導師。但當面對真正的好演員時,她都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

在許多人眼裡,“演員”如今已經變成一種渠道,票房不斷在刷新數據,除了那些真正想演戲的人之外,這個行業並沒培養起良性而堅實的演員儲備,也沒建立起更完善的專業標準。

章子怡曾經在專訪中提到:“任何職業的專業技能積累都不可能在十天半月裡完成。許多人成為明星後說自己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如果他們無法放下明星的節奏,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出色的演員。”

觀眾的觀影需求日益多樣化,在娛樂需求之外還有文化的需求和藝術的需求。在純粹為偶像買單的粉絲之外,大部分觀眾越來越關注演員的演技是否到位,劇本是否紮實,製作是否精良。在表演領域,演技才是生產力,而打動人心的永遠是那些走心的表演。

就像章子怡在臺上問:“你相信麼?”

面對出色的表演時,章子怡從不吝嗇自己的讚美;面對表現欠佳的青年演員,她也會耐心解答他們關於表演的困惑並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更重要的是,面對參演演員的PK,她總是用演技說話,令對手摺服。一個精心琢磨的動作就吸引了臺下所有的目光。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廣而告之:即使時代快轉如漩渦,還是應該堅持一些重要和珍貴的東西,一個演員就應該成為純粹的演員。

章子怡很謙虛地認為,可能沒有演員有資格能告訴別的演員,這場戲應該怎麼演,而且演技不是一門僅憑口述就可以完成傳授的學問,需要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演員之間才能培養出默契和信任,演技才能磨合增長。

的確,節目裡導師的精彩表現或許能讓參與者找回自己的初心,但要真正前行,還需要更多的責任和專注—工匠精神。

章子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言,參加這檔節目的目的就在於讓表演重新回到演技上來,“我們看到的是表演本身,在這個舞臺上,沒有知名度這件事兒。”

這檔節目播出以來,面臨了巨大的讚美和批評,有肯定也有質疑,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導師們的認真,或者會有人認為,章子怡過於以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給出建議,這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但不可否認,章子怡沒有把這個舞臺變成秀場,這也是這檔節目與所有綜藝最大的不同。就讓演員迴歸表演,如同章子怡所說:“一切讓演技來說話。”

《演员的诞生》演技为王的时代

張國立

張國立 推薦人最難當

我們的初衷就是讓演員回到演技這件事兒來,流量、粉絲都不那麼重要。對於很多演員來說,如果他自帶流量,再通過這個舞臺打磨演技不是收穫更多嗎?

如果說,導師的職責是點撥演員的演技,對錶演者進行取捨,那麼,推薦人則面臨著更大壓力。一方面他需要了解被推薦者,另一方面又必須劃清界限,避免爭議。張國立說,所有他推薦的人,他事先都沒有見過面,沒有發過微信,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被推薦者的視頻、作品看一遍,然後進行優選。

“我演了四十多年戲,又做演員又做導演還做投資人,這是我看到的第一檔,用中國最古老的一句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節目,我特別熱衷推薦演員來這裡展示自己的演技和才藝,用實力說話。”

在節目錄制過程中,作為推薦人,張國立除了每期都要拿著臺本在臺上站幾個小時,在錄製前,還要認真看每個“報名者”的表演視頻。

“現在報名者中有很多青年演員,他們其實是帶著流量的,但這些孩子演戲不多,表演的經驗也不算豐富,他們能來這個舞臺上過一下,我覺得是特別好的事情。”張國立沒有覺得這個舞臺有多麼殘酷,站在這裡,環視一下週圍的演員和自己的演技就是價值所在。

在過去的時間裡,張國立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如數家珍,他的表演軌跡就是不斷進階的過程。從春晚裡的小品,到《編輯部的故事》裡的客串,從《我這一輩子》裡入木三分的小人物,到紀曉嵐的重新詮釋,作品才是階梯,讓張國立走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流量和演技不是矛盾”,幾乎針對《演員的誕生》的所有評論都會探討這個問題,演技和流量如何平衡?話題和表演如何共存?張國立看來,節目日臻成熟,正在有意地“去除套路,走向真誠”,並且“一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節目風氣”。

但是對於張國立來說,“真誠”也需要代價,大部分上臺的演員都是他推薦的,他們之間的師生情誼更加密切。看到留下來的演員,張國立高興、欣慰;看到離開的則多少有些黯然傷神,還要去鼓勵他們振作,未來還有很多精彩在等待。

“如果你看了節目就會發現,幾位導師的評價非常犀利,毫不留情,不像有些節目成天煲雞湯。所以,我們的初衷就是讓演員回到演技這件事兒來,流量、粉絲都不那麼重要。對於很多演員來說,如果他自帶流量,再通過這個舞臺打磨演技不是收穫更多嗎?”

此前,黃聖依演完《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後,章子怡和宋丹丹因為一些觀點有一些爭論,在即將投票前張國立站出來說了這麼一段話:“我首先得向這三位演員致敬。因為選演員、推薦演員的時候我覺得這三位女演員是最強的,所以她們三個是我認為非常強的一組演員。但是今天我們討論的時候,你們想一想這個表演導師( 劉天池),她一個人,選手來一天半的時候,三組戲要她一個人來排,力不從心了。當然這個,子怡和丹丹的爭論,對於《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來說,它是有營養成分的。所以我,謝謝幾位導師。”

所有的一切,都歸結為推薦人的責任。作為推薦人,張國立老師懷著一個發現好演員的心。

《演员的诞生》演技为王的时代

劉燁

劉燁 傳道受業解惑

劉燁在《演員的誕生》裡多少有些被誤解。雖然他一直努力以一個導師的身份來衡量演員的表現,雖然他身陷質疑也懶於解釋,雖然他自己就是個演技派,但在紛亂的娛樂圈,被誤解似乎是常態。

劉燁自己發覺,參與這檔節目之後,自己的心也變硬了。“以前看到演員被淘汰,我會勸解他們,現在很少了。”因為劉燁自己也知道,選擇有時候是艱難而無奈的。你得平衡演技、流量、節目組的調性,你當然要讓演技帶上桂冠,但同時也不能不考慮如果節目無人問津該如何自處?

章子怡和劉燁是大學同學、多年好友。總導演吳彤認為,倆人在臺上一定會有交鋒,一定會觸發火花。

事實上,比吳彤想得複雜一些。比如因為鄭爽的表演,倆人當場翻臉的表演就被頗多非議。

其實,節目中劉燁就和章子怡揭示了,這是一場表演,然而人們總喜歡記住負面,選擇性忽視真相,這是人性。

給人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期節目中,首次出現4 位選手一起競爭一個晉級名額的情況,而對於馬可、毛曉彤、曾舜晞、譚松韻重新詮釋的《像霧像雨又像風》片段,宋丹丹和章子怡因為4 位小鮮肉小鮮花的表演不盡如意,而常常互換眼神,甚至時不時笑出聲,這些都被坐在一旁的劉燁盡收眼底.但劉燁在做點評的時候,雖然指出了4 位年輕演員在表演上的不足,但更多的是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肯定,最後總結的時候還說了一句“4 位都特別好”這樣的話.面對這樣的評語,章子怡看著劉燁時眼中是滿滿的質疑,宋傳道受業解惑劉燁沒有互聯網的助推,沒有那麼多話題縈繞,沒有流量粉絲這回事兒。站在鏡頭前,就是個演員,離開鏡頭後,想的也是表演這件事兒。丹丹嘴角的笑意也是意味深長,很顯然,兩位女導師都很不贊成劉燁的觀點。

而實際上,這才是導師該有的姿態,不論結果如何,傳道受業解惑才是目的。劉燁自己也這樣表達,鼓勵遠比苛責更重要。“他們面臨的風險很大,有些演員也許參加了這個節目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在我們看來,劉燁身上有某種秩序感,這種秩序可能跟他的經歷、年齡有關係。劉燁火爆的那個年代來自於對演技的關注。從《藍宇》裡那個青澀深情的小生,到《血色浪漫》裡一往情深但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鐘躍民,都是故事,都是他自己的痕跡。

再後來,他也迷失過。劉燁坦言,他曾經出演過好多商業片,被指責、謾罵,自己也反感自己。這次,當有的演員在臺上重新詮釋《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的時候,劉燁忍不住感慨。他還記得,很多年前,他在機場一邊趕飛機一邊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好像置身另一個世界,眼前還是熟悉的景物:飛機、擺渡車、熙攘的人群……但一切又都不一樣了。

這是那個時代演員的內心獨白。沒有互聯網的助推,沒有那麼多話題縈繞,沒有流量粉絲這回事兒。站在鏡頭前,就是個演員,離開鏡頭後,想的也是表演這件事兒。

今天,當他成為導師之後,他將這種秩序感帶到節目中,他當然也知道今天這個世界需要柔和地對待登臺者,雖然《演員的誕生》尊崇演技至上。然而事實上,現實中,總有很多力量要平衡、要索取、要捨棄。

《演员的诞生》演技为王的时代

吳彤

總導演吳彤 《演員的誕生》是真實的

這樣的安排就讓“流量”和演技派都有了一個更專業的舞臺正視自己。當然,走上這個舞臺之後,流量真的不重要,演員要經歷真刀真槍的實力比拼。

我們將觀眾最關心的幾個問題拋給這位年輕的總導演吳彤。他笑著說自己過勞肥的時候難掩眼角的疲憊,在這個節目的尾聲,說起節目,他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蹟。

疑問一:有沒有腳本?

吳彤的微博有一篇置頂的文章,是這樣寫的:“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做一個討巧的表演節目還是一個認認真真比拼演技的節目?還有不到24 小時,我會通過首播交出自己的答卷。”

答卷已經交出,但評價各異。說實話,吳彤多少有些沮喪。起初,他和浙江衛視的領導希望通過一檔節目,讓演技迴歸到舞臺上、銀幕上、觀眾的心裡。

他們儘量不去動用新媒體的傳播手段,也儘量不去炒作話題,但現實中,爭議來得比想象的更加洶湧。當然,我們也無從獲取更加翔實的信息,對於綜藝節目來說,製造話題本身就很容易成為話題。

在綜藝節目風行的這些年裡,事先有腳本、放大嘉賓爭議、廣泛製造話題成為觀眾抨擊的重點。而綜藝節目本身也在不斷突破,儘量尋找平衡點—一方面要儘量真實,一方面還得兼顧節目本身的可看度。

實際上,綜藝節目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兩類:戶外真人秀和棚內綜藝節目。

例如,《奔跑吧兄弟5》、《爸爸去哪兒5》屬於前者,他們在拍攝的過程中,都採取了弱化剪輯痕跡的“自然流”風格,儘量不通過重複、慢放打斷故事進程,他們看起來更像是明星出演的紀錄片。

當然,像《演員的誕生》這樣的棚內綜藝節目則又有不同。棚內拍攝非常受限制,場景的佈局、切換和視覺的流動都需要前期認真設計。吳彤就感慨,自打節目開始錄製之後,他們常常每天只睡兩個小時,他們需要花費大量心力在舞臺的設計、塑造上。

而互聯網綜藝節目的誕生又給綜藝節目提出了新的挑戰。有調查顯示,網絡綜藝節目的傳播更需要製造爆點和亮點,甚至有製片人指出,一檔網絡綜藝節目必須保證每兩分鐘誕生一個亮點,否則觀眾就會切換頻道。比如,這兩年大火的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每一位辯手在發言的時候,都要考慮包袱和引發觀眾共鳴的點何時出現。

疑問二:選擇導師兼顧平衡?

幾位導師則是節目的重中之重。吳彤在選定導師的時候有自己的邏輯:宋丹丹有著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章子怡是大銀幕上的女神,劉燁則是電視、電影通吃。當然,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演技無可挑剔。劉燁就說;“我們這代演員都是一部戲一部戲拍過來的,我們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叫流量、炒作和粉絲,我們想的就是塑造好一個角色。”

張國立是這檔節目的演員推薦人。他在推薦演員的時候,為了避嫌,不會直接跟演員溝通,而是看視頻表現再決定是否推薦。張國立回憶起吳彤邀請自己參加節目的時候,說:“我很少參加綜藝節目,但這個節目因為回到了演技本身,所以我根本沒有猶豫就答應了。“章子怡此前參加過綜藝節目,但吳彤認為,章子怡在表演上對自己夠苛刻,沒有人比她在這個舞臺上更適合做導師了。

曾製作《王牌對王牌》等多檔熱門節目的吳彤據說是這樣說服章子怡的:“做好一個節目可以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是把幽默做到極致、讓節目夠好玩。比如《跑男》裡的鄧超、《極限挑戰》裡的黃渤。第二個就是把專業做到極致”。這成功地打消了章子怡的顧慮。不同於之前參加的音樂類節目,這次章子怡將在《演員的誕生》裡用最專業的視角來為觀眾解讀“什麼是真正的演技”,這才是。

宋丹丹更像是精神導師,不僅僅關注演員的一顰一笑,她認為演技只是一個演員的基礎配置,重要的是精神的昇華。她認為,導演讓你哭你就哭,讓你笑你就笑這只是表演的基本技能,演員要了解人物的設定和內心的想法。在節目錄制完成後,宋丹丹對吳彤說:“我參加了很多綜藝節目,這個節目給了演員非常好的舞臺,也給了我們發聲的機會。敢於來這裡的演員都非常了不起。”

疑問三:如何選擇演員?

確實很多演員通過這檔節目重獲信心。週一圍、翟天臨從圈內被認可的好演員通過節目驚豔觀眾,他們被低估的演技重新獲得了該有的位置。

而鄭爽的笑場、歐陽娜娜的哭喊都霸榜了熱搜,製造了話題,提高了知名度。

在導師席一側的BOSS 團,也是吳彤和團隊一開始就想好要有的。“導師們沒有點評到的部分,他們可以從更犀利的角度補充評論。”這是一支由業內著名導演、編劇、製片人等組成的評委隊伍,第一期節目播出後,他們就《親愛的》裡黃璐與劉芸的表現,在微博上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論。

“我覺得這個節目會掀起整個行業對於演技的討論和重視,它會促進行業的發展,”歡瑞世紀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姜磊如此描述自己願意參加《演員的誕生》的原因。

吳彤從更專業的角度解讀了這檔節目的設計。

演員的選擇和出場是按照三個維度來設定的:第一,新生代演員登場,比如,鄭爽、歐陽娜娜等,“他們是大家公認年輕人中比較有演技的,或者是演技還在成長中的新人,”吳彤解釋說,“他們代表演藝圈的新生力量。”第二,演技被低估的優秀演員,比如凌瀟肅、翟天臨等。第三,就是老戲骨,劉敏濤、姜宏波等就屬於此類。

這樣的安排讓“流量”和演技派都有一個更專業的舞臺正視自己。

每期節目組裡要準備近百個劇本,從中選出6個來用。為了體現公平性,演技的比拼對劇本有嚴格的要求,比如戲份儘量均等、要出彩、人物性格要有魅力、長度要合適,所以每個劇本都要翻來覆去打磨修改十幾次,工作量巨大。

而大部分演員的準備時間也非常有限,越是緊張時刻越能看出一個演員的演技。這或許就是《演員的誕生》成為爆款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